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欣 劉滿鳳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優化課堂教學,使教師和學生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筆者就小學數學課堂優化教學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優化;教學;對策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當教學組織者、指導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正是如此,數學老師一直都非常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消化,積極開展素質教育,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禁錮,力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做出更大的嘗試,讓小學數學作為基本學科的重要性更加顯著。
一、小學數學課堂優化教學對策
1 教師觀念要更新
教師的教育理念對其教學設計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學理念是否先進及時也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作為一個21世紀的教師,也作為一個正歷經課程改革的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自覺學習教育理念知識,及時更新教育方式和內容,這是基本的職責所在。同時,教師是學生學習生活中接觸到最多的一個群體,教師的言行舉止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再加上學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師性,這些都規定了教師要首先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教育觀,如此才能為教學實踐提供一個保障作用。和諧平等師生關系的營造更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保障之一,學生在適合的情境中將會更加積極的學習,也能夠保持較為長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2 調控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激勵、評價的作用,只有明確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才不會零散、缺乏系統性,從而使得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具有實際價值和針對性。當前,三大教學目標的設置,也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明確教學目標是保證教學效率的重要一步。
2.1 確定教學目標。
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情況設置的教學目標才真正具有價值。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材有一個清晰的掌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教學內容目標,再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不相符合,那么學生不會再課堂教學上有所進步。因此,教師要積極吸收正確的教育理念,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設置一下科學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學生而有所發展,讓學生的學習有難度,又不至于完全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
2.2 調控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具有系統性、整體性的特點,每一個教學內容的確定與開展都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這是發揮教學目標導向功能的重要保證。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將課本上零散、抽象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整體化、形象化,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調控教學內容,如何根據學生的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增刪,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這是每個教師都要做的必修課。
2.3 調控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流學習的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它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合理調控教學過程,及時把控進程,這不僅是教師的工作,更是一個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途徑。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進度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進度,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他們對知識理解的速度和領悟得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要懂得發揮使教學過程符合更多學生的實際情況。
3 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研究發現,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能夠更加投入,更能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從而自覺學習,自主學習。這就決定了教師不僅要上好課,更要努力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有效學習和發展,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也是保證教師教學設計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顧學習,只顧著展示自我,而忽視了情境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學生可能會學到知識,但是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將大大降低。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果缺乏學習興趣,那么這對教師的教學開展將造成嚴重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溫和的語言,適合的表情與動作,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的情境才是學生愿意接受的,樂于參與的。現代教育學者也認為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塑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打造積極樂觀的校園文化環境對陶冶學生情感,塑造學生健全人格都具有積極的影響,讓學生不僅成為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更是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因此,我們要讓每一面墻都開口說話,讓每一棵樹都發揮出更多的價值,讓學生在每一朵花中都能發現更多的美好,擁有發現美的能力。
4 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表揚,這樣學生才會對學科學習更有興趣。學生的思想水平還不夠,還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習對于其自身的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這個時候對學生進行說理教育是很沒有效果的,遠不如表揚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等這樣手段來得更有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學習動力主要源自教師以及父母長輩的贊譽和認可,教師要抓住這個心理特征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多鼓勵學生進行嘗試,鼓勵他們積極探索和發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也是具有很大幫助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可能適應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課下,教師要對部分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學生進行課后鞏固,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跟上學習進度,如果學生在第一節課就落下了,那么后續的課程很難跟上,教師要將這種可能性降到最小。這也是堅持因材施教,重視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
總之,教學實踐的開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任何一節課的教學都很有可能出現特殊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教育機智,善用手段處理特殊情況,同時根據教學內容的差異性和學生發展的獨特性,明確教學目標,掌控教學過程,對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獨特的人。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有效提問的探究[J].黃海榮.內蒙古教育.2019
[2]不同成熟度小學數學教師的師生對話比較研究——基于課堂實錄的分析[J].王丹藝,于澤元.教育科學研究.2017
[3]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陳惠芳.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城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