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守宏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改革,在改革進行過程中,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設備、教學條件、教學質量等都取得了極大地改善。由于教學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高職學校的固定資產管理難度也逐漸變大,因此高職院校的工作人員對于高職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應當進行深入研究,并且就資產管理方面進行創新研究。本文簡要介紹了固定資產的定義,風險和內控視角下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固定資產管理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風險;內控;高職院校;固定資產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于高職學校的教育投入也逐漸增大,以此來為高職學校培養出優秀人才打下良好基礎,并且為我國各個地區的各項發展做出改善。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增大投入,也可以有效推動我國高職學校的發展,但是同時也為高職學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帶來了困難。因為缺乏有效的管理,我國高職學校的固定資產往往會出現重復購買,購買后閑置,設備利用率不高,易出故障等問題。因此對于我國高職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非常重要。
1 固定資產定義
固定資產一般情況下是指某些企業的存在一定價值,且存在超過12個月的非貨幣性物質,比如說器械,建筑物,房屋等。對于高職學校來說,固定資產一般是指其實驗室中具有一定價值的實驗器材以及具有一定價值的教學器材。這些器材一般是高職學校賴以生存的工具,如果一所學校具有好的實驗器材,那么該學校的教學質量很可能會有很大提高,因此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對于高職學校來說十分重要,但是一些高職學校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并沒有達到合格標準,而且隨著時代的改變,高職學校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也應當做出創新性改變,本文簡要介紹了如何在風險和內控視角下實現對高職學校固定資產的創新管理。
2 風險和內控視角下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控制風險與成本的意識
為了使我國高職學校建立得更加規范,我國投入了較多資金,這些資金對于高職學校來說是無償使用的,因此一些高職學校對于資金的使用并沒有進行適當的成本管理,一些院校在購買設備時,常常會出現重復購買,購買后利用不充分等情況,導致資金利用并不充分,成本擴大。一些學校由于設備重復購買,成本不加控制,造成了資金濫用,流失等情況。我國支持高職學校進行籌資,對于學校進行相關建設,但是由于一些高職學校并沒有良好控制風險的能力,導致我國一些高職學校進行籌資后,負債累累,從而使一些高職學校的財務風險有所提升。
2.2 如何有效規劃資產分配
我國對于優秀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因此高職學校也對于人才培養加大了力度,國家對于高職學校的辦學條件也提供了支持。為了培養優秀人才,一些高職學校開展了建設實驗室的想法,并且購進了大量實驗設備,從而讓學生均能得到實驗實訓的機會,但是這也導致了使用資金的增加,但是由于高職院校未能做到對于實驗設備的合理規劃,學生的人均實訓并沒有實現。由于高職學校缺乏全局觀念,在購買實驗設備時無法做到科學合理地配置,教師對于實驗設備的熟練度嚴重不足,進而導致教學目的無法達成,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大打折扣。
2.3 缺乏對于固定資產的控制力度
高職學校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可分為資產購置管理,資產轉移管理,資產維修管理,購置資產所用資金管理幾個方面。高職學校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內容比較豐富,需要高職學校的相關人員做出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方案,但是目前很多高職學校并沒有對于資產管理產生足夠的重視,做出有效地管理措施。這就造成一些高職學校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出現了隱瞞固定資產數量,私自處理固定資產等現象。
2.4 對于工作人員激勵機制的改善
大多數高職學校進行管理工作的人員一般是年齡較大的工作職工,這些工作人員對于資產管理的意識有所缺乏,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化水平管理。高職學校一般不設置對于固定資產使用方面的績效管理,這就導致工作人員在使用器材時并不愛護,從而加大了固定資產的損耗程度。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對于管理固定資產的熱情并不高,這也導致了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創新無法進行。因此學校應當對學校管理固定資產人員進行獎勵制度,激起管理人員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熱情,從而進行創新性管理。避免對應該報修的設備不報修,應該對定期檢查的設備不定期檢查,對器材不愛護等情況的發生。
2.5 對于固定資產的修繕條款在合約中并不完善
在購買固定資產時,一些合約對于固定資產的修繕問題模糊不清,這也就導致了一些高職學校的器材出現問題之后,并不能及時進行修繕管理,高職學校的工作人員應當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簽訂合約時對合約進行仔細研究,避免修繕問題的出現。一些高職學校在資產簽訂時隱瞞報價,從而為自身賺取利益,學校應當對這種情況加強管理,避免隱瞞報價,報價不實,工作人員從中賺取外快的情況出現。
3 固定資產管理的創新策略
3.1 增強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
