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摘 要:文化館承擔著對群眾進行文化宣傳教育的責任,攝影藝術普及與推廣是文化館藝術普及的活動內容之一,攝影作為一門將現代科學與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綜合藝術類型,普及與推廣不僅能帶動攝影藝術的發展,還能夠提升群眾的審美能力,培育核心價值觀、激發人們的文化創造力。不斷探索攝影藝術傳播的新模式,在增強群眾攝影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中,文化館在普及與推廣工作中還得進一步研究探討。
關鍵詞:攝影;群眾文化;普及;推廣
前 言
文化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設立的公益性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是開展群眾公益文化活動的基層文化組織,新時期文化館的重要任務就是全民藝術普及,這是文化館的責任與使命。在文化館的日常工作中,攝影文化作為文化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宣傳教育、記錄生活點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文化館攝影工作展開探討,以期能對促進文化館群眾攝影藝術的普及與推廣有所裨益。
一、攝影藝術的群眾普及性分析
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藝術具有審美功能、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從審美的角度講,藝術的普及可以激發人們對藝術的向往和熱情,培養人們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攝影作為一門視覺綜合藝術,攝影記錄下來的照片,包含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來自各個民族和國家的人物服飾、民居建筑等,有的甚至也把某個地方的人生禮儀,宗教文化等巧妙地融入在照片中,讓人們通過視覺感官,讓這些意境進入人們的心靈,放開審美的角度,提高大眾的審美水平。
在大眾生活水平、新媒體及影像科技不斷提高的時代背景下,攝影已成為大眾最喜愛的一項藝術活動,從反映生活的角度來說,攝影藝術具有普及性,攝影藝術的普及其實就是反映生活的普及過程,人們通過攝影活動將照片作為一種載體,使得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將美好的人物、事物和情感都定格在了照片中,讓人們有了親臨其境的感覺,增加了回憶的空間,讓群眾深刻地認識到藝術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的真正含義,讓參與活動的人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在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的同時,對于調節人們的身心健康有著較大的作用。攝影藝術普及與推廣它旨在讓攝影藝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使生活審美化、藝術化,更有情趣,更有精神和審美內涵,培育核心價值觀、激發人們的文化創造力。
二、攝影藝術普及與推廣的作用
1、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攝影藝術也同樣,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基本日常生活的物質需求,開始對精神文化展開追求,大眾參與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文化活動意識不斷增強。在當今社會新的傳播環境下,群眾攝影文化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的文化,由于攝影藝術易于學習和掌握,促使更多大眾參與到攝影藝術中來,當大眾對喜愛的人文景觀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會為特別的瞬間,會為照片的獨特而洋溢著笑容,并通過攝影作品,展示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展現自身的綜合能力,表達自己的思想。群眾在攝影過程中成為了藝術表現的主體、藝術創造的主體、藝術活動的主體、藝術欣賞的主體,充分享受藝術的樂趣,享受藝術給人生帶來的愉悅、充實、快樂和幸福,使其通過攝影這種文娛形式提升自身精神狀態,讓其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加積極。
2、提升群眾品位陶冶情操
在大眾對物質需求漸漸得到滿足的同時,進而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現今社會人們每天面對的都是高樓大廈,水泥鋼筋,隨處都是嘈雜的喧鬧聲,讓人們的心無所適從。隨著文化館免費開放的深入推進,文化館更是把開展公益藝術培訓和藝術普及,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在攝影藝術的群眾化過程中,大眾開始把攝影當成一種時代潮流,群眾的自我拍攝、自我欣賞、自我娛樂、使群眾通過鏡頭觀看世界,記錄生活中的感動。我國著名的藝術家豐子愷先生這樣說過:“人們每天瞻仰這樣完美無缺的藝術作品,不知不覺中精神蒙其涵養,感情受其陶冶,自然養成健全的人格。”群眾需要攝影藝術,攝影藝術同樣離不開群眾,群眾攝影技術和攝影審美的普及,可以使群眾開闊眼界,了解世界,讓人們在欣賞美、享受美的同時,接受心靈美學教育,提高精神文化素養。
3、促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文化的傳播發展是群眾文化建設的根基,站在攝影藝術和大眾文化互動角度分析,攝影技術是在群眾文化建設發展中傳播大眾文化的一種手段,攝影作品就是大眾文化的真實寫照。豐富的群眾文化內容不僅使人們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且提高大眾文化素養,讓人們在欣賞美、享受美的同時,接受心靈美學教育,并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得到心靈凈化。雖然群眾攝影算不上專業的藝術表達形式,但是其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這就要求受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從而培養和激發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未來的社會發展需要大量心理健康、富有激情、知識廣博,創意無限的高素質人才,攝影文化活動在培養群眾文化素養中顯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當今是國際間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群眾性攝影作為一條文藝上的紐帶,群眾攝影秉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理念,將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滲透到創作的攝影作品之中,記錄并傳播,有效地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與國際間文化的交流,對社會文化的發展有著顯著的提升和發展。
