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翔
摘 要:本文從航道整治工程常見的結構入手,分析了施工作業對環境的影響情況,對如何做好生態環保、建設新的綠色生態航道,從體系探索、設計方案優化、現場施工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并提出措施。
關鍵詞:新形勢下;航道整治工程;生態環保
中圖分類號:U617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京杭大運河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的名城古鎮,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凝聚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加強航道整治工程建設是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促進經濟崛起重大國家戰略的迫切需要,實現交通強國的現實需要。
1 航道整治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1 航道整治工程結構分析
京杭大運河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航道整治結構體系,主要為堤壩、護岸、固灘、船閘。按照分部工程主要有護底、壩體、護坡、護腳、護灘、護岸等。多采取水上沉放軟體排、水上拋石、透水框架施工、挖泥船疏浚等施工工藝。
1.2 疏浚、拋泥作業對水環境的影響分析
1.2.1 疏浚產生的油污水、SS懸浮固體濃度
可以通過近幾年對京杭大運河航道其他整治工程水文斷面監測結果來進行分析。施工區域水體SS濃度有所增加,但SS污染影響范圍有限,且石油類指標均在允許標準范圍內,指標表現良好,這表明油污水、SS懸浮固體濃度兩個指標對整個施工河段來說影響不大。
1.2.2 擾動底泥的重金屬
由于工程河段江底有一定重金屬背景濃度,因此,在航道疏浚、拋泥作業擾動后,疏浚泥沙及拋泥中釋放出來的重金屬會對該區域的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
1.3 沉排、拋石作業對水環境的影響分析
沉排、拋石是在丁壩、護灘(底)帶、護岸等工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結構工藝,在京杭大運河的航道整治中較為常見。拋石可以單獨采用,直接用平板駁運運輸到工程區進行拋投,進行補坡護底,但其抗沖刷能力較弱,因此在沖刷變形較大的河段,往往配合沉排進行守灘護底,在沉排護底后再進行拋石壓載。
主要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
(1)沉排、拋石阻隔河床底質與水體物質交換所對水中浮游植物和底棲動物的影響,藻類具有流動性,施工作業區域面積相對河段較小,故影響不大;而通過調查發現底棲動物分部最廣的是蘇氏尾鰓蚓、中華顫蚓、淡水殼菜、河蜆、前突搖蚊、釘螺及梨形環棱螺等,這些底棲動物在不同時期的平均密度不同,因此不同時期的航道整治施工對底棲動物影響不一樣;
(2)施工工藝方面的影響多為懸浮物污染,主要原因是水上拋石、沉軟體排等施工活動對河床產生了擾動,使河床底部泥沙產生再懸浮,引起施工區內拒不懸浮物濃度短期增大,其影響范圍大約在施工點上游30 m、下游100 m以內。
2 加強綠色航道建設的措施
2.1 深化生態航道體系探索,研究綠色航道建設
生態航道是近年來的新興理念,國內外都在進行研究和探索。生態航道建設不僅是簡單地保護生態環境,還在傳統航道整治中加入生態學原理,尋找到生態環境保護和航道整治的平衡點,結合其流經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及需求,來實施對航道的科學整治和適度開發,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完善航道建設體系、生態評價體系、生態修復體系。
京杭運河濟寧段是整個京杭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山東省政府以及濟寧市政府對濟寧段運河在治理和開發方面引起了很高的重視,為推進濟寧經濟發展、提高京杭運河濟寧段的航道等級及運輸能力,山東省政府及濟寧市人民政府大力投資推行“三改二政策”,“湖西航道升級改造”以及京杭運河濟寧北段復航工程,以此帶動魯西南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為此整治與開發運河已成為濟寧市全體人民的共同愿望。通過對運河濟寧段功能變遷軌跡進行分析,對運河功能進行準確定位,是運河綜合開發的前提和基礎。隨著濟寧市新一輪城市規劃、城市規模大大擴展、跨河發展以及運河濟寧北段復航等等因素,運河交通運輸存在著要求強化的理由;同時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導致水運成本的增加、交通運輸技術的進步和“北煤南運”的意義減弱等原因也存在要求強化的理由。
