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亮
摘要: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教育和持續質量改進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本理念,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本要求,分析了目前機械專業制圖課程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探討了機械專業制圖課程的教學改革重點,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機械專業制圖課程教學過程中加以實踐。
關鍵詞:專業認證;OBE;制圖課程;教學改革
1? 問題提出
我國于2016年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的正式會員[1],這表明著我國通過認證的專業,其質量達到了國際同類專業的相同水平[2]。《華盛頓協議》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成果為教育導向、持續改進教學質量[3]。為此,畢業生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為:畢業生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要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及專業相關工具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并樹立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4]。為了迎接新工業革命對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戰,人們對教育投入的回報與實際產出的現實需要更加關注。為此,成果導向教育(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被Spady等人率先提出并獲得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應用和推廣,成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的思想是學生通過學習過程完成自我實現的挑戰,將成果反饋改進原有課程設計與課程教學。
作為一個應用型本科高校,鍛煉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是重點方向,而制圖類課程是一類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標的專業課程,如何改革課程使其具有先進理念,適應時代要求,符合現代化水平,從而培養創新型人才、卓越型人才、應用型人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能產生良好社會效益、體現較高理論水平、涌現理論成果是目前改革的探索方向。本文將針對目前大學機械專業制圖類課程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遵照著學生為中心、學習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教學質量的核心理念[3],結合我校實際教學情況,探討課堂改革模式和方向。
2? 制圖類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我校機械專業的制圖課程主要有《機械制圖1》、《機械制圖2》、《CAD成圖實驗》和《工程軟件》。傳統課堂教學難以滿足目前教學質量發展需求,主要問題存在以下幾點。
2.1 教師為主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受到限制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主要是依據教學大綱進行,難從學生反應、學習效果、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入手進行教學反思,不僅制圖類課程有這種情況,大部分大學課程都與這種情況類似。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教條的教課,極大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學習的意愿和能力下降。
2.2 教材為主導致學生知識面拓展不足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材基本是唯一學習及教學用書,其局限性導致很難將技術發展前沿引進課堂,難以擴充和更新目前的市場需求和工作實際。學生對新鮮知識的渴望得不到滿足,一直停留在書本,視野變窄,使得學生知識面難以拓展。
2.3 實踐不足,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不足
傳統教學的方式將課程分解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由于課時緊張,傳統教學方式經常將實訓實驗環節進行縮減。導致以動手實踐能力為主要技能要求的制圖類課程難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頭重腳輕,理論知識高而動手能力弱。
2.4 改進不足,評價方式方法缺失
傳統學生評價、教學評價等方式雖然存在,但是大部分評價只是應付。很多評價方法難以實現教師教學質量改進,同時教學方式和內容等被大綱限制也導致即使有一定改進,其范圍也比較小,難以實現較大的質量提升。
3? 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制圖類課程教學改革
3.1 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學角色轉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得好不好才是教師教的好不好的最重要評價指標。以學生為中心是工程教育認證強調的核心理念。課程教學中積極做好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當教師作為講授者時,學生就要認真傾聽;反過來學生作為演示者或者報告者時,教師就是主持者、提問者或者總結者。課上理論知識要重點突出,節約出一定時間給學生充當課堂上的主角,同時在教師提問時引導和啟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積極地交流討論,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提高其主動性、積極性,增加其求知欲和表達欲。
3.2 成果為導向確定授課內容
修改傳統大綱要求,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的成果導向為主要教學目標,在學期之初,公布本專業主要學習內容、主要熱門工作、主要技能要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準備。教學中基于實際工程問題進行課程案例講解,結合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驗教學全方位立體式展開。對于課堂上難以展示的動畫、操作、演示等,可以通過網絡課程進行補充,幫助學生補充專業知識。在學習理論知識后,結合實驗內容,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多畫多練多思考。
3.3 學時配比增加實踐實驗課時
實驗與實踐能力在工科專業是必須擁有的工程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學而能用的專業人才一直是OBE的最終目的。在原有課時基礎上,適當增加實驗課學時,將基礎理論知識點通過教師錄課等方式放在MOOC網站上,讓學生提前自主學習,這樣能有效將理論課時間縮減而補充在實驗課中。通過教師的實驗講解、實驗演示以及學生的實驗操作,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論內容理解,從而在消化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一旦畢業即具有一定的工程能力。
3.4 改進質量為目標實施合理評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持續進行質量的反思和改進。近年的課程中,對備課、講稿、課堂問題、課堂記錄、作業、考試等情況進行記錄和總結反思,根據每年的學科熱點更新教學課件和講稿,根據學生作業批改情況,挑選出需要精講的易錯題,結合學生評價進行課程內容調整,根據課堂學生反應,增加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適當延伸。
4? 結語
本文基于OBE視角,分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內容,提出傳統教學突出問題,實施教學改革和反思,為實現機械專業學位的互認,推動專業發展和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文娟.面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水平[J].高教學刊,2017(01):130-131.
[2]陳春曉,于東紅.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J].中國電子教育,2014(03):4-7.
[3]馬常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計算機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J].大學教育,2020(03):111-114.
[4]林健.工程教育認證與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