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觀察乳腺癌患者應用延續性護理后對其術后上肢功能與生活質量產生的影響。方法:抽選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于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乳腺癌患者,以其采取的不同護理方法為分組依據,將其分為采取一般護理的對照組、采取延續性護理的研究組,每組40例。組間對比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與肩關節活動度。結果:研究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關節活動度均比對照組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乳腺癌患者應用延續性護理可有效改善術后上肢功能,提高術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乳腺癌;術后上肢功能;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73;R-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乳腺癌發病率較高,手術是早期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受手術的影響,患者易在術后出現上肢活動功能受限問題,生活質量大受影響。延續性護理可以使患者出院后得到充分的護理,有助于促進患者上肢活動功能的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本文抽選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于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乳腺癌患者,試觀察延續性護理帶來的影響。
1 方法及資料
1.1 患者資料
抽選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于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乳腺癌患者,回顧分析其資料,以其采取的不同護理方法為分組依據,將其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9歲~57歲,平均(43.74±11.19)歲。研究組:年齡28歲~58歲,平均(43.73±11.22)歲。平均年齡相近,P>0.05,兩組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在患者住院期間給予飲食護理、用藥指導與健康宣教。研究組基于患者的健康檔案為其提供院外延續性護理。利用微信群定期推送術后上肢功能鍛煉技巧的示意圖和文字說明,指導患者按不同階段進行鍛煉:①從術后清醒到拔管前:指導患者進行肘關節、腕關節的訓練以及患側上肢的內收訓練;②從拔管到拆線前: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的前屈、后伸訓練,使患者肩關節可以在水平面上進行小幅度的環繞運動,此外還可以通過搖擺手臂、模仿梳頭姿勢等方法鍛煉患側上臂上舉;③從拆線到術后1個月:進行肩關節的垂直面訓練,方法包括滑輪法與繩索轉動法[1]。
1.3 觀察指標
組間對比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與肩關節活動度。其中生活質量評分以健康簡表SF-36評定,涉及精神健康等8個維度,100分為滿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2]。
1.4 統計學方法
在19.0版本的SPSS統計學軟件中對比臨床數據,計量數據以(x±s)表示,檢驗t值,若統計學結果為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組護理后各項SF-36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2.2 肩關節活動度
研究組護理后前屈、后伸、內收、外展的關節活動度均比對照組大,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3 討論
手術雖能治療早期乳腺癌,但也會使患者上體出現形態改變,若疏忽護理不當很容易發生上肢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與生活質量。一般護理重在住院期間的護理,在患者出院后難以繼續產生影響,而延續性護理基于患者的健康檔案,在患者出院后繼續借助電話、微信等方式繼續進行干預,可以針對患者所處的不同階段給予個體化康復指導,患者不僅可以更正確地進行康復訓練,康復訓練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因此可以獲得更好的康復效果。結果中研究組高于對照組的生活質量評分與大于對照組的肩關節活動度(P<0.05)便可以證明以上論點。
4 結束語
延續性護理應用于乳腺癌患者可以顯著改善其上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臨床應為患者積極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柳利,溫麗珊,廖豐云.乳腺癌根治術后實施延續性護理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8):172-174.
[2]楊云.乳腺癌患者延續護理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02):17-20.
作者簡介:
陳琳(1994-11-20),民族:漢族,性別:女,籍貫:四川省內江市,工作單位:四川友誼醫院,學歷:大專,職稱:護師,研究方向:腫瘤內科護理。
作者單位:四川友誼醫院,四川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