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明
摘要:閱讀實際上就是一個信息搜集、分析、凝練和運用的過程。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生。語文是小學的基礎科目,語文課堂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場所。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將閱讀教學視為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發揮閱讀對陶冶情操的作用。本文針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論述,文章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探究
引言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當格外注重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教學方案的創新與優化,使得學生對語文閱讀感興趣。讓學生將注意力都放到語文閱讀中,這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限制了學生語文思維的活躍。教師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注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實施各種教學方法,真正地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一、簡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授課形式不夠豐富
由于傳統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仍舊使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即便一直在進行教育改革,對應試教育仍然有著極為濃厚的意識殘留。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再進行期中期末考試。最后的學習成果全都體現于一張卷紙之上。課堂的學習氛圍過于沉悶,學生無法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語文閱讀中。并且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使得教師的課堂效果遠遠不如預期。同時,部分學校缺乏一些硬件設備,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小學,多媒體教學很難實現。鄉村的小學缺乏資金,即使是有可用的多媒體設備,也會因為缺乏日常維護而出現故障。一些小學也缺少閱讀的讀物,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二)學生缺乏端正的學習態度
一些學生對學習不太感興趣,缺乏端正的學習態度。在課堂上經常溜號甚至是干擾其他學生的學習,這種習慣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單一的授課形式讓學生無法對閱讀課堂感興趣,一方面就是學生的年齡特點。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發展完全,性格活潑好動,不習慣特別拘束的課堂。同時,教師在教育調皮的學生時,往往擔心會耽誤課堂的時間而選擇簡單地勸說甚至是置之不理。教師這樣不經意的“縱容”會讓學生變本加厲,經常在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缺少互動也是學生缺乏端正學習態度的原因之一,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弱,教師因為教學任務講課速度會很快。缺乏有效的課堂互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效果并不好。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育,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中盡量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需要引導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在開展新的閱讀教育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日常觀察、與學生談話等各種方法了解學生平時的喜好、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再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方案。如果教學方案的實施效果很好,學生會樂于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語文閱讀中來,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更高效地理解作品。
(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倡導個性化閱讀
學生之間在學習興趣、知識積累、認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的不同,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在閱讀中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閱讀思考過后,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在與同學的分享與交流中,可能會產生新的觀點,感受到閱讀的魅力。例如,在閱讀《日月潭》這篇課文時,學生會對文中所描寫的景色產生一些聯想。有些學生希望能夠親眼見到日月潭的美;有的學生會通過日月潭的描寫想到了其他的景物;有些學生會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些學生根據景物描寫思如泉涌,可以寫出一篇作文……學生的見解都各不相同,針對這些見解要給予足夠的鼓勵。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
(三)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閱讀課堂存在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與表達,從而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當前教材內容有限,課堂時間也不夠充裕。教師要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在課余時間增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培養學生課下閱讀的習慣。在課外的積累中還能有效提升寫作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向學生推薦一些經典的課外讀物,例如人物傳記、科普讀物等等。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豐富知識儲備量,將閱讀中所得到的精華運用于自己的寫作當中。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讓學生可以充分接觸到網絡。但是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小學生對其沒有分辨能力。閱讀也沒有針對性。因此名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眾多的閱讀素材中選擇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書籍,讓學生豐富自己的課余時間,提升閱讀能力。
三、結束語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因此,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對這一部分的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讓學生在閱讀中建立良好的語言系統,幫助他們發散思維。可以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倡導個性化閱讀、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對其未來的發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1]劉晶晶.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與學生評價的一致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馬英英.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
[3]陳明貴.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