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海見 方志楊
摘 要:杭州市在美麗公路與地方服務融合方面開展了大量探索工作,建設成效亮點紛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累了很多建設經驗,已從 “美麗公路”進入了 “美麗公路+”建設的新發展階段。本文介紹了杭州市美麗公路與地方服務融合的發展模式,總結了杭州市“美麗公路+”建設的主要經驗,為其他地區“美麗公路+”發展建設模式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美麗公路;建設模式;融合發展;探索;經驗
中圖分類號:F542.8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近年來,杭州市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按照“兩美浙江”示范區要求,努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以“美麗公路”、“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全力創建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積極探索美麗公路與地方服務融合的發展模式,如美麗公路+鄉村旅游、美麗公路+文化體育、美麗公路+特色產業、美麗公路+物流電商等,已從“美麗公路”進入了“美麗公路+”建設的新發展階段。
1 杭州市“美麗公路+”建設模式的實踐
美麗公路是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杭州把美麗公路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在美麗公路建設中,與鄉村旅游、文化體育、特色產業、電商物流等有機融合,涌現出眾多的亮點和樣板。
1.1 美麗公路+鄉村旅游
隨著全域旅游、大眾旅游、自駕游、優質旅游的發展,公路與旅游業的全方位協同發展環境已日趨成熟[1]。杭州探索將美麗公路與景點建設統一規劃建設,充分借助沿線特殊的旅游資源,通過景觀節點打造,形成獨特的旅游點或旅游帶,帶動沿線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助力鄉村創收致富。余杭區槽雅線(217縣道)根據大徑山鄉村國家公園項目建設的總體布局,利用現有道路資源對路網進行了梳理,實現了景區內外部交通的便捷轉換,并將道路與景區換乘中心、游客集散中心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對漕雅線沿線公路服務設施、綠道建設、景觀、生態保護等進行打造,實現了從服務單一“景點旅游”向服務“全域旅游”轉變,使綠色公路與旅游有機融合發展。2019年“五一”小長假,徑山景區共接待游客超16萬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超過1 400萬元。
1.2 美麗公路+文化體育
結合歷史文化遺產、歷史名人遺址、歷史文化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資源條件,以傳承文化發展、帶動經濟增長為目標,推進美麗公路建設,強化公路主動銜接服務,增強交通保障能力和水平;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公路沿線設置騎行道、游步道、健身區等設施,提升公路的綜合服務功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余杭區安上線位于良渚街道良渚遺產區(古城外)杜城村,道路西鄰良渚遺址公園,向外界開啟了一扇與良渚文明對話的窗口,承擔著重要的旅游、展示良渚文化作用。淳安千島湖環湖綠道,全長150公里,根據千島湖濱水岸線蜿蜒逶迤的地理特色,因地制宜、順勢而建,最大化利用濱水資源,并與景觀規劃、建設工程等統籌協調,自2015年建成以來,已成為全省甚至全國騎行愛好者的必到之處,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1.3 美麗公路+特色產業
以美麗公路為紐帶,根據地方特色,建立一批特色小鎮、創新示范區等,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通道。建德市溪大線沿線村莊成立了中藥材經濟合作社及鄉園家庭農場,加速發展皇菊、蓮子等特色產業,2019年,“四好農村路”建設為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帶來了便利,年產值較2018年增加8%。桐廬縣舊縣街道母嶺村過去的母嶺村經營產業單一,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是販賣桂花苗木,2016年負債190余萬元,美麗公路舊鐘線建成后,為母嶺村的特色產業——桂花產業興旺注入了活力,通過桂花產業多元化發展,以及打造特色旅游產品,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31 521元。
1.4 美麗公路+物流電商
將美麗公路與現代物流緊密結合,健全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和配送網絡體系,構建“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推動農村電商快速發展。桐廬縣通過“四好農村路”建設,使農村淘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得以解決。2018年來,桐廬縣共建成農村物流服務點181個,成為全國首個“農村淘寶”行政村全覆蓋縣、浙江省電子商務示范縣,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百強縣”。2019年,桐廬縣網絡零售額達68.1億元,同比增長39.7%。臨安區通過“四好農村路”的建設,提升了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和通達深度,為電商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19年,臨安區網絡零售額達76.3億元,同比增長21.0%。
2 杭州市“美麗公路+”建設模式的主要經驗
2.1 科學規劃,找準定位
科學分析項目所經區域的各種有利資源要素,準確分析老百姓的需求,科學規劃,找準項目定位。淳楊公路改建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第一,景觀優先”原則,在設計中從利民便民出發,施工建設中采取架橋方式保護千島湖水質不受污染,嚴格保護原有地質地貌、山體水質及人文景觀,確保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2],獲評全國首條農村“綠色公路”,現已成為當地的致富路、幸福路。
2.2 落實領導責任
將美麗公路建設作為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交通運輸局主要領導為副組長,公路管理部門為具體實施主體的美麗公路建設工作小組,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推進美麗公路建設工作的順利實施[3]。
2.3 加強建設管理
將建設單位專業化管理、施工標準化管理落實到每個項目,把工程質量、安全、生態和耐久性放在首位。
2.4 保障資金投入
明確以縣鄉公共財政為主、省市支持為輔、社會資金適當補充的資金籌措機制,并積極探索多種籌資方式,提高資金保障能力。市財政三年安排資金20億元,通過項目補助和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3]。截至2020年11月,杭州市建設高品質“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總投資200億元的目標已超額完成。
2.5 抓好載體,示范引領
以載體推進示范公路建設,起到引領促進作用。桐廬縣緊緊圍繞打造最美縣城要求,積極強化美麗鄉村建設和路域環境建設,在全國改善農居環境工作會議上作為亮點受到好評;臨安以杭徽高速“百里畫廊”和十個出口沿線為重點,推進“一廊十線”、“百路千里”工程,大幅提升了沿線景觀,有效推進美麗公路建設[2]。
2.6 體現特色,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淳楊公路帶動了沿線10個鄉鎮130個村10余萬人致富增收,2019年,淳安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 459.58萬人次,實現鄉村旅游收入14.40億元,分別增長12.0%和16.1%。臨安指南村在通村公路永指線提升改造后,榮獲華東首個全景式“生態創意型”新鄉居生活示范村稱號,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紅利[2]。
3 結束語
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杭州市已從“美麗公路”進入了“美麗公路+”建設的新發展階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積累了很多建設經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美麗公路的內涵將不斷豐富,與地方服務的融合程度也會不斷加深,相信新的發展模式如美麗公路+健康養生、美麗公路+風味小吃等也將不斷出現。
參考文獻:
[1]王蘭,白皓,裴非飛,等.公路與旅游融合發展路徑探索[J].公路交通科技,2019,36(02):277-280.
[2]呂建偉,吳江萍.杭州市美麗公路的建設實踐與思考[C].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413-415.
[3]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高品質“四好農村路”的實施意見(杭政函〔2018〕65號)[Z].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