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新課改的新型教育形勢下,高中階段成為我國教育有關部門倡導校園注重素質教育,大力推進造就創新型人才教學模式改革的試驗田。體育作為我國高中整體教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之一,鍛煉學生的首要項目:體能訓練,是相關任課老師做好體育教學工作的重點。本文旨在從體能訓練開展的形式、訓練方法以及與高中體育教育的融合問題等方面著手,深入淺出探索適合新形勢下我國高中體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體能訓練;高中;體育教育;融合問題
新時代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與本國發展需求,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主流。在我國應試教育體制下,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進程較為艱難;以美術、體育、信息科技等為主要中小學素質教育科目,課時安排與課程體系規劃面臨雙重壓力:素質教育課程安排,常遭受到來源于基礎性考試科目的擠壓及占用;學生與家長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考試課程中,過于忽視素質教育課程。近年來,國家在原有應試教育體制基礎上,努力嘗試增加素質教育考核,體育也被納入升學考試的考查科目,并開始逐漸受到廣大社會群眾的重視。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并非一日之功,無論是出于應付考試,或是真正致力于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優秀體育成績的取得,首先應從儲備足夠的體能開始。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導學生正確體能訓練的方式,為學生構建合理的體能訓練制度是相關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強化體育教師的指導能力
學生開展體能訓練時,需要學校任課老師準確的引導。高中學生處于成長發育階段,應避免盲目、過度的體能訓練為學生健康帶來的隱患。任課老師教學工作的標準,是應貼合課程要求,達到令學生寓教于樂,真正從體育教育中獲得優良身體素質的目的。學生的身體素養因人而異,并且男生與女生的體能標準具有明顯差異。老師在進行相應的體能訓練指導時,個性化的訓練方式是滿足不同學生需求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任課教師指導能力的關鍵。個性化體能訓練應從學生興趣出發,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真正令學生在體能訓練中得到收獲。依照一線高中體育教師一人承擔多個班級教學任務的情況,教學壓力較大,個性化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在實際授課期間,可以傾向于挑選團體球類項目,例如足球、籃球、排球等。通過借鑒國際上擁有先進體育教學傳統的國家的經驗,團體球類項目是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運動,能夠使班級每一位同學參與其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同時,達到體能訓練的效果。教師可以在傳統球類項目中探求革新,將體能訓練的指標和課上準備的運動規則有機結合。依據男生與女生不同的身體條件,在符合絕大部分同學的標準上,潛移默化地完成對學生體能訓練的要求[1]。
二、安排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的安排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急功近利恣意加大訓練量,不僅無法達到學校為學生布置體育課程的期望,也無法使學生身體得到充分鍛煉。根據學生體能的基本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體能訓練計劃。不同學生對待體育課程的態度各有不同,一些學生希望身體素質得以提升,一些學生具有體育特長,應使用更高標準的體能訓練要求。按照學生此類狀況,有關任課老師應在培育學生持之以恒、永不放棄等堅韌意志品質的基礎上,細化高中校園體能訓練構架;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地擬定不同體能訓練項目,如訓練學生爆發力、協調性、力量、柔韌性的項目等。高中校園訓練應分為基礎性練習與提高性練習兩種,基礎性練習適用于不同體能素養的學生,宗旨是學生通過該階段的練習,身體素質有明顯增強,易于放棄以及懶散的缺點得到改善。提高性訓練是對擁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所制訂的,這類學生體能優于常人,需要的是任課老師專業系統的專項練習。高中體育教師應積極開展教學調研工作,交流經驗,討論增進學生運動能力的先進方法。幫助該類學生發展自身優勢,通過學校所安排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獲取優異的體育成績[2]。
三、開拓創新,通過體能訓練的融合,尋求新型高中體育教學模式
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只有不斷要求進步,在固有的高中體育教育模式上改革創新,才足以滿足新時代的學生。通過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扭轉社會大眾對我國現有教育體系的一些偏見與詬病,真正使學生與家長對校園體育教學工作改觀,直至全力支持我國體育教育事業。體育教學模式變化的創意,源自于辛勤勞作的基層體育教育工作者,正是由于他們孜孜不倦的探索與追求,才為后來者積累寶貴的經驗與素材。體育課程本身就是形式多變的科目,改良的出發點應從解決學生缺乏興趣的問題著手。
體能訓練融入日常高中體育教育,興趣培養是教育工作能否順利行進的前提。學校中舉辦的比賽絕大多數是學科競賽,具有體育特長、運動特長的學生沒有施展自己能力的舞臺。自然隨著時間的流逝,耗盡自己的天賦。高中校園可以通過多開展體育比賽,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正面肯定學生的運動能力。多樣化的體育競賽能夠使更多學生參與,學生為取得一個好成績,自然而然要求自己進行體能訓練,增強身體素質。全民健身是國家對人民的希望,學生也不例外,不能因為學習而無視運動的重要性。學生運動機能被迅速地激發,從側面緩解任課教師課上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授課壓力。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最有效提升高中學校體能訓練效力的方法。
結語:綜合素質教育永遠無法脫離體育教學的參與,體能訓練作為高中體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重點,應引起相關人員足夠的重視。為國家培養具有過硬身體素質的人才,既是社會的殷切期盼,也是時代的迫切要求。
參考文獻
[1]吳舒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思想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體能模塊的內容設計及鍛煉方法[J].田徑,2019(11):46-48.
[2]王學智.體能訓練在高中體育教育中的融合分析[J].運動,2018(17):121+76.
作者簡介:何立群(1992—),男,漢族,甘肅蘭州人,學士,蘭州市第三十六中教師;教學方向: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