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析乳腺癌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各因子的臨床影響。方法:擇選2018年05月到2020年02月間本診室接治的73例患乳腺癌患者展開研究,以抽簽法分組,即常規組(n=36)和觀察組(n=37),常規組應用基礎護理,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生理功能、社會領域及總活力和軀體能力相比于常規組提升幅度更為明顯P<0.05。結論:乳腺癌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理想,可進行生活質量的大幅度提升,值得臨床深入推崇。
【關鍵詞】乳腺癌;綜合護理干預;生活質量;臨床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乳腺癌是婦科頻發性腫瘤疾病,病死率極高,威脅患者生命及身心健康。臨床對此常采取手術予以診治,效果較佳,然而限于手術應激性,對機體創傷較大,易形成諸多并發癥,造成心理、生理等各方面不適,影響診治效果,不利于轉歸。為進一步保證手術療效,減輕機體不適,需引進全面、系統護理[1]。本次研究對2018年05月到2020年02月間收診患者實施研究,以基礎、綜合護理干預分組,現就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選2018年05月到2020年02月間本診室接治的73例患乳腺癌患者展開研究。納入標準:滿足乳腺癌判別標準;自覺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并發腋窩淋巴結遷移、凝血機制異常;耐受性差、化療藥物禁忌證。以抽簽法分組,即常規組(n=36)和觀察組(n=37),常規組年齡上限、下限60歲、32歲,均齡(45.26±3.14)歲;觀察組年齡上限、下限62歲、38歲,均齡(47.26±2.14)歲。兩組基線資料行SPSS19.0軟件分析,如有P>0.05,則具比較性。
1.2 方法
基礎護理:做好疾病、手術流程的宣教,陪同患者行術前必要檢查,圍術期進行其體征的密切觀察;術后予用藥、飲食等指導。
綜合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乳腺癌患者經手術診治后,對其生理特征會產生極大影響,易形成心理創傷。護理人員需進行患者心理狀態的積極評價,并行目的性指導,促使其接受生理變化,以提升適應能力,建立生活信心。②飲食護理。術后6h可提供流質食,保證營養支持,盡可能多飲水,防治便秘。③康復訓練。向患者闡明康復訓練對疾病所發揮的積極影響,于術后6h開展床上主被動訓練,且結合實際狀況展開針對性訓練指導,遵循漸進式原則,避免牽拉傷口。另外,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鼓勵其參與社會活動,與病友交流,使其早日回歸社會。④疼痛干預。疼痛屬術后典型反應,為避免引起恐慌,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述疼痛引起因子,并指導其利用深呼吸等方式減輕疼痛,必要時行鎮痛藥止痛。
1.3 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參考FACT-B量表進行兩組生理功能、社會領域及總活力和軀體能力的全面評價,分數越高越好[2]。
1.4 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19.0軟件對數據展開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生活質量)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行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以x2進行驗證,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生活質量
如表1所示,觀察組生理功能、社會領域及總活力和軀體能力相較于常規組顯著提升P<0.05,具統計學差異。
3討論
近些年,乳腺癌患病人數愈加增多,且發病群體愈加趨向年輕化,應進行早期防治及診治,以控制腫瘤擴散,確保生命安全。臨床對乳腺癌多采取手術診治,但限于手術、患者自身等因素影響,使術后并發癥較多,加之對手術不了解,萌生緊張、懼怕等情緒,對機體內分泌系統產生影響,降低預后質量,需及時融入有效干預,以提升預后。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生活質量各因子相對于常規組而言具顯著提升優勢P<0.05,提示綜合護理效果可觀。綜合護理屬系統化、全面化干預形式,其涉及范圍廣泛,如飲食護理、康復護理及疼痛等護理。其中,飲食護理可進行營養狀態的糾正,加強免疫力,促進機體恢復;疼痛護理能夠對因手術誘發的應激效應降低,與心理護理有機結合,降低不良情緒,提升依從性;結合患者病況進行康復方案的個性化制定,旨在改善身心狀況,提升預后水平,進而實現早回歸社會的目的[3]。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理想,可進行生活質量的大幅度提升,值得臨床深入推崇。
參考文獻:
[1]張凌云,李娜,張會敏等.綜合護理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和負性情緒的影響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05):184.
[2]任艷.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依從性及相關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4):273-274.
[3]徐靜紅,肖盼.綜合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02):152-154+228.
作者簡介:
宋曉鳳(1996-01-02)民族:漢族,性別:女,籍貫:四川省內江市,工作單位,四川友誼醫院,學歷:大專,職稱:護師,研究方向:腫瘤內科護理。
作者單位:四川友誼醫院,四川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