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董珍
摘 要:語文教材,作為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依托與載體,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關于語文教學的研究,歷來研究成果也已經碩果累累。但是關于語文教材的研究,還需要研究者增加重視程度,本文立足語文教材,從文字、圖畫等角度進行一些探討,以期能對語文教材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材;編排;探討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交流的工具。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府,關于自己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都是極其重視的。我們國家對于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主要以“語文課”為依托,從從小學到大學,貫穿整個教育體系。而語文課要得以順利開展,語文教材又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語文教材是語文課得以實施開展的物質憑借,是語文課完成其教學目標的方式方法,語文教學工作貫穿識字教學與素質培養,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因而,考慮引導語文教學走向實際應用階段,并對其進行研究,甚為必要。
現行語文教材,版本眾多。人教版、湘教版、蘇教版、滬教版,北師大版、華師大版等,不勝枚舉。但其不同者,大多因篇目及習問設計不同所致,至于文字、圖畫的編排,大同小異,因此,本文將以最為通行的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加以分析。
以下將從文字和編排這兩方面展開討論。先看文字的編排,其所用字體主要有兩種,宋體和楷體。其中,宋體占多數。“單元導言”“課文導言”“課文正文”“正文注解”與“課后練習”這幾個板塊為宋體排版,根據每個版塊的不同,字體大小有所變化。關于楷體,主要為引文用。此外,還會偶爾夾雜一些其他字體,但所占比重不大,此處不作討論。
漢字的字體,除宋、楷之外,尚有行、草、隸、篆等各種字體,但從每一種字體的審美來看,孰高孰低,實不可遍論。只賴于每一個人的興趣不同,欣賞趣味不同。但是,在語文課本中,一宋體為宗似乎成了一個不可改變的規定。然而,長年累月地欣賞一種字體,則難免使人產生審美疲勞,試問一下,時至今日,又有幾個人在翻看語文課本時,會神情怡然地來欣賞以下書中的字體呢?漢字的形體本身就是一個知識塊,如果能在語文課本中間以各種不同風格的字體,是否可作為一種嘗試呢?其一、從審美上來說,各種字體間雜,不會產生單一的審美疲勞。其二、從心理上來說,閱讀不同字體的文字,能給人的視覺印象以不同的刺激,減輕視覺疲勞。第三、文字形式本身作為一種語文常識,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于文字的興趣。其四、這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可以探究將不同形體的文字字體的表達效果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例如,一篇課文涉及到調皮可愛的童年,是否可以選用一些“幼圓體”等類似的字體呢?如此,將文字表達效果和課文情感表達結合在一起,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另外,在文字的排版上,現行語文課本無一例外,全部都是橫排,這是五四改革的影響。固然,橫排的方法,國際上大都如此,但也是基于其他民族多音節文字的這一個特點的,漢字可以保留橫排,但有必要打破橫排版面一同的局面,豎排才是我們的傳統,我們應該有所繼承。橫排豎排,本身只是兩種不同的排版方式,不應該庸俗地、簡單地說橫排符合歷史規律,優于豎排。
在語文課本中,如果遇到古詩詞的篇章,是否可以嘗試采用傳統的豎排方式呢?亦或直接找每一書法家的作品,影印付刊,讓學生以書法作品為依托,進行古文、古詩詞的學習,如此,通過增強句讀方面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其次,從多樣性性層面講,這樣去做,也可以培養學生興趣,培養其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特殊情感。再者,從美學、藝術角度講,亦有可鑒之處。
自然,語文課本采用宋體印刷肯定也是有其道理的,可能涉及到印刷速度、技術、成本的問題,但是假如以上這些嘗試卻是有其特殊的意義,為何不試呢?關于技術問題自不待說,至于成本,國家和學生應該也不至于負擔不起吧。商務印書館曾經出過一本裘錫圭的《文字學概要》,其文字是手寫體的,相當漂亮,復印的。讀讀起來確實能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當然,這一切付出,均賴于一個前提,那就是字體編排的多樣化著實于教學有利。
再來討論一下圖片編排的問題。以人教版為例,其教材在扉頁有幾幅圖片,為照片,內容大致和課文內容相關。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單元《記念劉和珍君》配以魯迅頭像與“段祺瑞執政府衛隊與請愿群眾發生沖突”;《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配以梁啟超像。其實,這些照片也參與了課文的解讀,甚至于特殊的時候,往往需要語文老師花半堂課來講述的內容,通過幾幅圖畫,反而可以更加清楚、準確地表達出來,這一點于教學法,也極為有利。只是有一點不足,這些圖畫只是寥寥數幅,我們何不根據課文內容,選出那些可以借助圖畫來表達的內容,靜精心地配以圖畫,讓圖畫也參與課文解讀。也不用將圖畫只放在扉頁,而是緊跟著課文排列,或者就插在課文中間,圖文混排。當然,教材中,圖文混排是早就存在的,不過其所選圖畫,有一些只是單純的為美觀起見,這一點有待深入改進。另外,除這些照片外,還可以選用一些中國傳統的國畫,其作用和照片無二,在課文插圖的選擇上,堅持以美學欣賞和幫助理解為尺準,舍去那些無關緊要的,可有可無的配圖與插圖,是語文課更加的豐富。
時至今日,語文教育已經超出了簡單的知識教育的范疇,人們也日益注意到素質教育,我們不能放棄傳統的知識教育,但在科技發達,社會發展的今天,知識教育必須尋找更為理想的方式作為依托,那種傳統記憶的方式應該的待改善。此外,知識教育之余,更應該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著手,全面發展。語文課本的文字、圖畫的編排,從形式層面進行討論,和課本內容的編排研究應該是統一的。
參考文獻
[1] 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D].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D].商務印書館.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