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在給傳統出版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巨大的挑戰。如何在多元化媒體市場環境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是現階段傳統出版行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鑒于此,本文主要剖析信息化時代下傳統出版行業面臨的挑戰,并對其應對策略進行深入探析,以在有效處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關系的基礎上,為出版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信息時代;傳統出版行業;發展挑戰;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171-02
一、信息化時代下傳統出版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在給傳統出版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使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文學作品為例,著作權保護工作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戰,[1]而調整傳統出版行業產業結構成為了當前國家基層產業的重點工作。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傳統出版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
(一)數字化產品規模相對不足,信息傳播速度相對緩慢
從發展趨勢來看,數字化產品是傳統出版行業為適應當前市場發展需求進行的發展戰略改革,以期通過深度融合數字化建設機制與自身產品來推動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但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在當前數字化產品的融合發展過程中,[2]難以形成規模化應用,類型單一、動力不足等問題的存在,給傳統出版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較為不利的影響。在網絡自媒體產業的強烈沖擊下,以紙質媒體為主要傳播載體的傳統出版單位難以在第一時間迅速報道各類新聞事件,群眾信息需求難以被及時滿足,導致受眾群體數量持續減少,傳統出版行業的市場影響力也受到了沖擊。
(二)傳統出版行業原創力量的缺失是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普通民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很多人還可利用各種網絡信息平臺傳播信息,雖然其真實性、有效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質疑,但多角度、多側面、及時有效的原創性報道是其日益凸顯的優勢。與新媒體網絡傳播信息相比,傳統出版行業的信息雖然更具有公信力,但原創力量的日益缺失是傳統傳媒行業和出版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有的傳統媒體面對相對匱乏的信息資源,自身正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中。此外,在傳統出版行業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傳統的發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文化產業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新市場經濟常態下,各國和地區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愈發頻繁。文化產業的發展雖然越來越受到關注,但發展仍相對緩慢,處于市場化中相對落后的行列,改革發展速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3]傳統的出版行業各項工作的開展大多仍采用傳統作業模式,理念的傳統化和手段的單一化給行業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二、信息化時代下傳統出版行業的優化發展對策
(一)加大對傳統出版行業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力度
近年來,部分傳統出版行業轉變了產業發展模式,開始將數字化產品融入行業發展,但數字化產品規模小、形式單一以及創新力不足等問題的存在,給企業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因此,為了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應加大對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力度,[4]這是現階段傳統出版行業的核心發展方向,也是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手段。傳統出版單位一方面需加大對創新性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力度,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行業從業人員明確數字化產品研發對行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為各環節的研發、改革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傳統出版行業需要在開發過程中提前對市場做好深入調查,在了解市場導向的基礎上,為所研發產品達到預期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夯實基礎,通過具有創新性和時代性的數字化產品,在占據市場份額的同時,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加強對現代信息資源的創新和利用
傳統出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體量龐大、尾大不掉、原創力量不足、產業結構陳舊等因素,信息資源難以被充分利用,在影響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自身在市場中的風險。為了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為傳統出版行業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應加強對現代信息資源的掌握和創新,打造文化自有品牌,這是現階段傳統出版行業的核心發展方向,也是提升地域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戰略手段。與新媒體行業相比,傳統出版行業原創力不足是阻礙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為實現對信息化資源更高效的應用,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于新聞出版“走出去”的建設和發展戰略,[5]通過打破傳統的故步自封的發展環境,在推動我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也為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傳統出版行業在對信息資源進行加工的過程中,可重點培育一套篩選整合機制,設置篩選環節,通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文化整合,將各區域的獨特文化作為自身發展的重要素材,形成獨到的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同時,出版單位還可與當地相關部門聯手,打造線下的立體文化產品生產鏈,比如特色文創園、傳統手工文化體驗園等,以降低市場環境可能帶來的風險,最終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三)提高對文化產業體制優化改革的重視度
由于歷史原因,對文化產業的升級換代不夠重視是阻礙傳統出版行業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6]要改善發展現狀,必須提高對文化產業體制優化改革的重視程度。傳統出版行業在多元化媒體市場環境中始終占據重要地位,與新媒體產業相比,其資源信息更具有公信力,但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產業規模和數量的持續增加,市場競爭也愈演愈烈。為了有效地解決當前傳統出版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基層政府機構需充分發揮自身宏觀調控作用,[7]通過加大對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宣傳力度,傳承傳統出版行業的精髓,為其有序持續發展夯實基礎;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解決現階段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政府機構和文化管理相關部門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表彰和鼓勵出版成果斐然的單位,從政策和經濟等層面予以扶持,為傳統出版文化產業發展機制的完善和優化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結語
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新媒體的傳播手段等在為傳統出版行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的同時,數字化產品規模不足、信息傳播速度相對緩慢以及行業原創力量缺失等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給傳統出版行業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為了從根本上規避這些消極影響和沖擊,應推動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和升級換代,加大對傳統出版行業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力度,加強對現代信息資源的創新和利用,提高對文化產業體制優化改革的重視度,這是促進傳統出版行業在新時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手段。
參考文獻:
[1] 張彩紅,李雯雯,徐海華.著力關鍵點,推動出版融合向縱深發展——以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為例[J].新聞愛好者,2019,12(11):70-72.
[2] 鄭可輝,張建東,張建華.高質量發展主題下的高水平編輯隊伍建設——以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中國出版,2019,22(18):30-32.
[3] 錢金晶,蒲嘉陵,陳金國.印刷及出版傳媒產業和技術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26(10):110.
[4] 于正凱,李金娜,徐小林.中國出版傳媒融合發展動向與思考——基于上市公司2016年度財報的解讀[J].中國出版,2018(6):159-162.
[5] 周文斌,劉袁霞,徐濤濤.尋求有高度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的經驗路徑分析[J].出版參考,2019,12(1):113-116.
[6] 蕭宿榮,李宏達,張建輝.圖書出版高質量發展路徑初探——以南方傳媒為例[J].出版發行研究,2018,22(9):167-170.
[7] 景義新,史曉多,許海燕.“互聯網+”時代河北省出版傳媒產業轉型發展研究[J].采寫編,2018,12(3):184-187.
作者簡介:周紅斌(1971—),女,湖南人,碩士,九州出版社有限公司第三分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