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珊
摘 要:近些年,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別于傳統教學的視頻直播課——“云課堂”進入人們的視野。2020年之初的新冠肺炎,更是讓“云課堂”全面進入中學教學的實踐當中。筆者作為一名一線的高中歷史教師,親身參與這一輪的線上教學,在此就“云課堂”在高中歷史中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云課堂”;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引言:“云課堂”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課堂形式。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云課堂”有其明顯的優勢,它能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學習,讓學生獲得更大的學習自主性。但同時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由于不是傳統的面對面的授課,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各種問問題凸顯,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挑戰。對此,如何利用“云課堂”為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服務,筆者從教學設計、小組合作、教學方式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建議。
一、精心設計教學,持續吸引學生
“云課堂”,由于師生之間隔著屏幕,教師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監管弱化。對于自控能力比較好的學生來說,這能大大提升個人學習的自主性,但是對于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可能會出現缺勤、走神等現象,學習效果不佳,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對于這種情形,我們教師需要轉變觀念,“云課堂”不是簡單的把線下課程搬到線上來,這樣很容易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失去聽課的動力。我們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導入,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通過問題式教學,持續設問,使學生持續參與教學。
例如,學習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夏、商、西周的政治》,我們可以用清明節祭祖作為導入:這個我們熟悉的傳統節日,它的由來要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西周時期的宗法制,那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宗法制?除了宗法制,它還有哪些制度?對我們今天有何影響?這樣一來,學生快速進入本課的教學當中。講授西周分封制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上的《西周分封圖》設問:1、西周在分封的對象及其空間分布上有何特點?2、從此圖上,我們可以得出西周分封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然后可以用“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設問:為什么這些諸侯要趕來馳援周天子,諸侯跟周天子之間到底有何關系?這樣不斷的設問,吸引學生去閱讀教材并積極思考問題,注意力被緊緊抓住,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而通過一個一個問題的解決,學生也從中獲得學習的滿足感,這將成為他持續學習的動力。
二、小組合作互助,提升學習效果
“云課堂”模式下,每個學生面對一臺冷冰冰的電腦或其他電子產品,旁邊沒有同學和老師,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學生容易產生孤獨感,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此外,由于“云課堂”的特殊性,會出現學生個性化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的現象。對此,我們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分若干學習小組,設小組長,負責小組成員的出勤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組織線下交流討論,解決小組成員在課堂上未解決的疑難問題。而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布置課前或課后的學習任務,將“云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學習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單元第二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講授美國聯邦政府的“分權與制衡”,如果只是教師在課堂上跟學生講授國會、總統、法院之間的相互制衡,學生很難理解。對此,筆者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學習任務:以小組為單位,查閱關于美國植物人特麗·夏沃的案例,并在小組內進行模擬。從各小組反饋的結果顯示,通過這次模擬,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理解掌握到位,學習效果得到提高。此外,小組之間還可以形成一種良性競爭機制,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實際上也可以填補線上教學造成的教師監管弱化的空缺。
三、多樣化教學方式,緩解疲勞
“云課堂”模式下,長久的面對電子屏幕,不僅會使老師感覺疲憊,學生們也會感到十分的勞累。為了能夠舒緩緊張的學習模式,在課堂當中,老師可以擴寬教學的途徑,使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視頻教學法,我們可以選用合適的視頻代替傳統的材料教學,《大國崛起》、《復興之路》等都是非常實用的視頻資料,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對視頻進行剪輯,運用到“云課堂”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故事講述法,我們可以利用歷史學科故事性的特點,多穿插一些歷史故事的講述,讓學生用聽講而不是看屏幕的方式學習,舒緩視覺疲勞。在講述明清政治制度的時候,筆者給學生推薦了《明朝那些事》,并講述了其中的一些故事,很多學生也讀過這本書,線下還跟筆者交流書中情節,學習的興趣濃厚。
引入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它通過圖畫、連線、文字等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有助于學生理解課堂知識,提高記憶的有效性。在“云課堂”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畫思維導圖,然后選用一些畫的比較好的進行分享。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耳目一新,在輕松的氛圍里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語
“互聯網+教育”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利用好互聯網技術,更好的助力我們的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