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 要:物理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對鞏固知識、檢驗學習效果起著重要作用。而校本作業是針對于學生的實際和個人發展情況而進行設計的作業,基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從高中物理實際教學中作業的現狀著手,闡述高中物理校本作業設置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校本作業;有效設置;教學研究
作業作為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對鞏固知識、檢驗學習效果起著重要作用,高中物理概念抽象、難度大,由于學生個人的學習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科學設置作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市面上的各種練習冊、習題集多如牛毛,有的學校由于升學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千篇一律地采用同一種的練習冊作為的學生作業,結果是造成好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消”等現象,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出現抵觸的情緒,是低效的作業。
校本作業是針對于學生的實際和個人發展情況而進行設計的作業,基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傳統的教材知識教學中所使用的作業均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三個不同點:首先是其針對于學生的易錯知識;其次是其內容形式更加有趣,引起學生興趣;第三是其與學生的生活更加匹配,聯系了當前的科技熱點。這樣,校本作業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一、結合學生發展,分層設置作業
校本作業是針對學生物理素養的發展與不足之處的彌補,內容的設計更偏向于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在進行校本作業的設計時,也就需要能從學生實際出發。而不同的學生在興趣與能力發展程度上均存在較大的差異,若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時,采用統一的標準來進行,就可能會無法照顧到一些學生。基礎好的學生很容易就可以完成,而不需要深入的思考,基礎差的學生苦思冥想也無法完成。因此,在進行校本作業的設計時,就需要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作業量、作業難度、作業時間和作業要求等角度分層的設計作業,使每一個學生都需要開動自己的頭腦去進行獨立思考,達成能力的鍛煉與其知識漏洞的彌補。
例如,《必修1》“摩擦力”一節的作業,可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分層作業的有效設計。在教學實際之中,將校本作業分為三個類型:必做題、選做題、發展題。在其中必做題為所有學生必須需要完成的,而選做題是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中進行篩選的,發展題則是實現對學生能力有效發展的題目,這一題目教師不應做強制要求。這樣的分層化設計的題目,就可以契合學生發展程度不同的現狀,使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都可以通過相應校本作業的完成,實現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聯系生活實際,生活走向物理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校本作業的指向與對學生興趣的調動與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其內容設計大多也與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相關。進行校本作業的設計時,就可以充分的將生活實際與作業相連接,給學生布置一系列生活化的作業。只有這樣,不僅能契合有效練習的主題,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提升,從而培養學生建構物理模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必修2》“功率”的校本作業的設計時,可以融入一些聯系了生活實際的題目。可以借助學校周邊正在建設的大型挖掘機,來進行相應題目的設計,可以結合其實際做功快慢情況的展示,使學生嘗試著進行其功率的計算。除外,還可以借助上樓下樓的實例來進行相應功率題目的設計。
三、創建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作業
由于校本課程是在常規作業的前提下額外附加的作業,學生很有可能會出現完成動力不足的情況。所以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時,可以考慮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作業的完成。這樣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時所產生的懈怠心理,提升了完成作業的效率。除此之外,學生在獨立完成作業時,其思維容易鉆牛角尖,進入一個死循環之中,這就會使得其無法有效的完成作業,而若學生采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作業的完成,就可以發揮群體的智慧,實現對相應問題的共同思考與完成。在其中,教師也需要能注意防止學生為了作業的完成而胡亂抄襲的情況的發生。為了避免這一行為,教師就可以考慮在課上進行作業講解時,隨機挑選學生闡述自己的解決思路。
例如,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其個人喜好進行學習小組的組成。而在完成相應的校本作業時,學生就可以針對那些個人無法解決的題目進行合作探究,達成相應問題的解決。而為了實現對學生合作能力的鍛煉,教師可以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時,加入一些難度和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便于學生開展探究。
四、結合有效評價,提升學生興趣
評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此環節中,學生將通過教師對其提出的教學評價,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更正,實現能力的發展。而對于校本作業來說,教師的有效評價也是影響作業實際效果的重要因素。若教師在布置完作業之后,就對學生不管不顧,這本身就體現出了教師對校本作業的不重視,那么相應的,學生也就不會將校本作業重視起來。所以為了實現校本作業的有效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能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提出有效的評價,運用正面的教學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實現學生興趣的有效提升,并針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一步動態延伸用于拓展學生物理思維類型的作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需要能在學生完成了校本作業之后,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評價。首先教師可以針對于學生總體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并對學生整體提出表揚或者批評等點評。然后教師再針對于學生的個人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對于完成的非常出色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提出表揚,激勵其繼續努力,而針對于完成情況較差的學生,教師則需要能明確其原因,并給予其鼓勵。
總之,為了實現高中物理校本作業的有效設計,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能做出改變。教師要能做到結合學生發展,分層設置不同層次學生所需的校本作業,生活化的校本作業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物理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婷.高中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176.
[2]陸陳元.普通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的研究——淺談校本作業編寫的看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6(17):167-168.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平潭綜合實驗區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高中物理校本作業的研究,課題立項編號:pt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