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摘 要: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共享潮流已經席卷了人們的生活。在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樣化,這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科進行“政治認同”核心素養教育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本文在共享潮流下,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文化生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做了初步探究。
關鍵詞:文化生活;課堂教學;政治認同
共享,指與他人共同使用資源。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身邊有各種“互聯網+”模式,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信息、共享圖書等等,共享潮流已經席卷了人們的生活。在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樣化,這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科進行“政治認同”核心素養教育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如何讓高中思想政治課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核心素養呢?
筆者認為,可以從“備、學、思、行”四個角度入手。備,指的是備教材,備學生,備與教材相關的時政新聞。學,是指在線上學習了課本知識的時候,融入一些優秀民族文化、中華文化以及時政新聞的生動事例,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和體會,先進人物的人格魅力和先進文化的力量。思,就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引用優秀傳統文化或時政要聞里的先進事例,啟發學生思考,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感受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的強大力量。行,聯系時政新聞、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以及生動事例,在學習了《文化生活》相關知識后,學生將理想和信念轉化為自覺行動,成為合格的、優秀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積極挖掘《文化生活》教材中的“政治認同”點,融入共享時政新聞的先進事例,準備好一手資料,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備好時政材料。
例如:《文化生活》第一單元,來舉例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點。這樣既可以便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政治認同”素養教育。
我國中醫中藥有著巨大的作用。實踐證明,中醫中藥及早介入治療,治療的成功率較高。這個事可以在第二單元《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與第三單元《我們的中華文化》中引用。這樣,在講解傳統文化的繼承、文化創新、中華文化的獨特性時,更利于知識點的推進講解,也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二)課堂教學多與學生互動,聯系最新的、學生最感興趣的時政事例,讓學生多學、樂學。例如:講授《文化創新》時,可以引用“李子柒”文化創意視頻成功占領市場的例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探究本民族、本地區的特色文化,給廣西本土的“三月三”“壯錦”“老友粉”“桂林米粉”等出謀劃策。在講授《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時,引用《人民日報》里《31張武漢城市名片,致謝每一位拼過命的英雄》以及《鄂有30個好兄弟》中“熱干面答謝炸醬面”“錯過的三月三,明年一起過”等圖片,開展課堂搶答活動。通過活動既可以落實好教材中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了解各地的文化,樂于學習,樂于交流。與此同時,也在與學生交流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受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三)引用大家關注度較高的共享信息或時政事例,在課堂上巧設情境,啟發學生多思,善思。例如,各級政府、部隊、社區和村委會干部和人民群眾等,團結一心,積極參與工作的先進事例,可以聯系到第三單元《我們的民族精神》及第四單元《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通過這些事例和對教材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經過對教材地學習及對時政新聞的了解后,學生們都會從我國的制度優勢,我們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我們要始終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等方面分析說明。用這些事例融入課堂教學,引發學生思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也在課堂教學中提升了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四)在《文化生活》課堂教學中,啟發學生感受先進人物的人格魅力,感受民族精神經久不衰,愈久彌新的強大精神力量,踐行自己美麗的青春,為國家為民族奉獻自己的力量。學習《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時觀看歌頌醫護工作者的視頻《白衣執甲》《生死金銀潭》,讓學生感受到一段段真實的記憶,感受到醫護人員的責任、擔當、無畏、英勇,激發學生樹立崇高遠大的人生理想,樹立為祖國為人民奮斗的愛國熱情,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文化生活》的課堂教學時,也可以給學生講一下我們身邊各行各業為武漢做出貢獻的人們,例如:社區里的工作人員、志愿者、警察、守護防護用品生產車間的工人等等。隨后可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曬曬自己身邊的英雄,讓學生記錄自己身邊英雄的故事,向守護我們的英雄致敬。當然,也可以鼓勵學生加入廣西自愿者行列,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光和熱。在完成這項作業的同時,學生既感受到了先進人物的人格魅力,也激發了學生將理想和信念轉化為自覺行動,成為合格的、優秀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萬物互聯的新時期,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學生“政治認同”素養及其他方面的素養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造就一批在知識經濟時代獨領風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