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銀花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發展進程中,傳統的被動式教學已經逐步退出教育舞臺,教師們開始秉承新理念組織教學活動。初中數學學科知識較為基礎,是學生學習其他知識的關鍵,因此教師十分重視數學教學,并且嘗試采用新穎的方法進行了創新。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概述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實現教學創新,進而凸顯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基礎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創新
在傳統教學理念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下,學習興趣和效率都不高,綜合能力也難以得到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為課堂教學帶來了福音,也徹底改變了教學模式。在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師除了實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以外,還嘗試應用新方法和新對策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基礎上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問題導學法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們最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問題導學法應用在教學各個環節,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基礎上學習效率進一步提升,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學生在問題導學法輔助的數學課堂中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問題,思維水平和掌握知識的程度也會進一步加深。
例如,學生在學習“乘法公式”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一上課將一道古老的租地故事講解出來,促使學生思考“張老漢為什么會吃虧”,并由此引出乘法公式。在講解平方差公式時,教師仍舊以提問的方式開展,促使學生結合“張老漢租地的例子”認識到“兩數和與兩數差的乘積等于兩數平方差”。當學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以后,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平方差公式與整式乘法有何關系,運用時應該注意什么”等問題,以此加深他們對知識印象。
二、探究式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受到了高度重視,教師們也一直在探索新方法和策略展開教學。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種能夠凸顯學生課堂主體性和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的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高效獲取數學知識,也為其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們也可以相互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水平也會進一步升高。
例如,學生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一上課先鼓勵學生每人準備一張紙,并且按照教師的要求裁剪出一個直角形,說出其展開圖的是什么圖形。學生很容易得出等腰三角形。教師由此展開教學,并促使學生思考和探究“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質”。在探究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們能夠結合課本中的提示結合畫圖和證明等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角平分線、底邊平分線以及高三線合一,同時也證明出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為了促進學生熟練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師們可以將一些關于等腰三角形的例題提供給學生,促使他們主動探究出各個角的度數。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們能夠各抒己見,在相互交換想法和思路的過程中快速掌握數學知識點,也能夠將所獲得的知識點付諸實踐。
三、生活化教學
新課標重點強調了學生要學會用數學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且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難題。鑒于此,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成為數學教師在課堂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既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也能夠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當初中數學教師實現了生活化教學以后,學生們在課堂中更加主動,也逐漸養成了善于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并且還能夠應用數學知識服務生活,進而達到“雙贏”局面。
例如,學生在學習“解直角三角形及其應用”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一上課便將在山坡上按照一定的距離種樹的生活例子講解出來,并促使學生思考“怎樣才能夠確保在傾斜角為24度的山坡上種樹時保證兩樹間的水平距離保持5.5米不變”。學生立即展開思考,并結合生活常識給出一些意見。隨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分析情況將做好的直角三角形呈現出來,并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且嘗試通過解答直角三角形知識解決問題。當完成本生活題目的講解后,教師又將開山修渠的生活實例展示出來,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出“怎樣才能確保開山方向與開挖點成一條直線”,使其靈活應用直角三角形輔助解題,進而達到鞏固直角三角形知識的目的,也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不斷提升。
四、信息化教學
在新課改進程中,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模式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它是一種尊重學生學習和心理的教學模式,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方便。初中數學學科知識點較為繁雜,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促進學生快速理解數學知識,也難以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當初中數學教師嘗試借助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實現信息化教學時,數學知識點會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學生們也會更加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效率也會隨之升高。
例如,學生在學習“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一上課便直接提出問題“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大家還記得嗎?”學生立即將“k>0”、“k<0”兩種不同情況進行分析。教師隨之借助多媒體將一次函數的圖象呈現出來,并在學生區分k值與0的大小比較的情況下將b值的大小也滲透其中。當完成復習后,教師提出問題:“反比例函數是不是也具有這些特征呢?”學生立即先想到了作圖,并且嘗試通過代入法進行作圖。隨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將列表、描點、連線以及其中需要主要的小細節呈現出來,促使學生掌握作圖技巧和方法。緊接著,教師利用做好的反比例函數圖象帶領學生一起分析了其性質,并且與一次函數作對比,促使學生能夠自主說出k值大小對反比例函數的影響。在信息技術輔助的數學課堂中,初中生獲取數學知識的熱情很高,掌握數學知識的效率也隨之升高。
一言以蔽之,在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秉承新理念進行教學創新,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基礎上促使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效率不斷提升。在新形勢下,學生們不僅成為了課堂真正的主人翁,在高效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數學核心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等也隨之升高,為其后續發展和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慶奇. 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探究[J]. 教育:文摘版, 2016(7):00150-00150.
[2]楊永挺. 探究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5(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