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建平 廖可昕
摘 要:長江三峽是萬里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水域,在中國悠久歷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自然景觀點除三峽外,還有小三峽、神農溪、神女溪、三峽竹海等。人文景觀包括豐都鬼城、石寶寨、白帝城、雙桂堂、白公祠、張飛廟、黃陵廟、屈原故里、三峽大壩等。1978年,我國邁出改革開放步伐,中外旅客出行與休閑旅游需求隨之快速增長,以長江三峽為主的游輪旅游呼之欲出。
關鍵詞:長江三峽;游輪旅游;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F592.3 文獻標識碼:A
1 三峽游輪發展歷程
1978年,美國林德布瑞特旅行社包租的毛澤東曾乘過的“昆侖”號,打開了歐美旅游市場,開啟了長江三峽游輪旅游的先河。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深入,國民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國民休閑旅游需求也開始萌生。1981年,“神女”號游輪投入營運,標志我國長江三峽游輪旅游正式起步。由于發展伊始便以星級標準服務游客,長江三峽游輪旅游迅速成為與北京、桂林、西安并列的中國旅游四大名片之一。近40年來,三峽游輪不斷推陳出新,已經更新換代至第四代大型游輪,船型尺寸也從最初的70~80米發展至如今的150米,載客能力從100人左右發展至超過600人,船舶總噸位由2 000噸發展至1.5萬噸以上,船上設施更先進、更具國際和現代水準。
2 三峽游輪發展現狀
經過近40年的發展,長江三峽游輪旅游品牌已十分成熟,游輪航線、始發港、??扛巯鄬潭ǎ慰蜆嫵烧急纫糙呌诜€定。
2.1 三峽游輪航線
目前,三峽游輪旅游的營運區域以三峽庫區(重慶至宜昌)為主,同時兼顧長江中下游沿線,經營航線包括重慶-宜昌、重慶-武漢、重慶-上海等。其中,主要經營航線為重慶-宜昌航線,占航次總數的90%,該航程下水為4天3晚,上水為5天4晚。
2.2 三峽游輪始港及停靠港
三峽游輪的始發港主要包括重慶的朝天門港、豐都港、萬州港、奉節港,以及湖北宜昌港。重慶朝天門港是三峽游輪下行的主要始發港,湖北宜昌港是三峽游輪上行的主要始發港。三峽游輪的??扛郯ㄖ铱h港、巫山港等。
2.3 三峽游輪游客構成
三峽游輪發展初期,船上游客構成主要以海外游客為主,其中歐美、東南亞游客占比較高。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提升,國民旅游需求大增,乘坐三峽游輪的國內游客比例大增。三峽游輪旅游發展至今,國內游客占比已超過游客總量的80%。
3 三峽游輪的發展優勢
2018年,豪華型三峽游輪共接待游客65萬人,2019年達到66.5萬人,加上經濟型三峽游輪,年接待游客總量超過100萬。據國際郵輪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的內河游輪接待量總共232萬人,豪華型三峽游輪接待量占全球總量的近3成。對比世界其他內河游輪,三峽游輪在一些方面已經實現了國際內河領先。
3.1 船型尺度世界領先
長江三峽游輪歷經四代的發展,船型尺度均已實現大型化,目前長江已有多艘船長達到150米的大型游輪運營,客房數超過200間,最大載客650人;萊茵河游輪最大尺度為443英尺(約135米),擁有85間客房,載客190人。目前,三峽游輪平均客位約350客位,而歐洲內河游輪平均客位數僅為140客位左右。
3.2 船上設施世界一流
三峽游輪內部設計與其他國際內河游輪不同,主要向國際海洋郵輪看齊:中西餐廳、茶藝吧、影劇院、足療室、兒童樂園、游泳池等設施豐富齊全,游客船上生活充實而安逸。而世界其他內河游輪較多強調對沿途風景的欣賞,講求船舶的通透性和視野的開闊性,船上娛樂和休閑設施相對缺乏。
3.3 船舶建造工藝科技環保
以近年來新下水的三峽游輪為例,無論是在設計、安裝,還是試驗方面,三峽游輪都嚴格按照綠色和智能相關規范進行設計和建造。目前,長江三峽游輪已經采用了世界郵輪(游輪)產業核心技術“電力推進”技術,該技術在有限的能源消耗下可最大限度提升船舶航行速度,同時還對游輪的減振降噪實現了優化。全船安裝的智能系統,使游輪運營者能夠在船岸上對設備運行進行實時監控,游客通過系統也享受到更加便利的船上服務。
4 三峽游輪的發展短板
近年來,長江三峽游輪船體不斷大型化,船上設施也豐富完備,但相關岸上配套設施建設還較為滯后,船上服務品質也還有提升空間。
4.1 游輪母港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滯后
重慶朝天門港的碼頭為上世紀60至70年底建設,域內其他旅游碼頭主要為三峽成庫淹沒后復建客運碼頭,已不能滿足新時期大型游輪靠泊需求。泊位密度過大,躉船設施老舊、船岸鏈接通道不暢、客運集散中心缺乏,與三峽游輪的持續豪華不相適應,重慶主城游輪母港建設雖提出多年,但建設步伐嚴重滯后。
4.2 服務品質仍需提升
以歐洲萊茵河游輪為例,盡管萊茵河游輪從硬件上不及三峽游輪,但其服務品質卻是世界領先。相關游輪均以高端酒店式服務為標準,服務員與乘客配比為1:1.5,乘客可享受到幾近一對一的高端細致服務。相較而言,長江游輪服務員與乘客配比約為1:2.5,服務項目多,工作量較大,因此維持高水準服務質量具有一定難度。
4.3 游輪與陸上景點融合度不高
