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慎朋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效課堂的構建已經成為教育者普遍關注的課題.在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中,需要教師遵循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優化課堂教學準備、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的方法,以此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標準,讓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與效益雙豐收.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高效課堂;構建
一、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高中物理課堂需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學會從物理的視角觀察生活,理解自然,掌握物理科學探究的方法,樹立正確的物理觀念,形成符合自身思維特點的物理思維模式,為學生提供物理實踐的機會,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物理知識充分吸收的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以物理知識解決學習中、生活中、社會上面臨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促進高中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生成.
新課程標準還對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出了指導意見,如:(1)注重對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培養;(2)面向終身發展能力的教育改革;(3)課堂教學應具備創新性、趣味性、科學性;(4)豐富教學方法,培養高中生的自學意識;(5)課堂反饋要及時,課堂評價應多樣化、針對性.以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作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的依據,為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必要的理論依據,避免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偏離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方法
1.教學準備方法
教學準備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在以往的教學準備環節中大多是教師獨自一人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學生在準備環節中完全沒有參與其中,而新課程改革主要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點要求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同樣需要在課前、課后得以落實.因此,教師在教學準備的過程中應采取教師個人備課與學生集體備課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中對新知有了初步的了解,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高質高效進行奠定基礎.
以《自由落體運動》的課前教學準備為例,第一步,教師個人備課.在教師個人備課的環節中需要教師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學情、確認教學重難點、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做足準備,這個步驟與常規備課方式大致相同.第二步,師生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共同參與一個小活動,首先教師拿出一張紙,手拿紙張將手臂抬到最高,松開手后紙張下落,觀察紙張下落的速度,此時教師提出問題“試想,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相同嗎?”.大部分學生的猜想都是“不一樣,重的物體下落速度快”,教師布置學生動手實踐操作任務,如將剛剛的那張紙揉成團之后在同樣位置落下,速度與剛才一樣嗎?通過這個小實驗打破了學生的原有認知,產生了思維沖突,想要進一步探索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教師個人備課與師生集體備課中激發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概念深入探究的渴望,培養了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有助于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2.教學實施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力提倡教學方法的優化,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支持,通過教學行為的轉變促進教學成果的提升,從而實現物理課堂高效的目標.
(1)情境教學法.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利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學生所熟悉的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物理情境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使物理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輕松,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在講解《力的合成》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中選擇趙本山的小品提出趣味化問題,如“1+1在什么情況下不等于2?”,此時學生會搶著說“在算錯的情況下不等于2.”,接下來教師說“會不會在算對的情況下也不等于2呢?”,由此引出“力的合成”概念,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達到最大狀態,讓后面的知識點講述變得更加高效.
(2)生活化教學法.物理知識本身便源于生活,新課程改革中著重提出了物理教學應回歸生活本質的教育觀念,以生活化教學法的運用,讓學生發現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能夠在物理概念、定理等知識的理解中從生活經驗出發,降低理解與記憶難度,同時為物理知識的生活化應用能力發展奠定了基礎.如在講解分子擴散與溫度之間關系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舉例“很多人都喜歡吃辣子雞,辣子雞在沒炒的時候,你能聞到辣味嗎?正在翻炒的時候為什么會那么辣?炒完之后辣味又是為什么會逐漸消散?”,以生活事例引導學生對物理問題進行思考,讓高中生物理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習主體性,發現生活現象與物理之間存在的密切關聯.
(3)合作探究法.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物理教學,并不能真正實現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的目標,同時也會讓新課程改革的推廣滯留在形式主義層面性.對此,教師應在物理高效課堂中多組織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以此促進高中生科學素養以及世界觀的形成.如在講解胡克定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彈簧彈力與形變量之間關系”的探究性實驗,合作探究的學習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到實驗儀器選擇與安裝、實驗過程中操作與記錄、實驗結果的總結與歸納的全過程,深化學生對于物理規律的理解,實現感性與理性的過渡,通過教師的適時適當引導,提升學生物理實驗操作的高效性,助力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3.教學評價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教師認識到課堂評價的優化對于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影響,以全面的、科學的、系統的評價方法作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的催化劑,促進物理課堂教學的良性循環.對此,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及時性.學生的學習行為需要得到教師的肯定,在物理高效課堂的師生互動環節中,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面對學生的任何一個方面進步時,不要吝嗇夸獎,以及時的鼓勵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第二,真實性.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需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做到不過于夸張、不偏離實際.第三,多樣化.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在此基礎上的教學評價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情況,通過表現性評價與結果式評價并重的方式,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
綜上所述可知,在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教師在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需要以新課程改革的標準為導向,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以此促進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的目標實現,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駱靜.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J].高考,2017(30):25-26.
[2]孫小敏.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時代教育,2016(10):69-70.
[3]秦志剛.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下),2015(12):102-103.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