江文婷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更多新任務與新要求,其中,全面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身心健康發展成為體育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小學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愛玩游戲的天性,引入游戲教學模式設計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小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促進自身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
1樹立游戲教學理念,對體育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引入游戲教學模式,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必須重視對這一教學模式的研究,要充分認識到該教學法的意義,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研究,引入恰當的游戲活動,起到輔助教學的目的。為此,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游戲教學理念,結合小學體育教學要求,對體育課堂模式進行改進與創新,最大限度增加小學生的參與動力,引導小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體育游戲,通過游戲開展自我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磨煉意志,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目的。
2 從激發學習興趣出發合理運用民間體育游戲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為了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自信,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體育課,體育教師需要充分掌握班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習需求,根據學情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其中,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選用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相關民間體育游戲作為教學手段,既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也能增強學生的體育競爭意識。常見的民間體育游戲有很多,包括“跳皮筋”、“老鷹抓小雞”、“捉迷藏”、“木頭人”等等,曾給我們的童年增加了很多樂趣。如今大多數學生極少在戶外做游戲,都喜歡待在家里看電視、玩手機或者在室內游樂場玩。這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也對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無益處。而民間體育游戲具有趣味性、多樣性、競爭性等特征,大多需在戶外進行,因此,可以讓學生在戶外呼吸新鮮空氣,享受陽光,以促進骨骼發育,強化身體素質。此外,運用競爭性的民間體育游戲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他們明白團隊合作的意義,這對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是很有益的。
3 引入體育游戲,培養學生體育技能
小學體育課開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更多基本的體育技能。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體育教師先對相關動作進行講解,再示范,最后由學生單獨練習。小學階段的孩子好動,但自控能力較差,往往在單獨練習的時候會走神、分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為此,教師需在技能訓練中融入體育游戲活動,有助于調動出孩子們的參與熱情,讓他們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逐漸掌握到相關體育技能。教師可適時引入競爭性游戲,這類游戲屬于體育游戲中特色鮮明的一類,學生通過激烈的對抗可以學會團隊競爭合作,而且也能使個人意志得到磨煉,學會勇敢拼搏、敢于面對困難。目前,競爭性體育游戲有很多,常見的有“跳繩”、“拔河”、“籃球運球接力”等。教師根據培養學生相關體育技能的需要選用相應的游戲形式。比如,在培養學生50米跑能力的過程中,可融入“短跑接力競賽”、“你追我趕”等小游戲。若要鍛煉學生身體敏捷性與反應速度,可融入“障礙躲避”或“砸沙包”等游戲。
4 運用游戲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在運用游戲教學法時體育教師還應注意下列注意事項,確保游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第一,游戲內容組織符合科學性與合理性的要求。教師所選取的游戲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性與教育意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道德品質。同時,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身心特點、現有運動水平來選取體育游戲,保證游戲符合學生現階段的身心狀態,以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第二,游戲講解與示范要科學得當。體育教師在講解與示范游戲活動時盡量簡潔明了、生動形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可針對游戲中的難度環節進行重點講解。第三,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還應注意必須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將其擺在第一位,盡量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在游戲中叮囑學生要注意游戲的安全性與規范性,嚴格按正確的游戲動作進行,以免引起運動損傷。第四,在運用體育游戲活動時教師要把握好運用時機,通常可在體育技能已基本形成后的練習鞏固環節中應用游戲活動。一方面能避免反復重復練習,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對這些新動作技能加深印象,相關技能得到鞏固與提升。
5 結語
總之,將體育游戲融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具有諸多現實意義,不僅能活化體育課堂,也符合寓教于樂的思想,讓小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游戲環境中使自己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個人品格也得到提升,從而實現體育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目標。
(作者單位:深圳市寶安區興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