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余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要求體育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體育教師應掌握學科教育的科學性,教學對象的特點,減少在教學活動中的盲目性,了解學科的規律,利用教師具備的能力來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習和掌握一樣或多樣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好習慣,那么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能力呢?
1 品質高尚,技能扎實
體育教師應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教師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重任,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加強思想學習,堅定政治方向,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安心的做好本職工作。只有全面了解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有強烈的事業心和使命感,具有奉獻精神,才能在體育教育事業中發光發熱。
同時,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也應當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給學生一碗水的同時得具備有一桶水的能力。因此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掌握豐富的專業能力和扎實的運動技能,再把理論和實踐在體育教學中科學的結合起來。
2 合理教學,協調創新
2.1 具備較強組織能力
教師是否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決定著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嚴格執行教學常規,合理安排教學時間,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2.2 良好語言表達和動作示范能力
體育教師已經學習和掌握了多項運動技能,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展示自身特點,還要把它有組織,有規律的教授給學生,因此體育教師應當用規范的行為,專業的術語來傳授運動技能和學科知識,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2.3 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體育是學生熱愛的,但體育課不一定是學生喜歡的,當下體育課中存在著一些千篇一律的東西,枯燥且乏味,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調動學習氛圍,使課堂變成老師的獨角戲,學生看表演的結局。在當下環境中,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利用現代化設備自我提升,與時俱進,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堂中有所體現。這樣才能在教與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4 具備一定的科學急救能力
在體育活動中受傷是很常見的,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強調安全意識和預判性,并對發生的安全問題及時采取急救措施,把學生受到的傷害降低到最低。
2.5 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工作協調能力
體育教學不僅僅在課堂中體現,課外活動和體育訓練也是體育教學的延續。要處理學生和老師,科任老師和班主任之間的關系。當體育活動、體育訓練與正常課程有所沖突時要做好協調工作,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保障體育活動和體育訓練能夠正常進行。
同時,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課是開放課堂,突發的事情很多,要求體育教師要沉著冷靜,科學處置。
3 評價反思,總結經驗
在實踐教學中應不斷總結經驗,使用文獻資料,了解體育發展動向,掌握一般的科研方法,敢于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以適應現代體育發展要求。
課后,體育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效果做出科學的,全面的評價,客觀的反映出學生的體育成績。對學生課堂表現做出公正,客觀的指導,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也要指出學生所犯的錯誤,每節課要做出小結,每學期要有階段性的總結,只有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能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體育成績和身心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于教師的能力。素質教育要由良好素質的教師去實施。因此,教師必須在做好教學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新觀念,創新教法,提高專業能力,以適應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與國家教育方針能否落實,學生身心素質能否提高,人格是否健全有著密切聯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體育教師應該以良好的師德修養,扎實的專業技能,全面的教學能力和優秀的人格魅力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努力做好學生體育鍛煉和做人的榜樣。
(作者單位:重慶市涪陵第十八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