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利
摘 要:高三地理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對高中地理知識的復習總結,是高考的復習沖刺階段,其涉及的知識內容十分廣泛,因此教師要在復習教學階段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地理知識。思維導圖模式在地理復習中的應用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教學效果,有效性提高高三地理復習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地理;高考復習;思維導圖;教學效率
高三地理復習階段在高考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查缺補漏的重要環節,但其內容的發散以及知識點的繁多決定其難度系數之大。思維導圖在地理高考中的運用,高度貼合地理知識“板塊性”的特點,從地理教學的視角確保復習內容能夠將重點和難點知識貫穿在一起,并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知識網絡”,同時在日常思維導圖模式解題訓練下,形成具備學生自身思維特點的思維導圖解題思維,全面提升學生解題能力。本文從思維導圖的概念入手,主要討論了高三地理復習教學中思維導圖模式的運用優勢。
1.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同時可以被叫做“心智圖”,其主要教學原理是利用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思維導圖可以將高中地理進行板塊分配,將一個知識板塊內的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用圖形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出來。其文字組成主要是知識點的關鍵詞,簡單明了,使學生更加容易記憶,只需記住關鍵詞,再結合圖形指示,就能夠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極具邏輯性的知識網絡,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思維導圖教學時,主要有五個步驟:第一,教師對地理知識進行導入;第二,引導學生將核心內容作為中心,從該中心向四周擴散繪圖,即對各個分支部分進行“關鍵詞式”填充;第三,教師進行制圖,其內容主要是教師進行知識點補充修正并講解;第四,學生對自己的思維圖進行自我修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自身的知識進行鞏固記憶和重新梳理,鍛煉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第五,就是學生根據自身的思維導圖進行高效復習。
2.地理高考復習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優勢
2.1利用思維導圖,優化教師課堂教學設計
高考科目在高考復習階段的學習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高考成績。因此,在這個時期,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高度集中,在復習中高效率學習,將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反復鍛煉各項解題能力。教學課堂的豐富主要靠的就是教師的設計,即將地理知識用簡單直觀的方式進行關聯并展示出來,以供學生理解復習并反復記憶。思維導圖模式的引入對地理高考復習課堂來說簡便且有效,讓學生對地理基礎概念具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將所學的所以知識點連接起來,建立一個知識網,方便理解,并帶領學生將難點和易錯點進行整理,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充分提升教學有效性。例如,在進行《河流》板塊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構建思維導圖這一環節,帶領學生該部分知識進行復習整理,理出思路,繪制出思維圖,以“河流”為中心,分為五大分支,即“分類”、“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治理”、“開發”,再依次進行其他分支,如在“水系特征”下標注關鍵詞“河道結構”,并進行七分支補充關鍵詞“發源地”、“流向與注入海洋”、“長度與流域面積”、“支流(數量、對稱與否)”、“河網密度”、“落差”、“河道(寬窄、深淺)”。其他五個大分支即也是像這樣精簡的關鍵詞進行補充,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高效復習記憶。
2.2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迅速找到解決高考題型的方案
地理教師在進行引導復習中進行高考題目訓練時,運用思維導圖模式教學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分析并將分析過程記錄下來,幫助學生分析每一類地理高考題目的入手點和解題思路,課后及時進行類型題目的復習,嘗試應用在題目中,多多練習,徹底掌握做應用題的具體步驟。從而使學生在地理考試中,可以一步一步根據所記憶的思維導圖進行有邏輯的解題,學生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得出最終結果,學生的地理成績會得到明顯進步。由此可以看出,思維導圖的引入,為學生重拾做題信心,幫助學生迅速找到解決高考題型的方案,提升其地理考試解題能力,充分為其高考做下鋪墊。例如,在18年北京卷真題“向意大利民眾介紹京杭運河,運用所學地理知識,據圖示簡述京杭運河沿線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一題中,可根據日常思維導圖進行解析解答,在腦海中浮現每個分支知識的關鍵詞進行擴充解答,即“地形地貌”、“氣候”、“植被”、“水文特點”、“土壤”等幾個關鍵詞。在17年全國卷真題中地理試題中有考察“單峰變化規律”的相關內容,可根據思維導圖想到關鍵詞“海拔”、“光照”、“水分”、“生物多樣性”等,然后在進一步根據各個關鍵詞的特點進行論述解題。在日常解題中形成思維導圖的思維邏輯,從而在形成慣性解題模式,充分適應高考模式。
