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突飛猛進發展,地方電視臺新聞類節目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和挑戰。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僅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且對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沖擊更大。當今新媒體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長期生存和發展,是其亟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創新和發展已成為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打破僵局、獲得生存的關鍵。本文闡述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長期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新媒體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創新和發展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圍繞創新與發展提出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創新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8-0238-02
一、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時效性不強
地方電視臺資源不充足、設施不先進、技術不完備,同時地方電視臺新聞資源有限,只覆蓋本地,內容重復率比較高,新聞事件在沒有播出之前,大多數受眾群體通過新媒體已知曉。[1]新聞節目發布的時效性差,受硬件方面的影響,地方電視臺只能播出最近一個時間段內的新聞事件發展情況,不能隨時隨地發布新聞報道,而且不能更改之前發布的信息,節目失去新鮮性和時事性,相比中央電視臺和其他衛視遜色很多。
(二)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受眾面有限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快手和抖音等一系列短視頻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社會受眾群體中的年輕人更傾向于通過手機、電腦、觀看抖音短視頻等觀看新聞節目,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多元化。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部分流失,而如今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受眾群體大多數是時間比較充足的中老年群體,受眾面比較窄。[2]
(三)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缺乏創造性專業人才
新媒體的強勢來襲使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受到嚴重沖擊。地方電視臺資金投入少,很難吸引專業的人才,導致地方電視臺新聞類節目優秀人才流失。原有的制作人員觀念和技術落后,導致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整體制作質量不高。
(四)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內容不新穎
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由于長期以來的慣性思維,節目類型比較單一,缺乏獨特性。近年來,雖然為了提高節目收視率,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依然難以擺脫傳統的觀念。節目形式內容非常單一,稿件編排過于呆板。每天都是以當地政府領導工作安排、工作會議為主要內容,節目內容是形勢一片大好,太高調,不接地氣。新聞節目的內容千篇一律,每天都是以會議、領導的工作總結為主,新聞節目的播報稿都是來自領導講話的原稿,照搬照讀,每天的編排內容也是大同小異,與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和實際生活相差甚遠。采用傳統的宣傳灌輸的方式,沒有考慮受眾的心理。播報形式毫無新意,套路嚴重。新聞節目枯燥乏味,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差甚遠。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差距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微信、短視頻等方式了解更多的信息,導致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受眾流失。[3]
二、新媒體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創新與發展
(一)創新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需要借助新媒體平臺
在當前信息時代新媒體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要創新,必須認清電視臺新聞節目當前面臨的形勢。既要發揮地方電視臺的優勢,又要巧妙地和新媒體相融合,整合資源,創新思路,積極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想要創新,就必須摒棄固有的傳統電視節目,改變原來的陳舊思想,全面創新。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借助先進的網絡科學技術,提高自身的時效性。[4]同時,新媒體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想要提高市場占有率,就要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實現轉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要和新媒體融合,吸收新媒體的長處,補己之短,實現信息傳遞便捷和信息內容廣泛的目標。
(二)提高受眾群體的互動性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地方電視臺應順勢而為,深度挖掘新媒體的內容資源。電視臺要善于利用多屏聯動的傳播渠道,同時增加短信、微博互動環節,設立有獎問答等活動。通過互動活動將受眾群體聚合在一起,利用受眾來傳播新聞資訊。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既要大膽充分地利用手機、掌上電腦等移動終端,也要吸納來自新媒體平臺的視頻作品,以此豐富新聞節目的內容。地方電視臺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要保證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同時,地方電視臺要積極對新聞進行跟蹤報道,在新媒體平臺中建立信息反饋渠道,了解民眾的需求,真正聽取民眾心聲,采納意見并加以改正。通過增加與觀眾溝通的途徑,方便其反饋意見。
地方電視臺應運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建設自己的客戶端,和觀眾溝通,及時了解觀眾對節目的要求。通過和觀眾的互動溝通,提高受眾群體的互動性,這樣才能促進電視新聞節目更好地發展。地方電視臺還要學習新媒體的優勢,開通電視臺專屬網站,利用新媒體手機軟件設立電視臺官方網站。選擇社會環境中的熱點問題,關注民生問題。
在制作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受眾心理。節目內容應該平民化、人性化,滿足受眾的求知欲。被稱為南京人的電視晚報的《零距離》,是江蘇廣電城市頻道的新聞資訊類節目,是當地新聞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主打民生新聞,以服務南京、報道南京、宣傳南京為宗旨。相對于其他千篇一律的新聞節目,《零距離》突破常規,以貼近群眾生活實際為主題,既提高了收視率,又激發了自身的發展潛力,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典范。
