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雯 宗旭
摘 要:東三省紅色文化歷史久遠、資源豐富,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教育資源,是新時期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動力。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聯系起來,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東三省紅色文化資源價值內涵及其所蘊含的紅色革命精神,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順利完成。基于此,本文闡述了東三省紅色文化資源類型及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針對課堂教學方式內容單一陳舊、實踐教學工作流于形式等問題,提出提升教學實效性、實踐教學實效性等措施。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021-02
1918年,馬克思主義理論進入中國后,隨著歷史變遷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近年來,紅色文化已成為眾多學者深入研究的課題,同時校園文化建設也取得了長足性的進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紅色文化資源通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彰顯其潛在價值,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內涵,既可以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認同感,堅定理想信念,又能夠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提升教育實效性。
一、東三省紅色文化資源類型
東三省紅色文化資源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分布廣泛、地域特色明顯。根據東三省紅色文化資源的具體形態,可將其劃分為革命遺址類、革命先烈事跡類、文藝作品類、紅色精神類四大類型。革命遺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留下的寶貴物質財富,如遼寧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阜新萬人坑遺址、七三一細菌特別試驗場遺址等。文藝作品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改革時期以及近年來為弘揚紅色文化創作的紅色歌曲、電視劇、舞臺劇、書籍等文藝作品。紅色人物是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涌現出的以趙尚志、趙一曼、關向應、陳云、馬駿、張云責、雷鋒、王進喜等作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紅色精神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北三省各族人民在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過程中形成的精神風貌、價值取向的集中體現,主要包括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等。
二、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分析
(一)有利于奠定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根基
要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扎根于先進傳統文化的沃土中。東北三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承載著東北三省各族人民的初心與使命,凝聚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充分體現了革命先輩對黨的忠誠、艱苦奮斗、勇于犧牲、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導向,增強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地防止和遏制腐朽文化的傳播,提升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的認知,著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奠定基礎。
(二)有利于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2]。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沒有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支持,社會主義事業就很難成功,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引導其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聯系起來,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有利于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指能夠承載、傳導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所運用,并且主客體可借其能夠相互作用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3]。積極開發和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推動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現代科技手段有機結合,有利于進一步創新教育載體。借助現代信息媒介,把網絡作為重要教育陣地,通過更新多媒體授課內容、建立校園網站、公眾號紅色專欄等,構建“紅色文化資源”的網絡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生動形象的教育教學模式,通過與英雄人物有關的文藝作品、歷史遺跡、照片視頻等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推動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滲透力,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載體。
(四)有利于營造紅色文化氛圍
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艱苦奮斗、勇于奉獻、追求理想等精神,具有極強的感召力,為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奠定文化基石。依托本省各類紀念館、革命遺址、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景點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物質環境,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渲染集體情緒,培育高校大學生積極的集體情感,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吸引人、感化人,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洗滌心靈、陶冶情操、升華個人品質,在潛移默化中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三、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不足因素分析
(一)課堂教學方式內容單一陳舊
雖然東三省各高校日趨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發展與建設,但在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的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不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學形式相對單一,課堂教學創新性不足,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地方紅色文化相關內容較少;挖掘紅色文化教育價值不足以及個別院校不夠重視;未提出行之有效的紅色文化進課堂的推行方案。
(二)實踐教學工作流于形式
實踐教學是鞏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高校雖然開展了相關的紅色文化實踐活動,但主要集中在紅歌比賽和組織觀看紅色影視作品且主要在校園舉行,活動形式相對單一,學生興趣不足、參與度不高,沒有深入思考紅色作品的內涵,忽視了對紅色資源精神價值的探索。
(三)部分高校紅色文化進校園落實不到位
雖然黑龍江、遼寧、吉林一些高校都開展了相應的紅色文化資源進校園,但仍存在個別學校對紅色文化運用方式方法單一、工作表面化、沒有遵循大學生心理、具體工作落實不到位、沒有建立相關的體系、網站平臺的建設不夠全面、信息更新不夠及時等問題。如果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文化建設時,工作流于形式、內容脫離現實、不符合大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實際,那么其教育方法和手段肯定不會為大學生所接受,從而影響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和效果。
四、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措施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實效性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4]。高校應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教育優勢,在豐富、生動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加深大學生對學習紅色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高校應深入挖掘本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背景、內涵,結合其特點和本校學生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利用高校周邊的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精神充分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與教學課程緊密結合,教育者可以開設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符合大學生心理能夠激發學習興趣的專題教學。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實效性
要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活動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在實踐教學活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充實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體系,做到“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的踐行體驗式實踐教育。在條件允許下,開展形式多樣、符合大學生心理的紅色文化活動。可以組織大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紅色景區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參觀后開展座談會交流心得體會;開展以本地紅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方特色紅色教育;定期邀請本地區的老紅軍、改革開放有突出貢獻的工作者開展專題講座或主題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紅色文化資源知識,領悟到紅色精神,引導大學生自發學習和傳播紅色文化資源,使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豐富高校紅色文化環境建設
社團組織是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高校可利用校團委、思政部、學生會牽頭,引導學生依據自身專業、特長、愛好等成立“紅色文化資源”為主題的各種社團,充分發揮其教育優勢,激發紅色文化資源的隱性教育功能,優化校園環境。例如成立以文藝為主的社團,如“紅色合唱團”“紅色舞蹈社”“紅色話劇社”;以實踐研究為主的社團,如“紅色文化資源理論學習小組”“紅色資源實踐小組”“革命文化研究小組”;以文學為主的社團,如“紅色詩歌小組”“紅色文學小組”等。各社團可依據自身優勢利用各種節日節點,組織學生舉辦紅色主題活動。通過舉辦紅歌大賽、紅色戲曲、微電影、紅色征文、紅色文化資源知識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豐富課余高校大學生日常生活,發揮大學生主體作用,增加大學生主人翁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在黑龍江省紅色文化資源的學習和傳播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同時,各高校可以借鑒其他院校的成功案例。如牡丹江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師生們排演歌舞史詩《永不磨滅的信念》,從2016年至今已經在全省各高校巡演三十多場;沈陽工程學院開展“雷鋒精神永駐校園”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活動,進一步展現學校“用雷鋒精神立德樹人”理念;吉林師范大學舉辦英雄人物肖像畫展、紅色主題剪紙藝術展;文學院師生新改編的話劇《江姐》,組織2017年度青馬班學員三十余人赴通化開展“重走抗聯路,紅色實踐行”活動,讓紅色文化資源潛移默化地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中。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將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融入大學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提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通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實效性、建立健全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等途徑,讓東北三省優質的紅色文化深入每一位大學生血脈中,激發大學生愛國熱情與民族認同感,堅定理想信念,以高度的歷史使命來激發自身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扎實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N].人民日報,2014-12-16(1).
[2]習近平.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17(1).
[3]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1).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