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國家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新聞學專業更應該根據傳媒市場的需求進行卓越新聞人才的培養。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變革,新聞的采編過程也不斷發生變化。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媒體平臺的多樣性、受眾的復雜性、市場的競爭性都要求高校新聞編輯學課程順應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本文從新聞編輯學的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創新3個方面來闡述新聞編輯學課程在應用型本科高校新聞學專業的新嘗試。
關鍵詞:新聞編輯;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8-0024-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養創新項目“新聞學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zygc122
一、引言
新聞編輯學作為新聞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媒介融合環境下的新聞編輯除了需要學生掌握稿件把關、新聞活動的策劃與組織、新聞產品排版與設計之外,還需要學生熟練掌握新媒體編輯技能,如微信公眾號文章的編排、數據新聞的制作、圖表信息的設計、H5頁面編輯等技能。安徽新華學院作為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在新聞編輯學教學的過程中也一直遵循培養應用型全媒體人才的宗旨,在不斷提升學生理論素養的同時,也在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材選擇
高校教材是學生獲得相應理論知識最直接的來源,也是教師備課的基礎,教材選得恰當不僅有利于教師知識的傳授,還有利于學生在課下提前預習并進行系統性的學習。現行通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聞編輯》教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由新聞傳播學領域資深教授編寫,是一本理論性很強的著作,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思想性,案例充實、內容豐富。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培養學生理論素養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但目前通用的理論性教材已不能完全滿足實踐部分的教學。
新聞編輯學作為安徽新華學院文化與新聞傳播學院和萬家熱線的共建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在使用“馬工程”版本的《新聞編輯》這本教材的同時,萬家熱線的一線編輯與學院的新聞編輯學課程組還共同編寫了一本實操性很強的講義——《新媒體圖文編輯》。這本講義以案例為主,主要包括8章內容,分別涵蓋了新媒體圖片編輯、新媒體文字編輯、新媒體數據新聞編輯、新媒體音頻編輯、新媒體視頻編輯、新媒體H5頁面編輯、新媒體圖文排版等相關內容。講義以案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各類軟件和平臺的使用方法、使用技巧和使用規范,以使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能熟練使用各類音視頻軟件進行新聞編輯。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改革
新聞編輯作為新聞產品生產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總指揮”角色,承擔著策劃、組織、設計、制作等一系列的工作。為了使學生真正掌握新媒體環境下的編輯技能,就要求新聞編輯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去實際操作這些必要的流程。在制定新聞編輯課程教學計劃時,適當增加了實驗室課時量,新聞編輯學在文化與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一共80個學時,分2個學期進行教學。學生在大二上學期通過32個學時學習新聞編輯學的理論知識,大二下學期在新聞編輯學實驗室進行48個學時的實操部分的學習和模擬。[1]
在與媒體共建新聞編輯學課程的過程中,會邀請媒體資深編輯通過項目的形式采用“翻轉課堂”來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翻轉課堂”,學生要自己搜集相關知識來進行互動、串講與總結,整個過程由媒體編輯指導學生完成。在媒體編輯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為接下來理論和實踐知識點的講解提供基礎。
(一)理論教學部分教學方法改革
在新聞編輯學理論教學部分,教師主要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來向學生傳授新聞編輯學的基礎知識。當講到新聞編輯方針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會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不同媒體同一天報道的新聞,然后課堂上來對這些媒體同一天發的不同新聞進行分析,最后引導學生得出新聞編輯方針對于一個媒體的重要作用。
在案例教學的基礎上,為了鞏固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師會把教室搬進媒體的演播廳進行實地教學。在講到編輯工作流程這個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編輯工作流程的復雜性,會讓學生在媒體中參與到具體新聞事件當中去,從選題策劃、采寫、稿件編輯、設計發布到最終受眾的反饋,學生通過每一環節的實踐鍛煉,真正了解新聞編輯的實際工作環境和工作細節。通過這種情景式的理論教學,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新聞編輯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新聞編輯知識點的融會貫通。[2]