對于高職院校的招生建設來說,注冊入學是一個較大的困難。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學校領導對高職學校的招生內涵進行了深化建設,并且對于辦學效率與辦學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進而提升學校對于成本以及風險的管理力度。高職學校的教師需要對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方法進行改進,并且結合現代的管理理念。將正確的管理意識與創新意識進行融合,對于可能出現的資產購置重復等問題定期開展專項講座,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增強管理資產的意識可以提升資產的有效利用率,優化資產配置。
3.2 完善對于固定資產的控制方法
高職學校應當完善其內控機制,適合高職學校的內控機制可以有效促進高職學校的發展。如果內控機制被成果建立,那么很多高職學校出現的失誤可以被有效減少。第一,高職學校應當規定學校同一部門不能在一個項目上從頭管理到尾,這種情況不利于工作人員對項目的互相監督。在進行資產內控機制時,可以將資產的資金核算與資產的管理有效融合,這有利于固定資產的管理。第二,高職學校應當使工作人員遵從學校的內控管理制度,并且對于固定資產的購買進行招標管理,以此來避免資產流失,隱瞞資產等情況的產生。第三,高職學校應當對購買資產的程序進行嚴格管理,有效控制購買資產的程序,防止一些人在購買過程中產生不利于固定資產的情況。
3.3 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進行信息化建設
隨著現代技術的更新,一些高職學校也聘請了一些專業的信息方面人才,通過這些人才進行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資產管理有助于固定資產的分類管理,并且能夠有效明確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人員的職責,在進行管理時,工作人員需要將管理固定資產時的證據上傳到信息構建平臺上,從而達到有效管理。管理信息平臺的人員需要對于管理操作十分熟悉,管理信息平臺的工作人員需要將固定資產的相關信息上傳到信息平臺上,進而實現對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保障固定資產信息化的順利進行。
3.4 對高職學校的內部管理制度進行完善
一些高職學校對于投資決策群體并不關心,導致投資資金的流失,高職學校應當建立合理的資金投資群體。對于投資群體進行相關教育,保證投資群體的道德素養,個人品質等方面較好。在進行投資時應當保證高職學校投資人員有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的意識。學校應當對投資人員進行系統的風險防控學習,從而達到盡量減小投資風險的問題。完善投資群體的內部架構有利于學校的管理,也有利于學校工作人員的整體實力提升。學校應當采用新鮮的管理理念,引進新的管理方法,對各個方面的管理人員的實力進行有效提升。
3.5 對于決策者個人能力的提升
決策者對于一個項目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決策者的管理能力,道德素養,對于風險的認識,對于各方面的理論學習都十分重要。因此決策者不但要擁有正確決策能力,還要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充足的專業知識儲備。決策者是一個項目的領導人物,因此對于決策者的選擇十分重要。決策者應當具有一定的風險意識,這對于專業價值來說,應當也是一種自我監督。在進行投資時,如果投資者具有相關風險的判斷,就可以避免盲投情況的出現。決策者應當具有較強的宏觀意識,對于這個方案的把控要做到游刃有余,這對于決策者來說,是難度所在。
3.6 科學風險管理方法的建立
投資一般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并且投資具有一定的投資周期,因此投資者應當對于學校的資金進行合理規劃,并且對于各種風險有充分考慮。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該考慮風險存在的問題。有效的風險控制不但有利于決策的進行,而且有利于決策后資金的回籠,避免資金流失情況的出現。投資者對內外部的風險都要進行合理分析,從而避免內部資金流出,外部資金無法回籠現象的出現。投資者可以將投資多樣化,這有利于投資的最優化,盡量減小風險。投資者制定的投資計劃又符合高職學校目前的發展情況,保證學校的資金可以為投資提供支持。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也應當注重投資的長遠發展,不能只為了一時的利益,放棄對于學校有良好發展的機會。對于學校進行合適的風險管控有利于學校的未來發展。評估風險,進而降低風險可以有效避免對于學校來說的不良情況的發生。
4 結束語
從上述論證中,可以看出高職學校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并沒有做出創新性改變,這導致了高職學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說,資產隱瞞不報,私自處置資產等情況。因此高職學校應當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進行創新性改變,比如說,將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將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分配,權力分配等方面。總而言之,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創新意識是不可缺少的,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對固定資產管理進行創新是工作人員們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朱瑋.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對策分析[J].知識經濟,2020(03):36-37.
[2]楊娟.基于績效評價的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的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12):240-241.
[3]王演.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江西財經大學,2019.
[4]梁小婉.基于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的創新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07):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