2.3利用思維導圖,協助學生完善習題集與錯題集
在高考模式下的地理教學,學生們的復習時間比較緊,而地理知識的層次感比較分明,各個知識板塊間存在一定聯系又具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常常會感到時間與學習內容間的矛盾,學生只能把復習的重點放在習題訓煉中。在復習階段內的習題訓練是十分關鍵的,但是在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比方說在進行高考類型題目的講解時,涉及的知識點是很籠統的,不同部分的習題進行直接講解時會出現沒有順序、內容雜亂、反復講解等現象,均是如今高考習題訓練常見的教學缺陷。另外,教師在講解中會忽略高考習題訓練的全面性,將高考復習階段的訓練當做往常的習題練習,將其訓練目標鎖定在簡單理解與題目相關的知識、對特定的題型進行接觸了解等,但是學生往往是在當時進行了理解和短期記憶,然而其應試解題能力并不能獲得鍛煉和提升。而上述問題可以通過引入思維導圖進行克服,突出高考考察內容的層次特點,在高考復習階段將各個部分的習題進行思維導圖總結講解,這樣就可以避免“反復回憶”、“淺層記憶”等問題,在首次總結出相關知識的思維導圖之后,再次遇見類似知識點的題目,就可以直接復習思維導圖,進行全面性的復習,以“多觀”實現“牢記”的目的。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進行習題集與錯題集的完善,進而推動學生豐富自身的知識網絡與邏輯框架。在高考復習階段里,充分引入思維導圖模式進行習題訓練和錯題總結,由基礎知識為始端進行邏輯的理順,強調“一次到位”,全面總結相關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形式進行體現,從而使學生對做過的習題進行深入的理解,優化其復習練題成效。
2.4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高效地進行高考復習
高考復習階段的時間是十分寶貴且緊張的,其最終目的就是推動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全面深入理解,對其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整體掌握,并適應高考模式下的解題思路與方式,從而更好地應對重要的高考。在高考模式下的復習學習,不僅僅要掌握一定的應試技巧,更重要的還是要實現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全面融會貫通進行理解,充分養成自身的地理學科自信與素養,以期實現新人才培養計劃中學生具備鉆研精神、優秀品質等要求。在高三復習階段,學生往往在高考壓力下感覺各科知識過于瑣碎和分散,尤其是地理學科,知識點眾多,彼此間的聯系又復雜,學生急需在高考復習階段對地理知識進行清晰的關系梳理。思維導圖模式的引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符合學生記憶特點的知識框架,并以更適合學生認知的圖形模式展示出來,使學生可以參照各章節間、各板塊間的知識思維導圖間的關聯與差別進行對比記憶,引導學生高效地進行高考復習,同時在思維導圖建設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邏輯,并體會到地理知識點形成的過程,感受到地理知識的魅力,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更加符合高考的人才篩選目的。例如,當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城市知識體系”的思維導圖設計中,可以設置“城市空間結構”、“城市區位因素”、“城市化的內容”、“城市化對地理的影響”、“城市化與人口遷移”、“城市化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工業化與城市化”七大關鍵詞,在重點部分“城市化的內容”中又可以分為“概念與標致”、“動力機制”、“進程特點與地域差異”三個小分支;在“城市區位因素”中又分“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兩部分,由自然因素,學生可以再次回憶有關的思維導圖,進行板塊簡單復習,再回頭繼續對“城市”進行導圖整理和記憶;在城市空間結構分支“影響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因素”中有關鍵詞“城市交通通達度”,此時又可對“城市交通”相關的思維導圖進行復習記憶。這樣一來,在進行章節導圖設計中不僅可以對知識進行清晰的梳理,還可根據關鍵詞對其他相關章節的導圖進行復習,再次記憶,從而充分利用高考復習時間,實現高效的高考復習。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地理高考復習中,可以幫助教師優化復習課堂設計,充分提升教學有效性。同時,在這種模式復習中,能夠使學生清晰的將各知識進行串聯,對難點、易錯點進行分支記憶,并形成一套高考解題思維圖模式,充分完善其地理解題思維,完善學生的地理解題能力,并在日常思維導圖解題中,形成解題慣性,為高考打下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萬俊娜.思維導圖在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培養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李華亞.基于思維導圖的地理綜合思維培育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3]龔福林.地理高考復習中應用思維導圖提高教學效率[J].地理教學,2015(0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