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偉
基于分析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有效策略。主要通過擬定訓練計劃,確保科學合理;創新訓練形式,調動訓練興趣;把握訓練強度,循序漸進訓練三種訓練途徑,盡可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運動需求和訓練需要,更好的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素質,讓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體能得到強化,從而,促使學生有計劃性的達到體能訓練目標,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體質,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下,小學體育教學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當前的小學體育課堂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還要強化學生的體質,改善學生的體能素質和水平,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體能訓練,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興趣喜好和成長規律等方面,為學生擬定科學化的體能訓練方案,逐漸幫助學生擁有強壯合格的體能,提升學生的身體免疫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擬定訓練計劃,確保科學合理
對于小學體育課堂的體能訓練,就需要一定的訓練計劃作為支撐和保障。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體育教育大綱,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身體素質情況,為學生擬定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計劃,實現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首先,學生的體能包括多種要素,比如身體機能、意志力、心智等等,所以只有體育教師制定規范的體能訓練內容,才能確保體能訓練的質量,讓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
其次,在實際的體能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性的為學生設計一些體能訓練活動,實現因材施教的訓練原則,確保每一位學生得到良好的體能訓練效果。并且,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基礎體能、教學資源和條件,為學生設定層次性體能訓練目標,讓學生能夠逐一完成身體的協調性、靈敏度、柔韌性、耐力和速度、力量等訓練內容,從而促使學生有計劃性的達到體能訓練目標,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
2 創新訓練形式,調動訓練興趣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會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但該時期的學生,本身對事物具有三分鐘熱度,缺乏一定的意志力。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當遇到體能消耗較大,或者一些枯燥且單一的體能活動,就會喪失訓練的積極性和熱情,十分不利于學生的體能有效增強。所以,體育教師就要結合當下學生的興趣喜好、性格特征和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生不斷創新和改進體能訓練的形式,盡可能設計出豐富多樣的體能訓練活動,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運動需求和訓練需要,讓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參與其中。
體育教師要徹底告別傳統體能訓練思路和形式,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體能訓練活動,根據學生的體質水平、身心特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體能訓練任務。比如,體育教師可以將體能訓練內容與游戲有效的結合,充分激發起學生參與體能訓練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自然的達到體能訓練目的。例如,體育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就可以通過往返擊鼓接力跑”游戲,將學生分成兩組,每一組的第一名學生,向前跑向擊鼓處,擊一次鼓跑回,第二名學生與迎面跑來的同學擊掌跑出,按順序依次進行,率先完成的小組給予獎勵,從而,促使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里,不僅完成了體能的訓練,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頑強進取的品質。
3 把握訓練強度,循序漸進訓練
為了確保體能訓練的效果,就需要把握訓練的強度,避免學生在高強度的訓練中身體出現損傷。因此,體育教師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體能課程設置中,要全面結合學生的身體發育特征、年齡和成長規律,為學生科學的分組,設計符合其接受程度的體能訓練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有效的體能訓練。并且,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訓練情況,為學生適當的增加運動量,切忌突然增加導致學生的肌肉拉傷。
同時,體育教師在運動的速度、難度等方面,也要合理的規劃,要讓學生的體能聯系次數,控制在不會受傷的范圍之內。而且,制定的訓練難度,也要從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幫助學生完成體能訓練,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練習動作的記憶和運用,從而更好的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素質,讓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體能得到強化,真正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課堂的體能訓練,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和運動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通過體育教師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身體素質水平和興趣喜好,為學生精心設計體能訓練內容和活動,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運動需求和訓練需要,讓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促使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里,有計劃性的達到體能訓練目標,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更好的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素質。
(作者單位:青島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