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恒
摘 要:針對海綿城市理念,在簡述其含義和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實例,對其在河道水環境的綜合治理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分析,旨在為實際的河道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提供可靠參考借鑒,使海綿城市理念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效果,實現預期的河道治理目標。
關鍵詞:海綿城市;河道水環境;水環境治理
中圖分類號:TV85 文獻標識碼:A
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生態優先相關基本原則,并充分結合自然途徑和人工措施,在保證城市防澇安全基礎上,在最大程度上對雨水進行存、滲、凈,使雨水實現資源化利用,并充分兼顧到環境保護。實行海綿城市,并非完全推倒重來,舍棄傳統排水方式,而是對現有排水系統進行的補充與減負,發揮出城市自身具有的作用。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對自然界的降水、區域地下水進行統籌兼顧,并協調水資源循環利用每個環節,充分考慮它的長期性與復雜性。在河道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過程中,海綿城市理念同樣十分適用,因為海綿城市的根本就是一種水資源的管理策略與方法。在河道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過程中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海綿城市概述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降雨時,對雨水進行吸、存、凈、滲,以此實現對雨水的資源化利用,為區域地下水提供補充。在需要時,釋放之前存儲的雨水,使城市水系統得以良好循環,對包含供給與排水在內的所有環節都進行綜合調控,最終使城市良好的適應環境變化[1]。
海綿城市自身發展思路與規劃措施均決定了與傳統城市建設完全不同,主要具有下列三個特點:一是在實現了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后,不再依靠市政管網來排水,將擁有更多數量的排水渠道及方法,但都以對降水進行的吸收和存儲為主,這樣能在起到環保作用的同時,通過對不同方法的應用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內澇等實際問題;二是海綿城市除了能對城市范圍內的排水功能予以有效完善,還能對生態環境予以保護及修復,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如道路、綠化和公園等,對不同的實際問題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三是在海綿城市基本理念積極推動下,改善城市范圍內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發揮出海綿城市具有的功能及作用,大幅減少市政管網開挖造成的環境破壞及影響,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條件,保證城市居民居住舒適度。
2 河道水環境治理對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
很多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用于存儲和凈化雨水的場所,即河湖水系或坑塘濕地。在地表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應在河道兩岸規劃建設綠化帶。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將保護濕地資源作為首要任務,尤其是城市內低洼區域的河溝及坑塘,不得盲目填埋,否則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內澇隱患。針對已經填埋完成的河道,特別是在容易產生內澇且自我調節能力較差的區域中,需在滿足城市建設要求的前提下做好生態恢復工作。
以城市實際情況為依據,創建一個水陸并行和城河相依的總體格局,最大限度利用現有植被綠化,在形成植被緩沖帶的同時新增必要的泄水管道,以此使地面上的雨水能夠被引入到緩沖帶當中。在綠化帶寬度相對較大且地勢也比較低的區域,可通過實地系統的新建來起到調蓄與凈化地表水的作用。若坑塘或河溝比較閉塞,則可通過對某些工程措施的合理應用起到必要的輔助性作用,如新建雨水滯留塘[2]。
某河道治理工程總長8.3 km左右,在清淤清障的基礎上,對條件允許的河段實施河道拓寬,并對沿岸的堤防予以加固和重建;另外,對支流也進行必須的清淤及整治。對于截流河道,其總長為7.0 km左右,采取沿河截流措施,在旱季做到污水全截流,在河道的兩岸分別布設截流管,并在下游管道的末端采用限流裝置,使旱季污水進入到處理廠中,同時雨季超標水通過溢流的方式進入到截污箱涵當中,中上游通過自然濕地對初雨進行處理,以此實現對雨水的有效治理,具體包括調蓄、凈化和存儲。充分利用現有蓄水塘,經合理的擴容整改以后,將其作為滯蓄洪區和景觀用水調蓄區,以此為海綿城市的建設創造條件。此外,在河道兩岸分別建設寬度為5 m~15 m的綠化帶,形成低影響開發區。對于景觀補水,可利用雨洪實現,本次共需新建兩個調蓄湖,其占地面積約8萬 m2,總庫容約36.72萬 m3,在汛期主要用于蓄滯洪水,在旱季則用于為生態景觀提供足夠的補水。對范圍內所有坡岸和堤防實施綠化,對之前因為河道新建造成的植被破壞進行修復,建造全新景觀體系,并按照兩點一線原則修建生態景觀,使河道變成一條路園一體化且包含多個層次的綜合綠化帶[3]。
以上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海綿城市理念具體應用,能為城市建設與發展提供充足動力,這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其一,通過上蓄下泄,能從根本上提高防洪安全。按照海綿城市基本設計理念,將調蓄湖布置于上游,然后在中下游分別進行河道拓寬,并輔以清淤及管線的拆除,全面提高干支流整體防洪能力。另外,通過對堤頂道路的貫通,還能進一步提高河道自身防汛水平;其二,改善河道水質,在海綿城市基本設計理念支持下,在河道的中上游進行濕地兼調蓄湖規劃建設,將清潔的雨洪作為河道主要補水與生態景觀用水,以此增加水環境實際容量[4]。充分利用正處建設狀態的河道,在其沿線范圍內進行截污箱涵的建設,對水域范圍內所有漏排污水與初雨水進行廣泛收集,集中排放至污水處理廠以后實施集中處理,而超標混合污水則進入到干流上的截污箱涵,以此實現對河道水質的全面改善,從根本上減少進入到河道的污水;其三,通過對海綿城市基本設計理念合理應用,能全面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在起到保證防洪安全與改善水質等作用的基礎上,采用包含生態景觀修復與疏浚等工程措施的合理應用對河道范圍內生態環境予以有效修復,進而實現對居民生活環境的有效改善,充分發揮出海綿城市具有的功能與作用[5]。
3 結語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和河道環境治理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通過對海綿城市理念的合理應用,能有效保證河道治理效果。對此,不同地區的相關部門首先要對海綿城市理念引起足夠重視,認識到它的實行能帶來的優勢和效益,進而在今后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來確保海綿城市理念得以全面實施。除此之外,在不斷發展海綿城市的進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應最大限度發揮出自身的設計與規劃能力,在全面保護現有水系及自然資源的前提下進行綜合考慮,以實際情況為依據設計出完善的海綿城市,從而提高城市在經歷各種災害類型時的應對和處理能力。另外,對已經成型的海綿城市理念下建設而成的各類基礎設施,相關部門應切實做好維護保養,并在全市范圍內積極宣傳海綿城市理念,以此使更多的人都能參與到實際的城市建設與發展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王朝宇.海綿城市理念在河道水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分析[J].地下水,2020,42(05):308-309.
[2]黃聰,殷虹.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在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10(15):105.
[3]楊世琪,皮家悅.關于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在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5):21-22.
[4]邸玉翠.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在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67(04):168-169.
[5]錢如嫣,張雯.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在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應用對策[J].居舍,2018,38(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