(三)立足本土,打造本土特色節目
針對新媒體的強勢崛起,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要想在新媒體的沖擊下站穩腳跟,就要有與眾不同的特色。應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特色等元素,創造出具有影響力、生命力的精品本土節目。地方電視臺要立足于本地,力求為本地老百姓謀福利;聽取本地老百姓的心聲,開通老百姓熱線,關注本地老百姓關心的民生問題;不走套路,真實反映老百姓的需求;接地氣,切實解決老百姓的問題。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在篩選節目題材時需要結合當地的特色,選擇貼近群眾生活的新聞報道,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節目。由于受眾群體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區域,有相近的收視習慣,所以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應該從受眾群體的心理出發,根據受眾心理開辦地方特色欄目。[5]
如山東齊魯電視臺的《拉呱》欄目,整個節目以方言的方式播報,用山東方言主持節目,講的都是老百姓家長里短的事情,自然貼近生活。利用方言,拉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使老百姓聽得清、聽得進,很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
(四)借助新媒體推廣地方電視臺新聞類節目
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想要發展,就必須全面創新。在充分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同時,還要結合新媒體平臺,利用網絡技術,大力推廣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通過新媒體平臺,如微博短視頻和其他平臺,宣傳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及時更新電視節目內容,使電視節目彰顯個性魅力,再采取網絡同步直播的方式,拓展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播放和宣傳渠道,擴大地方電視臺的受眾面,提高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知名度。
新媒體播放的新聞大多都是短暫性的,缺乏跟蹤報道。因此地方電視臺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地對新聞進行跟蹤報道。地方電視臺還要開通專屬的網站,開設節目回放欄目,在新媒體平臺中建立信息反饋渠道,了解民眾的需求,采納民眾的意見,并加以改正。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想要創新,就要突破原有傳統的電視節目的束縛,借助新媒體的平臺全面創新。地方電視臺要彰顯新聞節目的個性,提升新聞節目的播出速度和質量,增加新聞節目的觀眾緣,加強和觀眾的互動,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只有這樣,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才能在新媒體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
(五)提高外在硬件水平
在新媒體形勢下,地方電視臺要想進一步發展,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外在硬件,應為地方電視臺提供設備支持和技術指導,提高硬件設施水平,輸送相關高科技人才,以提高節目質量。通過提高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硬件設施水平,可以為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創新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6]
(六)提升內在軟件水平
在新媒體的發展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想要創新和發展,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人才。人才是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軟實力,要創新和發展,就必須提升內在軟件水平。首先,地方電視臺工作人員要創新觀念,接受新的知識和思想,只有創新觀念,才能適應新媒體環境。其次,招聘高能力、高水平、廣視野的專業人才,對新媒體進行深度學習,適應新媒體環境,更好地服務地方電視臺。最后,提高地方電視臺工作人員的知識量和技術水平,利用新員工帶動老員工,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人才隊伍創新改革轉型,提升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綜合實力。這樣既能確保地方電視臺承受住新媒體的沖擊,又能使地方電視臺在多種類別媒體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結語
新媒體的發展給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是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要想擺脫當前的困境,就必須重視改革和創新。在當前形勢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想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借助新媒體,全面改革創新,加強與受眾群體的互動,堅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節目,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廣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提升知名度。同時還要加大政府對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扶持,加強地方電視臺的基礎設施建設,培養適應新媒體環境的人才,更新電視新聞創作人員的觀念。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臺要敢于創新、勇于創新、大膽創新,認清電視臺新聞節目當前面臨的形勢。既要發揮地方電視臺的優勢,又要巧妙地和新媒體相結合,創新思路,積極發展。要高度重視新聞節目的改革和創新,以提升新聞節目的影響力為首要任務,堅持科學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環境下,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魏允青.新媒體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現狀與轉型[J].新聞傳播,2019(15):111-112.
[2] 平筠.新媒體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創新與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8):101-102.
[3] 姍娜.融媒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創新研究[D].暨南大學,2018.
[4] 王燦.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5] 呂錦國.湖南省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研究[D].湖南大學,2013.
[6] 孫麗萍.地方電視臺創新與融合戰略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
作者簡介:鄒曉東(1979—),男,廣東龍川人,本科,主任記者,研究方向: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