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英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規范教學的初級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同時,小學生具有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語文教學,能夠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要提升語文教學課堂效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和自身素質也是必要條件。在教學中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任務,為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語文課堂;效率提升;對策研究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今的科技進步十分迅速,使人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的社會中,知識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學生需要掌握的東西更多,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如此。作為接觸知識的初步階段,小學的教學工作顯得格外重要,如果課堂教學效率不佳,學生無法有效掌握知識,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學習上,進而就會影響學生學習其他知識,制約學生的發展,尤其是小學語文,它是學生認識世界學習和其他知識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促使學生能長遠發展。
1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1學生語文學習主動性低
對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來說,興趣能夠大幅度影響學習的效率,但是部分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并不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沒有找到其中的樂趣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知識點掌握不全面。例如,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時,部分學生注意力集中不到兩、三分鐘就逐漸開始轉移,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欲望比較低。其實課內外閱讀是幫助學生養成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教師忽視了學生興趣培養的方式,再加上自主控制能力較差,導致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不高,課堂教學效率較低。
1.2教育理念需要優化
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開來,但在各個學校的實施情況有所不同,仍有部分老師對于新課程改革與目標的了解不清楚,因而一些老師的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改變,教學方法有待完善,教學質量不能提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教學效率也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學效果依舊,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例如,盡管有些教師已經知道新課程改革,并熟悉全新的教學理念,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為提高考試成績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習慣性向學生傳授書本中的知識詞匯與要點,學生不能發揮主動地位自主選擇,而是處于被動狀態獲取知識的狀態,導致學生接受的新知識范圍有限,這不利于學生將來的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將無法充分掌握知識,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下一步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也會不高。
2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2.1做好課堂教學規劃
高效課堂離不開良好的教學計劃,要想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的首要工作就是合理有效地制訂課堂教學計劃,這是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一個整體把控,更是教學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此,教師首先應當充分做好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以學生為中心,認真制訂教學計劃,預估設想問題,并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使課堂教學有效進行,而且也能夠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準備上課內容,提前分配任務,使其對知識有一定了解,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次,合理設置課堂教學活動,為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一些與課程相關的有趣活動。再次,做好課后拓展和鞏固工作。對于教學工作來說,積極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課后的深入擴展,才能鞏固學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有效吸收、消化知識,進而有效掌握學習知識,增強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還要做好課堂評價總結工作,學習不是分散的,學生沒有整合經驗的意識,教師需要定期總結,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2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學生尚處于學習知識的良好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作為教學的中心,學生在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所處年齡階段,依據身心發展規律,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教師還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教師應該熱愛教學,熱愛學生,與學生成為朋友,尊重和喜歡學生,讓學生在教學中體驗快樂和幸福,進而才能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小學語文老師應當認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慮學生感受,在課堂教學規劃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討論,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因此,教師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迅速掌握學習的基本含義,融入自身認知,實現語文學習內容的深化,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開展多元化評價,體現學生價值
教學評價的核心是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價值,在肯定、鼓勵中提高學習能力。有效教學離不開多元化評價,而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一,口頭語言評價。對于教學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要通過語言表揚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肯定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表現,使其樹立自信。當然,教師也需要不斷去學習新的評價用語,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使用獨特的評價語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評價感受。其二,口頭語評價與體態語評價相融合。教師可以適當地通過肢體動作來傳遞評價情感,在親切的交流和互動中實現情感的融合與傳遞,為構建有效課堂提供保障。其三,嘗試采用實物評價的方式。比如,在完成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贈予表現好的學生一片樹葉、一粒種子、一樣教具等。這些都能夠帶來正向激勵作用。
結束語
總之,在現代教育的背景下,進行高效率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的主體讓給學生,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溫馨的環境中自由的獲取知識,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語文課堂的溫暖,主動的投入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的課堂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玉霞.師生溝通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現狀與對策[J].學周刊,2020(3).
[2]顧小雙.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讓語文課堂彰顯魅力[J].內蒙古教育,2019(32).
[3]曹云霞.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華夏教師,2019(29)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