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華
摘要:什么樣的課算是一堂好課呢?下面,我將從好課是一堂真真實實的、有意義的課;好課是一堂平實的課;好課是一堂既教書又育人的課;好課是一堂平安、和諧的課等方面,談“什么樣的課算一堂好課”。
關鍵詞:真實;有意義;平實;教書育人;和諧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目的明確、內容正確、方法適當、教學基本功好等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標準,主要看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引入、如何過渡、如何掀起高潮、如何畫龍點睛做小結。這種評價理念關注的是以師為本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毫無疑問,這不符合當前課程改革倡導的諸多先進教育理念。那么,什么樣的課算是一堂好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雜想,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一、好課是一堂真真實實的、有意義的課
我從教十多年,曾經聽過不少公開課。有的公開課上得實實在在,教者的言行舉止十分大方得體,在課堂上充滿了笑容,對突發的課堂問題處理得非常巧妙,教者很有教學機智,對教材十分熟悉,學生通過該節課的學習,掌握了學習的內容,攻破了重難點;而有的公開課,老師與學生的對話簡直對答如流,學生回答得好精彩,語言組織能力非常高,就像是先前排練過的,就這樣,一環接一環地順順利利地直到下課,正好講完這節課要講的內容,不多不少,時間恰到好處;還有的公開課,課堂上增加了小品,學生表演的好精彩,好投入……但是,這些精彩紛呈的公開課課前花了多少時間去排練呢?這種公開課教師又花了多少時間去準備呢?同時又有沒有耽誤了一些其他的工作呢?這種課,為了表演給聽課的老師看,勞心勞累上一兩次可以,卻不能堅持下去,起不到參考的作用。聽課者離開了,你還不是平平淡淡地上著平時平平淡淡的課,學生又會怎樣想?——老師為什么上公開課搞這么多花式,平時可不是這樣上的呀,這是在做戲嗎?虛假啊!所以,我覺得,評價一堂好課,先要看看這堂課是否有意義。對于毫無意義的,排練過多次的表演課,無論上得怎樣,都不是好課,只能說是一堂好的表演課。真真實實而有意義是好課的第一個評價標準。
二、好課是一堂平實的課
我認為,一堂好課,其實就是靠教師的自身高深的文學素質和富有表情的身體語言等等,不搞花哨的教學模式而讓學生饒有興趣地聽好你這節課的課。這種課好,好在實實在在,平時都能上的,平時也是這樣上的,平時也是這樣與學生相互交流而毫無造作的,不摻一點兒虛假的成分;這種課的好,好在換了別人,也可以這樣來上,可以學習,值得學習的;這種課的好,還好在換了在貧困的簡陋的山區教室里也能上的。記得2010年我去腰古水東小學聽了幾堂珠海市井岸鎮來云浮送課下鄉的教師的語文課。當時這些教師只是和要上課的班級學生交流了10分鐘,然后就靠一塊小黑板,一支粉筆對學生進行授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師并沒有像一般老師那樣一板一眼地去授課,而是讓學生多讀課文,教師只是恰到好處地加以提示,讓學生能抓住課文的一些重點句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提問:“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去小結自己的所得。課上得看似簡單,但我覺得這對孩子的閱讀能力的提高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培養是十分有好處的。這樣的課信手拈來,如行云流水,淡淡清香,繞梁久久。我覺得,這比那些表演式的公開課實在多了。
三、好課是一堂既教書又育人的課。
我們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其實兩者關系是密切相聯的,不可以分開的。一堂課,原則上是教給學生文化知識,但是不能只管教書,不談育人。這樣絕對行不通。例如,你教著一個生字,有個調皮搗蛋的學生用筆畫前面的一位同學,那個同學不服氣,往后面那個先滋事的同學打了一拳,這個時候,教師管不管?肯定要先處理好這個事件,一番教育又開始了,課堂的教學設計思路打斷了,由于占用了時間,該節課的計劃要教的知識未完成,但是學生受到思想教育,教者在課堂上做好了自身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你能說這堂課是一堂失敗的課嗎?當然,這節課沒有像那些公開課那樣順順利利的完成教學任務,精彩紛呈。但是,教者在教學和教育兩方面都沒有一點兒做錯。所以,由此可見,原來的慣用評價標準——是否完成教學目的任務,是不適合作為評價標準的。倒不如改為是否在該節課中盡職盡責地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此乃本人認為好課的評價標準之三。
四、好課是一堂平安、和諧的課
我們教師在教書過程中,很多時候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滲透了思想教育,學生不但學習了文化知識,還受到思想教育。而每節課都隨時有可能發生突發事件,不會處理突發事件的課,無論課文教得如何好,都是失敗的。例如我教過一個學生,他腦子是有問題的,存在問題很多:作業缺交、課間喜歡爬樹、課堂上喜歡走出座位、老是胡言亂語、常常到垃圾桶里撿東西吃。我任他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工作,單是對他一個人的思想紀律教育,就相當于對班里其他幾個調皮搗蛋的后進生的思想紀律教育的總和。有一次他在語文課堂上,趁我寫黑板字時,偷偷走到課室后面的垃圾桶找到一塊玻璃來咬,學生紛紛告訴我,班里的幾個搗蛋鬼也開始起哄。我只好停下授課工作,處理事件:看看他有否傷著,叫他出來講道理,并對那些起哄的同學批評教育……課文的教學自然擱置了,但是后來沒有再發生咬吃玻璃事件了。試想,如果我當時不理會他,只管完成教學目標,哪怕這節課上得如何精彩,也談不上是一堂好課,學生安全確保不了,談何教育?因此,課堂是否關注學生,是否合理處理突發事件是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之四。
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也許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在這樣的思考過程中,能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思考問題,促進教師不斷強化自己,練好內功,對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上好一節知識課不難,上好學生的人生之課很難,知識在這節課漏講了,下節課可以補,但是學生的行為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思想教育一定要從小抓起。一棵小樹苗,不能一開始就把它種歪,被風吹歪了,就想辦法扶正。人,也是如此。
參考文獻:
[1]付春媛.一堂好課的標準[J].新課程導學(七年級上旬),2017:5.
[2]張樹紅,遲慶榮.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7,000(01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