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彩琴
摘要:教師的三種境界 傳授知識 啟迪智慧 點化生命 以智慧啟迪智慧以人格魅力塑造人格魅力 ?教師要為學生的一生服務 ?尋找教育的真諦。
關鍵詞:教師;教育;學生;傳授知識;啟迪智慧;點化生命;以生為本;愛心;讀懂學生;教育真諦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是根。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被賦予了師德時代的內涵,其所表現出的價值取向,教育信念,職業興趣,教育行為等諸多元素就成為社會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成為師德的核心內容。
老師,享受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我的心中始終縈繞著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究竟應該怎樣做一個老師?或者說,我應該怎樣承擔起培育學生心智、塑造學生靈魂的崇高而又艱巨的任務?人們常說當教師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是傳授知識。以傳道、授業為己任。一切遵循著“書上這樣說的”,每天兢兢業業,把前人總結好的東西傳給學生。在這樣的老師眼里,講得清楚的就是好教師,聽得明白的就是好學生。
第二種是啟迪智慧。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想方設法讓學生學得更聰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這樣的老師不斷追求的是教學的技巧和熟練度。在他眼里,教師的教學要“有招”,學生的學習要“得法”。
第三種是點化生命。這樣的教師在不斷地實踐著再熟悉不過而又時時被遺忘的一個普通的話語——教書育人。在這樣的老師眼里,知識、能力、方法等都成為學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他能夠不斷地讓學生保持對知識的濃厚興趣;能夠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信和對事物的探索欲望;能夠溫柔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學生的成長,讓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調整的愿望得以激發;能夠在學生遇到成長障礙或失去動力時,用愛心和智慧喚起學生對希望的追求! 懂得并尊重每一個學生;珍惜和學生的每一次、每一刻;精心營造快樂的校園生活,使學生們生活得更快樂、率真。
可見,平庸的教師在說教,好的教師在解惑,更好的教師在示范,卓越的教師在啟迪。做一個卓越的教師,就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會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幸福。
我既然做了老師,就要努力達到第三種境界,這是我為之奮斗的目標。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感悟到做老師的核心在于兩個字——熏陶,學業的熏陶和人格的熏陶兼而有之。要以智慧啟迪智慧,以人格魅力塑造人格魅力。例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以生為本,讓學生真正“站立”在課堂中央,讀懂學生是根本前提。首先要讀懂學生的天然稟性,“不要以為自己教了,學生就會學”。學生坐在教室里,就一定在學嗎?有時教師只是在激情地教,但學生并沒有真正學進去。教師一定要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有目標、有興趣、有動力地學習。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創設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則。其次要讀懂學生的已有經驗,“不要以為學生學了,他就會懂”。學生在學習時,往往需要一個順應、同化的過程。課堂上,教師要靜下來思考: 給時間讓學生思考、分析、練習、消化。 教師的作用就是搭建學習的支架,讓學生會學。 再次要讀懂學生的真實需求,“不要以為學生懂了,他就會用”。學習,理解是為了運用,運用又可以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的作用在于聚焦需求,讓學生能用。以學生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讓學生深度思考、全局理解、靈活運用?!皩W以致用”是學生的需求,“言意共生”是課堂的境界。 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站在學生立場,師生就是一個學習共同體,這樣的“教”才能促進學生真正的“學”。 教師要為學生的一生服務,“教”就是為了“學”,讀懂學生就是讀懂了課堂的密碼,讓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學以致用,讓學習真實發生,才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必備品格。
與學生日常交往、治學和教學工作中;以德為其本,以愛為其魂,要用慈母般的愛心來溫暖學生,用堅持不懈的耐心來感化學生,用融冰化雪的熱心溝通學生,用童心般的誠心贏得學生的信任,用削鐵化泥的信心來鼓勵學生。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感到知識的不足,那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做到老,學到老,我堅信只有飽讀詩書、求知欲強的老師才能帶出一批勇于探索未知的學生。作為老師一定要愛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才能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處處以身作則,努力探索,不斷進取,積極地實踐、自覺地反思與調整,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工作,才能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細節,才能在平凡的教學實踐中尋找不平凡的感受,尋找教育的真諦。做一名愛自己、愛學生、愛工作、愛生活的老師。對學生負責,對工作負責。提升工作的幸福感,體會真正的快樂,從而把快樂傳遞給學生,完成教書育人這個偉大的歷史使命。這不僅是教師工作興趣和靈感的源泉,也是我們盡享教育創造之美的源泉所在,更是走向第三境界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