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大數據技術在我國新聞傳播領域的作用尤為明顯,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新聞傳播的內容與形式。與此同時,新聞媒體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新聞媒體需要根據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主要特征深入分析大數據技術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
關鍵詞:大數據;新聞傳播;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070-02
一、引言
大數據背景下,新聞信息的采集與發布、內容的報道與呈現等多個環節都受到了影響。在此背景下,新聞傳播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媒介融合這一全新的傳播形式已經成了未來新聞媒體建設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大數據時代,媒體在適應新型的、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模式的同時,還應當堅守和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與內容的真實性。
二、大數據技術的來源及特征分析
(一)大數據技術的來源
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和分析技術最初起源于互聯網,海量的數據信息給搜索引擎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隨后興起的社交網站等新媒體平臺進一步加劇了這一挑戰,并由此衍生了第五媒體,即新媒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如今,新聞信息的傳播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大數據技術,可以說,大數據技術為新聞信息的傳播開辟了一條全新的傳播途徑。
(二)大數據技術的特征
大數據技術就是從海量的信息中快速獲取有效信息的技術,這不僅是大數據本身的大小,同時也包含著采集數據的所有要素。[1]大數據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成為監控網絡信息傳播過程的一種重要的技術手段。各個新媒體平臺,如快手、今日頭條等APP主要依托于大數據技術,根據用戶的訪問記錄,對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實時預測不同用戶的喜好與信息需求,制定相適應的個性化推送機制,從而在海量的信息中向用戶更精準、更及時地推送圖片、文字、視頻等不同的信息內容。
三、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的主要特征
(一)可視化新聞成為主流傳播形式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以新聞媒體行業為例,基于受眾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大數據技術為新聞信息的采集和傳播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即可視化新聞。所謂可視化新聞,就是以數據為核心、信息為支撐、可視化為載體的一種新聞報道的呈現形式。借助大數據技術,以及新媒體在當今時代信息傳播中的主導地位,可視化數據新聞逐漸展現出了它的獨特性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流形式,在信息呈現形式上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文字或圖片,而是借助“數據”這一基礎,將文字、圖片、音視頻有機融合起來,向受眾呈現出更加形象、具體、生動的新聞信息,使傳播更加高效,深受廣大受眾喜愛。
(二)傳播理念、傳播手段及傳播效率的改變
1.傳播理念:從“內容為王”到“內容為王,服務更要為王”的轉化。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呈現出了“信息海量化、類型多樣化、傳播時效高”等特點,科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影響著新聞媒體的運行。[2]眾所周知,新聞傳播最基本的理念與宗旨就是追求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客觀性、高質量”。在此基礎上,大數據技術的出現與發展可以幫助新聞媒體更好地挖掘信息、分析用戶數據,了解目標用戶的需求與喜好,通過大數據篩選等相關功能,準確定位受眾,為目標受眾提供合乎其口味的、更有價值的信息內容,從而更好地提高新聞媒體的服務水平。在注重內容的同時,保證新聞媒體服務的高質量,實現從“內容為王”到“內容為王,服務更要為王”的轉變,如百度、抖音等互聯網平臺都會對用戶點贊、收藏、轉發次數較多的內容或搜索次數相對較多的詞條進行統計,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處理,推算用戶的喜好,進而更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推送相關內容,提供更好的服務。
2.傳播手段:從“單一傳播形式”到“多元傳播形式”的轉化。大數據對新聞信息的呈現方式有優化作用,對媒介融合也起著推動作用。傳統的新聞報道形式往往比較單一,多以文字、圖片為主,呈現出“嚴肅”的特點。而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聞報道在沿用以往報道方式的同時,還可以探索、開發一系列新的傳播形式,如圖文結合、音視頻的介入等,以增強內容的趣味性。新聞媒體應當加強與互聯網的融合交流,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行業發展,樹立媒介融合的理念,使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化。[3]
3.傳播效率:從“實時性”到“全時性”的轉化。時效性是新聞價值的基本屬性之一,強調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新聞信息素材的新鮮性。大數據技術的出現與發展促進了媒介融合的發展,使新聞傳播開啟了從“實時性”到“全時性”的過渡時代。相對于實時報道,全時傳播更進一步,它不再局限于時間層面,突破了時間、空間等諸多方面的限制,進一步對新聞事件產生、發展的過程進行了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的實時報道,既保證了傳播內容的高質量,也滿足了不同受眾的服務需求。