以尼羅河游輪為例,尼羅河游輪注重游客陸上行程,游輪停泊在景區時間明顯長于三峽游輪。以發船班次較多的盧克索至阿斯旺航線為例,該航線全長215公里,約為三峽游輪里程的三分之一,但其游輪航期和三峽游輪一樣,包含4天3晚的項目。寬裕的航行周期使得旅客有足夠時間逗留在景區,欣賞尼羅河沿岸的神廟,或是上岸乘駱駝體驗不一樣的沙漠風情,如此安排,使得游輪與沿岸景點相互促進和發展。
5 三峽游輪旅游需求預測
休閑度假游輪旅游屬于高端消費,其發展受經濟條件的約束較大,旅游人群必須具有足夠的經濟收入和消費能力,才能承擔游輪旅游的消費。目前,長江三峽游輪主要以國內游客為主,海外游客為輔。國際遠洋郵輪發展經驗顯示,區域內人均GDP在8 000~10 000美元時,郵輪產業經濟開始起步,在20 000美元時達到高峰。世界經濟發展經驗也表明,人均GDP達到10 000美元時產生休閑需求,人們外出旅游需求開始爆發。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已經邁進郵輪產業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近10年來我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增長迅速也印證這一點。中國旅游方式正向休閑旅游轉變,在國內,長江三峽游輪旅游正成為休閑度假首選之一。假定消費人群的全年最低休閑消費為5 000元/人,每人娛樂休閑支出比重占年人均全部收入的10%,則全年人均最低收入應為5萬元,家庭年收入水平最低在15萬元。因此,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的家庭可能產生高端游輪旅游的消費需求。根據相關研究機構對城鎮高收入群體分布的分析,2019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中,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的占25%(以戶為單位),約有2億人口。假設2025年全國家庭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的占30%,約2.5億人,其中選擇長江游輪旅游的按0.3%計算,則每年長江游輪的高端市場國內需求總體規模約75萬人。假定國內游客占高端市場的80%,加上境外游客,長江游輪高端市場每年實際需求規模約為94萬人。
根據市場需求規模的預測,豪華型長江三峽游輪市場旅客需求為94萬人,而目前豪華型三峽游輪年客運量為66.5萬人。按照目前豪華型三峽游輪35艘、平均客位數350客位、75%的負載率、全年運行38個往返航次測算,全年僅能完成70萬人次,還不能滿足未來游輪旅客需求的增長,豪華型三峽游輪運力需求應相應增加。按照約25萬人次需求缺口,新建三峽游輪平均600客位/艘、75%負載率、全年運行38個往返航次測算,還需新建8艘600客位的游輪,才能滿足旅客需求的增長。因此,預計到2025年,豪華型三峽游輪總運力將達到43艘左右。
6 三峽游輪發展建議
游輪旅游業是高附加值、低能耗產業,具有高帶動比例系數,游輪總部經濟和游輪母港的形成既可以為母港地區帶來稅收貢獻、消費帶動等綜合經濟效應,有利于拉動母港地區航空國際吞吐量,以及和周邊地區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網絡的完善和發展,使游輪母港所在地成為國內外游客的集散地。為更好的發展游輪旅游業,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6.1 加快重慶游輪母港建設
以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工程為契機,加快建設主城游輪母港。將水上客運集散中心、客運碼頭、濱江岸線整治等工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打造集上下旅客、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游輪母港。推動形成以主城游輪母港為核心,以豐都、萬州等季節性始發港為補充的現代化游輪港口體系。
6.2 出臺支持游輪發展的相關政策
游輪游客具有同時到達的特點,對通關能力要求高。游輪港口所在城市,尤其是國際游客直接抵達和出發的城市能否提供便捷、高效的通關服務,盡快地疏散游客,減少游客等候的時間,對吸引國際游客至關重要。建議:一是進一步放寬海外游客簽證政策,吸引更多國際游客到重慶旅游,增強重慶作為西部地區旅游集散地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二是提供相關財政政策支持,鼓勵游輪公司新建游輪。三是建立退出機制,對不適應市場需求的游輪,由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鼓勵游輪公司進行報廢處理,使游輪客位供求與游客流量達到較好平衡。
6.3 支持開發差異化旅游產品
長江三峽游輪發展近40年以來,已經將其打造成較為成熟的旅游品牌。但是長江三峽游輪主要運行航線為重慶-宜昌航線,其它航線及產品較少,其多樣性不及海洋郵輪和其他內河游輪豐富。建議:一是借助三峽升船機的過閘優勢,開發與升船機乘船箱尺寸相匹配的精致型游輪,從而加大游輪航線在長江中下游的占比。二是鼓勵游輪公司開辟長江支流及封閉水域航線,如烏江、嘉陵江航線等。三是鼓勵游輪公司學習海洋郵輪經驗,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發展個性化的游輪產品,將游輪旅游與商務、會議、婚慶、歌舞等旅游主題相結合,為目標客戶定制個性化的游輪產品,營造獨特的游輪文化氛圍,走差異化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