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榕鳳
摘 要:本文以“工業流程教學”為例,闡述了如何在深入理解教材編寫思路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課本素材,以學科素養培養為導向,實施基礎年段化學教學,構建工業流程題模型,并在基礎年段滲透工業流程相關概念和學科素養。
關鍵詞:教材編寫思路;課本素材;工業流程素養;基礎年段化學教學
1.問題提出
工業流程題是高考化學中必考的一類題型,融合化學基本概念、化學用語、電解質溶液、離子反應、化學實驗等幾乎所有高中化學知識進行考查,分值在歷年高考中一般都占13%-20%。近年,工業生產流程與有關元素化合物知識、生活實際、環境保護,新元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科技聯系的題型逐漸成為主要呈現方式。其中涉及真實的工業生產流程的問題成為命題熱點。
很多老師在高一化學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元素化合物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科素養滲透和模型建構。例如,化學工藝概念在高三一輪復習時才被大量強行灌入,對“研磨”、“酸溶”、“堿浸”、“焙燒”等工藝名詞沒有任何概念,更不熟悉工業流程的模型。高考全國卷的原則一向是:源于課本,高于課本。高考中考查的內容,一定有它的出處和源頭。帶著高考題中的問題反向尋找他們在教材中的蹤跡和原型,反向指導基礎年段的教學,意義重大。筆者認為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在這一類題型中存在的困惑,然后在教學實踐中突破這些問題。工藝流程題中同學最畏懼流程的理解和把控,事實上老師在教授工藝流程解題的技巧時,為了快速作答,往往也讓同學先完成與流程無關的小題,久而久之,學生對流程的解讀一直停留在畏懼的狀態。讓同學在一輪教學中從畏懼工業流程,到能把控甚至快速作答,這樣的教學思路應該從高一年的工業流程模型建構開始實踐。
教材的編排往往有三條線索:知識與技能線、方法與觀念線、應用與價值線。我們應該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特點、意圖和編排線索,逐步建構工業流程模型和滲透相關概念。教材(本文涉及教材均指蘇教版《化學1》2019年6月印刷版)以元素化學學習為載體,實施工藝流程思維,將過程方法線索貫穿教材始終,促進學生對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解和體驗。例如,通過“溴、碘的提取”的學習—體驗工業流程的三個基本步驟:原料預處理、核心反應、產品的分離提純,并理解“萃取”、“蒸餾”等分離提純的實驗方法和操作,對后面將要學習物質的工業提取提供基本的學習提供研究方法等。
素養取向教學思路:從教學取向的變遷——從知識解析到認識發展;從知識到能力和素養的轉化和進階。如何從知識到能力和素養建構,如何利用教材內容,實施基礎年段的化學教學,筆者以工業流程題解題模型的建構教學為例。
2.工業流程題模型的建構教學過程
工業流程的思路在教材專題二第一單元《溴、碘的提取》中第一次出現,之后的元素化合物工業提取均有涉及,筆者按照以下思路實施教學。
2.1抓住“原型”、深度教學,進行工藝原型,工藝思想的滲透和教學。
實施基本工業流程圖式教學。教材第47頁圖2-7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工業流程這是課本第一次出現工業流程圖,基本結構完整,可以利用該流程教授工業流程圖的模式認識,教會學生讀懂流程圖。流程圖基本結構包含原料預處理、核心反應、分離提純;流程圖的常見符號—箭頭:箭頭進入的是投料(反應物)、出去的是主產物或副產物(生成物);三線:出線和進線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可逆線表示物質循環;類型1“操作或反應流”型(經典),類型2“物質流”型,類型3綜合型(主線為物質轉化,綜合操作和反應),教材展現的基本為經典的“操作流”型的工業流程。
實施工藝操作方法和選擇原理教學。教材第69頁圖3-10從鋁土礦中提取鋁的工藝流程這一部分內容展現的依然是“操作流”型的工業流程,但更重要的是滲透“酸浸”、“堿浸”等工藝操作;礦物質溶解的方法提供選擇的思考模式:利用元素化合物的酸堿通性和化合價特征進行選擇;沉淀過濾提純方法選擇原理等。教材第53頁“由氯化鈉制備碳酸鈉”,滲透了“母液”、“循環物質”、“副產品”等工藝名詞,第90頁中“硫酸的制備和性質”,了解工業生產設備和條件的選擇的復雜性,原料轉化率和產品產量,多步氧化還原、催化劑條件選擇,工業生產中綠色化學原理等。
2.2讓學生畫工業流程圖,增強學生對工業流程模型的理解。
基礎年段學生學會畫,會畫就會看。學生畫工業流程圖,也是先易到難。第一次可以仿照去畫,畫教材中出現的工業流程圖,加深印象,慢慢過渡到修改,比如可以將“鋁土礦中提取鋁”的工業流程圖由“操作流”型改成“物質流”型,加深理解;也可以根據教材中對某一工業過程的文字描述,轉化成流程框圖。比如教材中有關溴的提取、侯氏制堿法等工業流程是以文字形式,布置成作業讓學生繪制工業流程圖。教材中的工業流程往往在高考選擇題中考查,讓學生繪制的過程會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理解每一個步驟工藝方法選擇的原因,對于高考選擇題快速解答幫助很大。
2.3利用好教材中的課后習題或練習訓練中的流程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學科素養。
教材86頁中廢水處理的工業流程可及時補充鹽類水解的應用:分離提純步驟通過調節溶液的PH酸堿度實現不同金屬離子的分離思想。事實上,利用好課本中的這些工業流程,就能掌握大多數工藝素養,而個別新型的工藝方法,都會給與信息提示。在落實課后習題過程中,改寫工業流程是筆者常常采用的提升同學深度解讀題目信息的一種有效方法。也可把各種質檢、月考中的工業流程題拿出來修改,把填空題、選擇題中的工業題進行改編,進行各步驟方程式書寫考查,或者落實實驗方法選擇和實驗目的描寫,沒有簡單的重復,學生興趣盎然,且能很好地增強學生信息型文字解讀和應用能力,深度解讀和建構工藝流程。
參考文獻
[1]《化學1必修》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化學,王祖浩,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