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慧
摘 要:化學是高中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生活意義重大。化學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并幫助學生形成嚴謹、客觀的思維方式。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主題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設計、應用生活元素,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群體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切實提高學生們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元素;教學方法
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支撐學生終身發(fā)展和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和必備品格。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可分為文化基礎、社會參與和自主發(fā)展三大板塊,而不同的學科教育,承擔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不同內容。就化學學科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主要是圍繞化學能力為中心的綜合素質,如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學習方法、創(chuàng)新能力及人文素養(yǎng)等。
一、生活化的課堂導入
化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自然學科,而絢麗多彩,趣味十足的化學實驗作為課題導入,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多個感官層面給予學生刺激,無疑能有效吸引學生們的學習注意力。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在備課階段精心準備,課前導入時為學生們開展演示實驗。演示實驗化抽象為具體,而奇妙的化學實驗,也能高度集中學生們的精神,使其全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1]。然而,事物具有正反兩面性。演示實驗固然精彩,但在客觀上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某些演示實驗所需的實驗器具數(shù)量眾多,類型不一,操作步驟較為復雜。演示實驗從開始到最后的完成,占用了一節(jié)化學課1/3,甚至是1/2的時間,而剩余的教學時間顯然無法完成后續(xù)的教學內容。此外,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某些演示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如在教學“硫的轉化”這一小節(jié)的內容時,可以向學生們展示硫(單質硫,俗稱硫磺)以及硫的化合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常用的硫化合物種類繁多,如火柴、化肥、殺蟲劑、二氧化硫(工業(yè)常用漂白劑)等等,而在節(jié)日中常見的煙花爆竹內,也有著硫的身影。硫的演示實驗,如“硫化氫燃燒”則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播放“煙花盛宴”,以這樣趣味化、生活化的方式導入課題,往往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生活化的課堂互動
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的教學工作停留于“師傳生授”的階段。有的教師為了擴大教學產出效益,采用了灌輸式、一言堂及填鴨式等教學手段。一言以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以知識灌輸為主導,學生們所需要做的是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教無定法,事實上,凡是適合于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均應大膽的嘗試。生活化的課堂互動,如對答、辯論、質疑等,均可以靈活的運用到化學課堂之上。以對答為例,學生可以例舉生活中的場景、事物,以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而這種“以例為引”的方式,不僅可強化課堂的生活性,還能鼓勵學生更多的回顧生活,做生活中的觀察者、有心人。現(xiàn)代社會,學生們的學習負擔日甚一日,而有的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并不恰當,一味要求學生認真學習,而很少引導學生參與到獨立生活、自主生活之中。久而久之,學生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提高,這無疑對學生們的長遠發(fā)展不利。在高中課堂上,生活化的課堂不應也不是由教師一個人組成。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主角,生活方式不一樣,生活理念不一樣,使得學生們對化學的接觸、應用也各不相同。基于此,課堂應民主,應鼓勵學生們大膽質疑,從生活中入手,以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擴大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從而豐富課堂內容。此外,區(qū)域之間的特色十分明顯。教師應善于結合本地的特色來開展教學,如當?shù)氐泥l(xiāng)土資源,地方特產等,或者從當?shù)氐纳a特色入手,結合教學主題,讓學生在想得到、看得見的前提下,有序的融入到生活化的課堂中。
三、生活化的課后練習
生活中處處有著化學的身影。萬物生機煥然的春天,當我們外出踏青時,看見忙碌的農民伯伯在為青苗施肥,在噴灑農藥,而肥料與農藥的使用,無疑是化學在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而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學主題,與現(xiàn)實生活高度關聯(lián)在一起。比如說,在教學“海水中的化學元素”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學內容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有著眾多的聯(lián)系。眾所周知,海洋是人類的寶庫,是地球母親饋贈給人類的巨大財富。海洋不僅讓人類發(fā)展了航運,讓人們在劈波斬浪中發(fā)現(xiàn)了新大路,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海洋文明,海洋中的豐富元素,更是組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產品。食鹽,我們的一日三餐中都不可缺少,而食鹽主要來源于海洋。如何從海水中提煉食鹽?圍繞這一問題,教師可采取模擬演示的形式,向學生們講解食鹽的提煉過程。而映射到學生們的生活中,家里的食鹽被水浸泡了,應當如何恢復?讓學生們在課后以小實驗的方式動手實踐,運用化學知識提高生活質量,處理生活中的小問題。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利用小蘇打清理水槽的堵塞,小蘇打清除墻壁上遺留的污漬。家庭中食用的醋,不僅作為調味的作料,還能預防流行性感冒,預防痢疾。而洗碗池堵塞后,倒入一點醋,在浸泡后也能有效疏通下水管堵塞。香煙在日常生活中也司空見慣,從化學角度分析吸煙的危害,其燃燒后產生的醛類、尼古丁、胺類、甲醛、酚類化合物等等,均對人體百害而無一利,因而學生們在了解了香煙的成分后,切記不可接觸香煙[4]。
四、結語
陶行知先生言:“生活即教育。”學以致用、學有所得。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在我們的言談舉止中,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總而言之,高中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幾乎每時每刻都有化學的身影。生活化的化學課堂,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作為教學工作者,應在教學中巧妙融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實踐,讓發(fā)現(xiàn)化學的喜悅轉化為學生們化學學習的動力,切實提高學生們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鵬.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6,32(79):146-146.
[2]吳凌荔.在高中“化學與生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36):243-244.
[3]張苧丹.立足生活感悟化學魅力——淺談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J].化學教與學,2016,27(37):392-393.
[4]徐健潑.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6,18(32):008-008.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德市教育科學研究2019年度課題《高中化學課題微項目開發(fā)和教學研究》(FJNDKY19-50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