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源忠
摘 要:教學中如果引用生活中真實的情境案例,并貫穿課堂始終,那么就能較好地踐行地理學習與生活相聯系這一課標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學會了知識技能,又豐富了常識。
關鍵詞:水資源;真實;情境
地理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生活,突出反映學生生活經常遇到的地理現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能力[1]。筆者以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水資源(第二課時)”為例,探索基于真實情境的地理課堂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水資源》(第二課時)是在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的基礎上通過實例講解對應的解決措施及節水、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進一步讓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節水意識,保護水資源。
學生非常熟悉水資源,但我國疆域遼闊,加之他們知識面及出行有限,生長在水資源較豐富的東南沿海的學生較難想象我國還有缺水地區,更無法想象東南沿海也存在缺水問題;因此筆者通過選取福建晉江向金門供水工程這一真實情境,設計教學環節,使之貫穿整堂課,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
二、具體實施
環節一:引入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導入新課】觀看《金門供水工程》的報道,了解“引晉入金”這一跨流域調水工程。
【真實情境】2018年8月5日,“引晉入金”(福建晉江—臺灣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長期困擾金門的缺水問題終得破解。
【提出疑問】金門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為什么會缺水?
環節二:以金門供水工程為例,探究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學習資料一】探究金門缺水的原因,如何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根據《金門供水工程》報道,結合老師提供的材料,小組討論,探究金門缺水的原因。
【學習任務】分析金門缺水的原因?
【學習資料二】觀看《南水北調工程》相關報道視頻,了解我國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南水北調。
【點撥升華】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措施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學習資料三】以金門供水工程,探討如何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問題。
【學習任務】(小組討論)結合教材P77內容,結合圖3,分析圖2中為什么金門供水工程線路要經過這么多水庫?
【點撥升華】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措施之一是興修水庫。
環節三:探究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學習資料四】金門供水工程從最初的協商到規劃施工,再到正式通水,歷經23年之久,這期間不斷有來自金門民眾的質疑:泉州也缺水!水,泉州也需要!泉州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現象嚴重,能保證持續供水嗎?泉州水污染嚴重,調來的水會是污水嗎?
【實踐活動】提前布置任務,進行展示:
第一組:查找泉州人均水資源量的相關資料,并與福建人均、全國人均、世界人均比較,證實泉州也缺水。
第二組:調查和收集生活和生產中水浪費的案例。
第三組:調查和收集泉州水污染的案例,并演示水被污染的小實驗。
【學習任務】要可持續供水,從某種意義上講,節水比調水更重要[2],針對金門民眾的質疑,請你出謀獻策,針對農業、工業、生活存在的水浪費、水污染現象提出節水措施及防治水污染措施,為泉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出力:
三、反思總結
本節課密切聯系生活,結合當地熱點事件進行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用地理的眼睛看世界”[3],通過一系列自主探究、實踐活動、讀圖分析等活動,踐行課標提到的“讓學生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這個世界”;注重培養學生節約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的習慣,初步形成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觀。其他課例的教學也可實施這種設計,教師應當聯系實際,最好選取鄉土地理中的真實案例,這樣的背景材料“友好”、“親民”,也充分體現學科的使用價值,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建萍.《水資源》教學設計[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12):48-49.
[3]牛海玲,蔣志強.“水資源(第2課時)”教學設計[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