(二)實踐教學部分教學方法改革
媒介融合環境下要改變傳統新聞編輯學課程內容以紙媒編輯為絕對重心的情況,要立足于全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業態的視角,以業務能力為培養核心,結合市場需求優化課程內容。[3]
1.增加微信公眾號運營實戰實踐教學,在新聞編輯學實驗室教學過程中,學生按照小組運營微信公眾號。學生們通過微信公眾號前期編輯方針的確定、內容的選擇與編輯、版面的設計等來具體運用新聞編輯學所學的相關知識。2017級17個組的微信公眾號,無論是介紹學校各種美食的“飽讀食材”、推薦各類音樂的“招招音樂會”、每天更新音頻的“拾月FM”、分享各種華園趣事的“有料華園”、傾情推薦分享各種有趣事物的“雜7雜叭”,還是致力于分享與傾訴的治愈公眾號“懂你的樹洞”等等,每個小組從前期公眾號定位到公眾號的設計,再到最后正式運營,都各具特色。通過一學期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每組的粉絲都超過了500個,且引起了相關媒體的關注。
2.增加主題版面設計實踐教學。除了運營微信公眾號之外,教師還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利用自己所學的報紙編輯的知識點,在方正飛騰上進行主題報紙的設計。在學生獨立完成個人報紙設計的過程中,學生會對自己所選的新聞稿進行二次加工,對所選圖片進行裁剪和處理,最后進行整個頁面的編排。不僅強化了學生對新聞編輯知識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水平。
3.增加H5頁面制作實踐教學。H5頁面作為當下交互性比較強的一種傳播形式,很多媒體和企業為了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都會在一些特定的活動中采用H5交互的形式開展互動。新聞學專業的學生雖然沒有編程方面的基礎,但是可以讓學生熟悉一些可以簡單制作H5頁面的網站或者平臺,來制作一些簡單的會議邀請函、活動回執單、報名表等。
四、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新聞學專業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一直重視考核方式的改革,從教學過程到期末考核都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新聞編輯學在教學過程中最終的考核方式也由傳統的純理論的閉卷考試改為開放式的作品課程匯報。教學過程中的考核方式在平時考勤、課堂表現、案例實踐的基礎上引入了學科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類賽事來檢驗其對知識點的學習。
(一)期末作品課程匯報
實踐教學過程中新增了微信公眾號運營實戰練習、主題版面設計練習和H5頁面制作練習,為了檢驗各個小組作品運營與設計的實際情況,期末采用課程匯報的形式向全校師生展示。課程匯報時會邀請行業內資深編輯、記者擔任評委,給每個小組和個人打分并點評。通過行業內老師的點評,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會更加透徹,而且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當今傳媒市場的基本情況。
(二)過程中結合學科競賽
教師在新聞編輯學實踐教學環節會結合學科競賽進行具體知識點教學。例如,2019至2020年第2學期的新聞編輯學實踐教學就結合了2019年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秋季賽的賽事要求對學生進行編輯知識的教學。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參賽,不斷修改和完善作品,在大賽中取得了金獎1項、優秀獎4項、入圍獎7項。組織學生參加有質量的學科競賽不僅可以把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還可以檢驗新聞編輯學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激勵學生走出去、增加學生對此門課程的喜愛程度。
五、結語
在傳媒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才能適應媒介融合對傳媒人才的新要求。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新聞學專業,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培養出高素質的可以為社會服務的卓越新聞人才。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學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材的選用與完善、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的創新,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思。
參考文獻:
[1] 王芹.《新聞編輯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大眾文藝,2012(24):261-262.
[2] 邢孔史.新聞編輯學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中),2015(07):47-48.
[3] 單單.全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學的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4):1-2.
作者簡介:張倩(1990—),女,安徽宿州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