(三)傳受關系的轉變
大數據技術的產生與發展給我國新聞媒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媒體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則進一步帶來了傳受主體之間關系的革命性變化。借助數字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下的傳受主體呈現出了“去中心化”的趨勢與特點,傳受雙方的界限日益模糊,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也可以成為信息的主動傳播者。這一轉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受眾在新聞傳播中的參與度、拓寬了信息傳播的方式與渠道,同時也促使新聞傳播朝著更加平等、自由、開放的方向持續健康發展。
四、大數據背景下新聞傳播領域的應對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傳播理念
在保證傳播內容質量的前提下,以數據信息為出發點,樹立數據與服務并重的理念。在大數據時代,新聞工作者應當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不斷挖掘新鮮數據,定位目標受眾,在海量的信息當中搜尋受眾感興趣的、高質量的信息內容。[4]新聞工作者應該深入基層、主動貼近群眾,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斷探索,從而更好地了解受眾的喜好與需求,為受眾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
(二)優化傳播方式
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工作者應該優化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主動培養以數據和服務為主的傳播意識,提升個體對數據信息的新聞敏感度,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自身發展,積極順應媒介融合這一趨勢,適應“單一化—多媒體化—融媒體化”的信息傳播形式,在沿用傳統傳播形式的基礎上,開辟新型傳播途徑,豐富媒介資源。在創新信息傳播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理念上的革新。要深刻意識到大數據時代新聞媒體的傳播形式不再局限于單一形式的文字傳播或圖片傳播,會因新媒體、新技術的加入而有新的變化。在大數據技術背景下,既要完成傳播技術手段與理念之間的融合,還要確保傳受雙方、新舊媒體以及各媒介形式、機構之間的融合。
(三)優化新聞生產機制
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信息的來源與渠道日益增多,不再局限于媒體人員。新聞媒體只有不斷優化新聞生產方式,才能促進自身發展。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越來越多的新聞事件被普通民眾發現并發布到網絡平臺上,如新聞工作者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尋找新聞線索。可以說,大數據技術既提升了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又大大拓寬了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
(四)迅速轉變傳統的新聞思維方式,適應時代新潮流
新聞行業一直以挖掘新鮮數據、采集真實信息、報道新聞事件為主要職責,而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給傳統的新聞思維方式和傳播角度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新聞媒體的首要任務就是迅速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緊跟時代潮流,積極適應各種新興技術,以敏銳的互聯網思維方式看待各類新聞事件。新聞工作者應該學會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和角度重新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突破原有的局限,實現新聞傳播領域的創新與發展。
五、結語
從我國新聞傳播行業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媒介與信息的融合發展是未來新聞行業發展的基本方向與必然趨勢。未來,大數據技術將成為新聞傳播的主要手段。變動產生新聞,關系決定需求,任何一個時代,人們對于信息資源的需求都是不變的。數據分析也將成為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新聞媒體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新聞工作者必須積極適應各種新興技術,迅速轉換傳統的新聞理念和報道形式,豐富新聞傳播的內容和渠道,明確受眾的喜好與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內容投放。新聞媒體及新聞工作者只有熟練地掌握并運用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思維模式,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新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林錫.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2):118-119.
[2] 黃墩良.大數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力[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7):144-145.
[3] 龔潔穎.探析大數據時代對新聞傳播的影響[J].新聞傳播,2018(02):102-103.
[4] 楊國標.大數據時代對新聞傳播領域的影響探討[J].傳媒論壇,2018,1(19):3-4.
作者簡介:陳秋如(2000—),女,陜西乾縣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網絡與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