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剛
摘 要:紅河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由于地處邊陲,交通和通信設施陳舊,農村物流尤其配送落后,阻隔了農民生產必需的農資和農產品的流通,這也制約了該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本文對云南省紅河州農村物流配送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紅河州農村物流配送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農村物流配送;電子商務;農產品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物流配送是在經濟合理的區域范圍內,根據客戶的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并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州內山區多、民族多、貧困人口多、邊境線長等特征。該州位于亞熱帶,農村盛產水稻、玉米、小麥、土豆、馬鈴薯、高原梨、石榴等糧食、水果等經濟作物。山區面積占全州國土面積的85%,由于大山的阻隔,交通和通訊落后,導致該地區物流配送落后,很多農民守著資源受窮。
由于紅河州地勢復雜,高低海拔并存,氣候多樣,且山區面積占全州總面積較大,這就導致區內交通極為落后。
1 紅河州農村物流配送存在的問題分析
紅河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具有獨特的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自然風景,亞熱帶地區獨特的農產品,豐富的地質礦藏資源,生物資源,民族文化等特色。但其物流發展的現狀與內地的農村相比差距較大。人們對物流在經濟中的作用的認識也非常淺薄,加之云南省紅河州各地的物流基礎配套設施薄弱,物流技術水平程度相對落后。另外,紅河州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尚未健全,物流流通渠道不暢通,市場化水平程度低。由于流通方式的落后,部分流通產品品質沒有保證,物流網點雖有增多,但成本居高不小,尤其是節假日期間物流延期現象嚴重,這是紅河州農村地區物流的經營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1.1 農村物流配送成本高
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和物流技術較為落后,且受地理環境、自然環境和交通環境因素的影響,農村物流配送成本相對較高。農民生產分散,經營規模小,對整體的物流需求相對較為分散。農村居民對網購日用品的物流需求不足,再加上城鄉距離相對較遠,農村主干道路難以貫通,導致了物流配送運營成本高。
1.2 物流配送條件差
與城市生活相比,農村地域廣闊,村民居住疏散,人口密度較小。而且村莊之間、住戶之間的生活距離也比較遠,特別是一些山區的村莊。這些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交通不便、信號和網絡不暢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和設備的建立與完善。
1.3 農村物流配送信息化和網絡化水平低
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的發展是以高網絡化水平的信息化作為支持依據的。紅河州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落后,電網覆蓋率較低,物流業在農村地區發展較為緩慢。多數物流公司仍未在紅河州農村地區創建最佳物流配送體系,如互聯網信息資源收集、智能物流資源分配、數據交換和農村物流信息的發布。
1.4 物流人才匱乏,資源整合效率低
我國物流業的起步比較晚,物流行業人才數量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相對較少,了解和深入熟悉農村物流的人才更是寥寥無幾。紅河州屬于我國偏遠地區,農村人員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對專業的物流知識和技術了解甚少。農村從業人員的素養品質不高,思想觀念的陳舊,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注重程度相對較低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難以精確掌握農產品的最佳營銷時機,難以完成利潤最大化。并且缺乏專業的物流人才,難以找到最佳的倉儲和運輸方式。
1.5 物流法律法規不健全
現如今,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行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國家與該行業的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完善。行政法規也沒有為該行業營造良好的法律氛圍,一些法律法規甚至遠遠滯后。它不能在物流分銷管理部門發揮其宏觀調控的作用,給物流配送設施和物流資源帶來了嚴重的浪費。法律的缺陷不僅可能會阻礙物流的健康發展,還可能會影響社會的有序發展。
2 電子商務環境下紅河州農村物流配送對策
2.1 加強農村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1)大力實施“手機(電腦、電視)下鄉”信息工程。加大農村網絡覆蓋率,提倡手機,電腦在農村的使用率,加強農村居民的互聯網意識。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載體來發布涉農信息,特別是農產品的銷售情況的信息,農村居民可以根據市場的實時動態、土地資源的情況和當地氣候條件選擇合適農產品進行種植。(2)大力實施農村“道路連接工程”。紅河州地形復雜,農村分布不均,部分農村地區還處于山區,壩區,這樣的地域分布給配送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造成配送效率低下。因此,各地方政府應該根據當地的經濟情況和民眾需求推進農村道路連接工程,來解決運輸困難的問題。而且,推行農村路路通工程可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增強企業對農村市場的投資信心。(3)加強農村物流配送信息化建設。各地政府必須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農村物流信息化高水平,高質量的設計,建設一套信號強、覆蓋面廣、效率高的農村物流配送信息化服務平臺。它包括建立農村物流市場監測平臺、信息采集和傳播、信息資源共享和移動信息服務平臺的開發。農村快遞物流企業應通過配置農村物流信息化設備的方式來提高其企業本身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通過移動終端、電腦和其他信息化設備的廣泛使用,并在各地政府的統一協調和領導下積極地實現及時的資源共享、信息資源共享,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2 優化農村物流空間布局,組建多元化物流配送體系
紅河州農村物流中心的良好空間布局,有利于大中型物流中心的有序銜接和優化運輸網絡的最佳空間布局和空間結構分布,優化車輛的調度和配送。提高裝載率,減少車輛空載率和車輛迂回率,降低運輸物流成本;同時,針對目前紅河州農村物流需求能力小的現狀,在積極發展農村郵政物流的基礎上,建立多元化的物流配送體系,鼓勵和發展原有的自力更生的農產品生產物流模式,并在各鄉鎮重點培育幾名優秀物流運營骨干。
2.3 加強農產品物流標準化建設,推廣第三方物流
眾所周知,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損失率非常高,要進一步提高農村物流配送的效率,尤其是農產品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其源頭在于配送物品是否實施標準化處理。農產品物流標準化包含農產品物流業務標準化、農產品物流經營標準化和農產品物流運作標準化。在農產品標準化運輸中,使用到的三級標準化運輸設備的周轉,僅僅依靠農民或農業企業,其推廣成本非常之高。所以,應該加大第三方物流的推廣,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技術、設施、設備的優勢。
2.4 加大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高服務質量
由于物流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物流人才和與現代物流發展密切相關的培訓、教育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了物流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解決紅河州農村物流配送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激勵物流專業人士繼續在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領域的大學學習,并改善物流公司培訓課程。第二,在物流業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引進先進的物流教育資源。第三,開展農產品,農副產品,生活必需品等物流配送教育培訓,國家設立物流從業資格證書,參與培訓的學員通過考試,成績合格即可獲得證書。第四,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加大杰出人才引進力度,以確保其先進理念和管理措施能夠穿透整個物流行業,從而提升整個物流配送服務的水平。
2.5 健全物流法律制度和行政法規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因此,在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成長過程中,各種問題將會隨之而來,要完美地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第一,政府應踴躍采取措施,健全完善與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有關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法規。第二,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應受到法律法規的嚴格監管。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強對農村物流配送市場的指導和監管,建立一個農村物流配送市場的準入機制,加強物流方面法律法規的培訓和宣傳,加強市場監管的力度和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鄭貴華,黃婉琳.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村物流配送問題及對策.經濟論壇,2016,20(02):103-106.
[2]呂蓮.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S1):71-72.
[3]范林榜.農村電子商務快遞下鄉配送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2016,34(09):121-124.
[4]金碩,葛平平.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村物流配送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業經濟,2020,38(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