此外,如何建立航道整治工程與京杭大運河的河流生態恢復之間有機的聯系,如何增強河流生態系統功能的系統措施,如何適度、精準地應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生態工法和生態建材進一步提升生態實踐效果等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確立京杭大運河的生態環境后,可為航道整治線的布置、方案的確定、結構選型提供基礎的支撐保障。
2.2 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方案布置
在京杭運河干線航道規劃階段,要科學合理地確定航道開發強度,把握整體開發節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運河航道綠色發展。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到航道規劃中,堅持人與自然環境相和諧,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理念。同時加強生態材料和結構的應用,例如在水下工程中推廣實施護岸魚巢磚和透水框架,可為魚類等生物提供索餌、繁殖、生長、發育的場所;岸上工程推廣實施鋼絲網格生態護坡和生態袋鋼絲網格生態護坡,植生型鋼絲網格生態護坡以及生態護坡磚,可實現水岸帶生態恢復與重建。
2.3 強化過程控制,注重環保措施落實
2.3.1 優化施工方案
施工前,根據各河段特點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程施工期和京杭大運河各河段魚類的生活習性特點,按照時間和區域劃分停工期和地點,避開四大家魚的親魚產卵繁殖期及苗種洄游期,并嚴格控制涉水施工范圍,合理劃分施工水域和航行水域,安排好調度船舶行駛、停靠和離港等作業。
在沉排作業前應對河段內底棲動物種類進行取樣調查,若有珍惜類底棲動物應采取措施進行遷移保護,若是常規的底棲動物,則應盡量安排在底棲動物平均密度較低的時期進行施工作業,同時應根據施工進度,迅速少量多次地開展底棲動物補償性增值放流,以盡量減少因沉排、拋石對水生態產生的不利影響。
2.3.2 開展生態補償工作
根據河段及作業特點,按照環評報告的要求,配合漁政等相關監理部門落實工程生態補償增殖放流計劃,重點放生微山湖四鼻鯉魚、刀魚、鯽魚等,并加強對增殖放流效果的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放流的種類和規模。
2.4 加強作業方式創新
疏浚工程中對于疏浚土常常采取的是挖泥邊拋法或深槽棄土,會造成水中渾濁物濃度上升,產生污染,部分疏浚土本身也是比較好的原材料,直接拋棄是一種資源浪費。實際上疏浚棄土是可以疏浚再利用的,在航道整治中就有工程進行了相關的探索,例如,在荊江中游的航道疏浚中,采取的是項目部將棄土直接送上岸,由當地政府統一管理,實現再利用;在新洲—九江河段二期工程中,采取了疏浚土直接吹填加固江心灘,進行景觀處理,這些都是很好的創新方法。
3 結語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京杭大運河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做出重要指示,對京杭大運河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新形勢下如何在建設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的同時,做好生態環保、建設新的綠色生態航道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王忠岱,趙星婕,王璇博,等.長江航道整治工程風險因素識別與應用[J].中國水運.航道科技,2020,5(05):7-11.
[2]聶晶,唐亞俊,李瑤,等.航道整治工程小型預制構件標準化監理工作要點[J].中國水運,2020,42(09):152-154.
[3]方佳敏,李平.淺談新形勢下的航道整治工程環保工作措施[J].中國水運.航道科技,2020,5(04):19-22.
[4]張楊,孔民,張秀敏.長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對河道防洪影響分析[J].陜西水利,2020,89(05):95-96+99.
[5]潘鋒.淺析航道整治護岸工程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J].農家參謀,2020,38(14):245.
[6]劉俏武,張成蔭.生態護灘技術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珠江水運,2020,28(0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