三、文化館如何做好群眾攝影藝術普及與推廣
1、把握攝影工作的方向與原則
開展全民藝術普及,這是黨和政府在新時期交給文化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文化館不可推辭的責任和歷史使命。攝影藝術作為一種對生活表達的形式,是一種充滿想象力與創造性的活動,文化館的攝影工作承擔著很大一部分的宣傳作用,因此需要對其大方向有一個明確的掌控。文化館的攝影工作要把鏡頭對準生活在一線的平凡生活中的人們,要服務于大眾的欣賞水平,所選取的拍攝主題應該積極向上,向社會傳遞一種正能量。群眾攝影作品的大方向一定要符合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符合黨的基本要求,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感人之處,帶給人民群眾心靈的震撼,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通過文化館的攝影作品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成為人們汲取正能量的來源。文化館作為群眾攝影組織工作者理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引導人們欣賞經典攝影藝術和優秀攝影藝術,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水準,養成健康的審美口味和審美情趣。用好攝影這一工具,有利于充分發揮攝影藝術的功能,引領時代風尚,鼓舞人民前進,推動社會進步。
2、充分重視攝影團隊建設
要發揮文化館攝影工作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就要充分地重視對群眾攝影團隊的建構。文化館的攝影團隊可以由三部分構成,一是掌握專業攝影技術的骨干人才;二是熱愛攝影藝術的業余愛好者;三是優秀骨干組成的文化志愿者。文化館應經常邀請專業人士到館進行專業授課,加強攝影骨干人才的培養,讓更多群眾攝影骨干從中受益。這些優秀骨干不僅是文化的傳播者,又為群眾攝影工作的開展提供不竭動力。文化館在執行傳統團結指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以及自律和權利保護的基本組織聯絡職能的同時,還需要推舉內部管理人員,加強管理,維護團隊人群的和諧友愛,對團隊的活動時間合理安排,還需要調解內部矛盾,互相尊重、禮讓,促使攝影團隊建設更加穩定。同時要充分發揮攝影組織的引導作用,做好政治引領和價值引導。
4、注重日常的攝影技術培訓
在網絡推動攝影藝術發展的動力下,“人人都是創作者、都是傳播者”導致群眾攝影隊伍不斷壯大,但是群眾攝影愛好者整體的素質和品位不高。因此,日常的攝影技術培訓尤為重要。首先,文化館應該定期開展對攝影管理人員的攝影技術、管理知識方面的更新,讓其接受了解到最新的理念方法,不斷提升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具備優質的文化素養與專業素養,用自己的魅力感染他人。其次,文化館可以整合系統內外的師資資源、設施場地資源和網絡資源,聯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定期或不定期舉辦一些線上線下教學和現場培訓,系統地培訓攝影愛好者的專業經驗和技能,滿足不同階段的藝術需求,實現理論與社會實踐的有效融合。第三,開展攝影藝術欣賞的普及,通過對攝影藝術作品的“接受”——感知、體驗、理解、想象、再創造等綜合心理活動,促使攝影愛好者在獲得精神滿足和情感愉悅的同時,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藝術潛能。第四,要注重加強各地文化館之間、攝影團隊的溝通交流,開展多種形式的溝通交流學習,相互交換拍攝心得與經驗體會,在相互的智慧碰撞中為攝影愛好者帶來新的靈感,對于快速提高攝影水平很有幫助。
4、舉辦攝影主題活動,加強品牌化建設
聚焦攝影藝術普及與推廣,在履行這一職責和使命的過程中更好地凸顯出了文化館在全民藝術普及和公共文化服務中的突出地位。開展攝影主題活動,加強品牌化建設主要是豐富攝影藝術的表現形式,把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的對接。攝影藝術普及與推廣文化館應以主題活動,品牌化建設為抓手,不斷探索“互聯網+攝影藝術”創作、展示與傳播的新模式,以增強群眾攝影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如我們館近年策劃的“聚焦魅力商洛”攝影作品線上展覽,讀者欣喜地看到群眾對攝影藝術最純粹的熱愛、真誠與執著。他們慧眼發掘題材、構思立意,并運用嫻熟的攝影技巧,在構圖、色彩、用光上進行個性化選擇和處理,每幅作品都帶著濃郁的商山憨厚質樸的鄉土鄉音。深入農村開展的“文化慰老暖人心:用鏡頭捕捉農村老人最美微笑”活動,用鮮活的影像體現了“感動常在”的攝影精神,讓農村的老人特別是留守老人在瞬間的感動中得到幸福與快樂,切身體會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體驗到群眾文化的關愛之情,在影像里留下了一份難忘的感動,同時培育了文化志愿者和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進而提高了每一位文化志愿者的品德修養和服務社會意識。還有我們連續開展的“攝影月賽”評選、專題影展、美麗鄉村行采風等活動,為團結凝聚廣大業余攝影作者、培養壯大群眾攝影隊伍,為學習提高攝影技能提供了平臺,為繁榮發展推動群眾文化事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在市、區的攝影圈內產生了較好的影響,成為我市攝影愛好者心中頗具影響力的文化藝術活動。開展攝影主題活動,加強品牌化建設,在培養大眾的文化素養的同時,宏揚了時代的文化和精神,為文化館帶來了榮譽,為群眾文化帶來活力和發展前途,提高了文化館的專業影響力、信譽和吸引力。
結束語
藝術普及與推廣是文化館的使命與職責,組織開展群眾文藝創作,輔導、培訓文藝骨干和社會文藝團隊,都是文化館的職能范圍。攝影其功能是記錄社會與傳播社會信息,現時人們在應用攝影藝術時不只局限在拍攝工作上,而是將其引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去,既有助于人民群眾文化內涵的提升同時也會使得人們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會使群眾的藝術審美能力獲得提升。在群眾文化中普及推廣攝影藝術文化館應該不斷發揮自身的服務功能,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要堅持讓人民群眾當主角,在基層群眾文化中貢獻自身的力量,從而助力于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
(商洛市群眾藝術館)
參考文獻
[1] 戴珩,新時期文化館的重要任務就是藝術普及《中國文化報》,2015
[2] 徐利明.淺談縣文化館攝影工作方式、方法[J].神州,2014,(3):32.
[3] 陶穎.攝影在現代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地位和應用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7):387+389.
[4] 戈俊升.淺談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研究[J].藝術評鑒,2019(12):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