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鏈接】
當前形勢下,社會上涌現了一大批可歌可敬之人。請以《致敬這樣的人》為題作文,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2020年伊始,突發一場來勢洶洶的災難牽絆著全國人民的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千千萬萬的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這里有著響徹中華大地的人物。更有眾多不知名的醫護人員,基層工作人員,志愿者等普通無名人士。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致敬可寫的人物。如何讓這些個像和群像在文章中交相輝映是本文分析的重點。
一、對象明確,個群結合。“這樣的人”可以是你居家時身邊涌現的英雄人物,比如社區志愿者、好心的鄰居等;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新聞報道中的人;可以是某個具體的人,也可以是某一類人。但應注意的是,你所確定的這個人,必須是在這次事情中表現突出,讓人肅然起敬的人物,要讓你有話可說,有事跡可寫的人。
二、素材篩選,詳略得當。不管你寫的是什么樣的人,單獨的個體也好,群像也好,都應有相應的事例支撐。同時對于這次事情,新聞報道鋪天蓋地,各種英雄事跡也層出不窮,素材很多,要懂得分類篩選,安排材料時還應分清主次,詳略得當。凸顯個像的同時也不忘群像的描摹,使文章更加豐滿充盈。
三、方法應運,鮮活人物。如何讓個像描寫與群像描寫交互進行,形成交相輝映的效果。在方法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典型情境表現個像的獨特個性。高中階段,我們學過很多課文生動刻畫人物,如《祥林嫂》等。典型環境有力烘托了人物的獨特性,我們可以學以致用。如描寫醫生,蔣永欣同學描寫生動入神。“緊握著門把手讓它一點一點地回彈,終于小心翼翼地關上了病房的門。然后步履維艱地走出了通道,邊走邊用手扯下口罩,用力地喘著呼吸了幾口新鮮空氣。藍色的醫用口罩被垂在臉側,只一邊繩子掛在耳上,和著護目鏡中黯淡的眼神,一起揉進了沉重而深長的呼吸里。”通過“緊握”“關上”“扯下”“喘著”等幾個動作描寫,并配以“小心翼翼”“步履維艱”“用力”等醫生典型動作的刻畫,將醫生從救治崗位下來后的疲憊感刻畫得入木三分。
2.正面描寫體現群像的共性。在學《最后的常春藤葉》時,我們了解通過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可以傳神地表現人物。如徐萌同學的《致敬這樣的人》中寫道:醫護人員,累得滿身大汗,壓出了血印也不喊一句疼,為方便穿防護服而舍去一頭長發,還在為逐漸好轉的人們露出欣慰微笑的他們。”通過他們個性化人物的典型描寫,展現了醫務人員的犧牲精神,給人無限的震撼。而這種震撼感就來自于個體特征顯現和群體人物的共同品質的顯現。
3.側面烘托讓個像與群像相融合。除了正面描寫,我們可以選擇恰當的側面烘托,以期達到烘托人物形象的目的。如王一煊同學在文中寫漫長的貼著白色瓷磚的醫院走廊,重癥監護室顯眼的紅色的字,清冷的白光,氧氣瓶在壓縮,心電圖的儀器發出尖銳的長鳴,盈滿了水汽的防護服上的面罩來烘托急救室緊張的氣氛,刻畫醫務人員救治工作的高強度,凸顯人物的堅持。恰當地借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4.人物評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徐萌在文末點評道:“‘這光微而不弱,足以充塞天地,燭照人間。’他們都堅信著,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特別是主旨句:“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體現了中華民族在這群值得致敬的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會戰勝困難。
【佳作借鑒】
致敬這樣的人
105徐萌
他們或許并非身懷異稟,只是有比普通人更偉大更執著的心。
——題記
人們總期盼新的一年萬事順遂,但2020的庚子鼠年卻是在困難中砥礪前行中拉開了序幕。也正因這樣不平凡的開端,才讓我們看到這些國家的脊梁就此涌現出來。有人說過:“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可如今這樣的人依舊在揮發自己的光和熱,讓蒙上陰霾的城市慢慢又呼吸起來。(面對時代的苦難,涌現一批國家脊梁,開門見山。)
他們之中有這樣的人——身著白衣戰袍,奔走于各個病房,為戰勝困難毫不猶豫地站在第一線。作為一名醫生,他們來不及顧及家人和自己的安危,勇敢直面困難帶給他們的未知和無奈,日夜堅守,力求攻破難關,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筑起最堅固的屏障。看啊,醫護人員,累得滿身大汗,壓出了血印也不喊一句疼,為方便穿防護服而舍去一頭長發,還在為逐漸好轉的人們露出欣慰微笑的他們,邁著蹣跚的步子不愿停歇;寫下“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請愿書的各地支援的醫護人員,累得滿身大汗,讓我們向醫者仁心的他們致敬!(個群結合,既有個性鮮明的代表人物,又注重群體人物的細節描寫。)
他們之中也有這樣的人——沒日沒夜在進行場外施工,從死神手里搶時間的設計師和建造師們。為了最大限度解決現在的緊張困境,來自四面八方,操著不同方言的他們挑戰極限,人機并行,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最大可能的加快建成速度。毫無疑問,這也是一個苦差事,有爭分奪秒的繪制設計圖的人,有一塊接一塊搬運構件的人,有同時搭建科技設備的技術人員,但每個人默默堅守在崗位上,在塵土和困難肆意的環境下,誰也不抱怨,只是簡單的應付了吃又繼續投身忙碌,終于在八天八夜后讓全國人民都看到了火神山醫院在武漢拔地而起,而十天后雷神山醫院也露出了全貌。我相信,全世界都為這樣的中國速度不住驚嘆。向這群“基建狂魔”致敬!(主要以干脆利落的短句形式凸顯中國速度。)
他們之中還少不了這樣的人——不同群體、不同崗位的各路熱心民眾們,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在無私奉獻,在物資匱乏的緊急情況之下,不留名不圖報的愛心人士紛紛送上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等,為前線安全奮戰增添了一份堅實的保障。記得那個數天為醫護人員免費做飯送飯的女士,那個悄悄捐出自己所有零花錢的小女孩,那些為全國人民記錄下最真實情況的記者群體······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向積極奉獻的他們致敬!(再次群像描寫,點綴個像,交相輝映,展現平凡人的無私奉獻。)
“這光微而不弱,足以充塞天地,燭照人間。”的確,這樣的人正在一點點地照亮籠罩著陰霾的中國,他們都堅信著,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致敬這樣可愛而偉大的人們!(結尾引用,用象征手法恰如其分每個“這樣的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展現的微而不弱的力量。)
評語:文章立意明確,展現了困難之下三類值得致敬的人:拯救生命的白衣戰士、展現中國速度的建設者和熱心無私奉獻的民眾。從個像到群像,全面展現了困境之下每個人所貢獻的力量。在行文中又熟練運用各種寫作手法使個像和群像交融呈現,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董艷,女,1984年2月,漢族,浙江寧波鄞州人,大學本科,中教一級教師,致力于高中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