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杰 王仁群 毛青松
摘要:針對當前國內高職院校在學徒制教學改革過程中常出現的學徒崗位設置不科學、管理、考核不規范的現象,筆者所在學校以汽車檢測、汽車智能技術、汽車營銷等汽車相關專業群為試點,聯合上汽集團旗下多家企業進行了以精準學徒崗位為特征的教學改革研究及實踐,并結合2019年國家出臺的職教21條對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現狀提出了一些思考。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henomenon of unscientific setting, management and nonstandard assessment of apprentice posts in the process of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reform in domest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uthor's school has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se apprenticeship posts in combination with many enterprises under SAIC Group. Taking automobile related professional groups as the pilot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reform in combination with 21 vocational education articles issued by the state in 2019.
關鍵詞:教學改革;學徒制;精準度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apprenticeship;accuracy
0? 引言
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的提出旨在深化校企合作、促進產業與教育相互融合,進一步優化、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1]。它來源于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現今大多數發達國家采用此種或相似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自2015年上半年以來,筆者所在學校通過企業走訪調研、專家論證,最終確定與東華車享家、榮威、名爵、大通等多家上汽集團旗下企業為試點合作單位,共同開展了精準崗位學徒制教學改革,經過近5年的研究及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與成果,并對國內目前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現狀提出了一些思考。
1? 開展精準崗位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的背景
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具有一定職業的能力和職業素養并具有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程度是判斷現代學徒制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不同于傳統的學校理論授課和常規技能訓練模式,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并通過相關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提升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是現代學徒制的最終培養目標[2]。2014年國家出臺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2019年又出臺了職教二十條、高職擴招100萬及1+x證書試點等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都旨在以國家層面鼓勵職業教育加強校企合作,提升高職教育培養質量?,F在國內開展了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研究及實踐的高職院校越來越多,但是實施過程和取得的效果差距明顯,其中不乏一些流于形式的高職院校,大多高職院校在研究及實踐過程中也簽訂了相應的校企合作協議、制定了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標準、相關管理、考核方案、保障措施和研究報告,但是大多數學校與企業重視程度不足,并未組建項目團隊深入研究導致在實施過程中,對于具體教學未采取相對統一的實施模式和保障措施,企業及相關學徒崗位上拜的“師傅”對學校開展學徒制教學改革的認識不足,不了解學生在企業開展相關課程學習的意義,不夠了解教導及考核要求,未能依據學生所學專業、性格特點、特長愛好和職業、事業發展愿景開展綜合評估,未能根據評估結果提供給學生精準的企業學徒崗位,從而造成大部分赴企業開展學徒的學生只能從事簡單的、無專業技術含量重復性工作,或成為企業哪里人口緊缺就抽調到哪里的廉價臨時工,學生基本接觸不到涉及核心技能應用的崗位,無具體措施落實各項考核制度,不少學生進入企業后由于學徒崗位預期與現實差別巨大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對未來職業前景產生迷茫甚至失去信心,紛紛跳槽離開或轉行,達不到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的目的[3]。最終不能解決當前國家和企業對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難題[2]。
2? 教學改革實施過程
2.1 校企深入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招生方案,面向學校和社會聯合招生
為了確保整個招生、錄取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的規范性,校企雙方多次聯合組織開展研討并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相應國家號召,加大面向社會人員招生宣傳力度,共同制定招生宣傳資料,通過現場、網絡、赴企業面向社會人員宣傳等多路徑開展招生相關宣傳工作,接受學生和社會人員預報名并做好預報名人員條件篩選與信息登記,校企通過召開專業顧問委員會,確定考核小組成員,對報名學生及社招人員開展綜合考評,初步篩選出100名學生及社招人員,參加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由考核小組成員命題,綜合考核成績在前40名的進入面試環節,最終挑選出30名學生及社招人員組建學徒班,學生與學校及企業簽訂相關協議,學校在完成學徒班學生錄取過程中,學生亦被錄用成為企業準員工[3]。
2.2 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完成教學、考核工作
為了更好的學習借鑒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團隊成員于2015~2019年多次赴德國科特布斯手工業協會、德國什未林手工業協會、勃蘭登堡州奔馳銷售與服務中心開展深入學習、交流及研究。同時在結合中國的國情、學校及企業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模式,并與合作企業及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專家共同研究制定并開展了以下教學改革模式。
第一學年由于涉及到多門國家規定必修的公共課程,所以第一學年的教學主要在校內開展。學校、合作企業、相關專家按要求定期給學生開展各類與專業相關的主題活動,例如帶領學生赴企業開展專業認識實習,深入了解行業發展前景、企業運營流程、企業文化和未來各學徒崗位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要求,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定期開展與汽車相關的主題講座,學校教師與企業專家帶領學生成立各類與汽車有關的興趣小組和社團,聯合企業共同舉辦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真切的了解專業現狀、企業未來前景和自己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相關技能及素養要求,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度和學習主動性,同時每學期的期初和期末召開專業顧問委員會,期間簽訂拜師協議,進行拜師儀式,實行校內、校外雙師制,即每位學生各拜一名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高級專業技術、技能人員為師傅[3]。
第二學年專業相關課程教學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完成,有關崗位核心技能實操教學由企業師傅承擔,在第二學年末,校企聯合組成考核組對學生開展初次理論及實操考核,根據考核結果相關學生與企業簽訂相關崗位實習協議,并從暑假開始在企業相關崗位開展學徒,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專業特長和實際學徒崗位的核心技術要求給學生制定細致系統的培養計劃,再經項目組審核后實施,同時成立項目督導組定期赴企業進行各項相關項目巡查,根據學生、企業、師傅反饋情況,不定期開展理論知識輔導和專項技能培訓,從而解決學生在學徒時遇到的專業難題和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困惑[3]。
第三學年學生主要在企業相關技術、技能崗位上開展學徒制實習,同時由學校和企業兩位師傅共同指導其完成畢業論文,項目考核小組在第五學期末對學生的學徒期間實習成績給予考核認定,企業會根據考核成績,再結合學生的個人意愿,在初步達成共識的情況下與學生簽訂正式就業協議,再根據學生特點及企業實際崗位需求安排合適的崗位,學生可享受與企業正式員工相同待遇,在第六學期末學生獲得畢業證書后和企業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成為公司正式員工。
3? 在開展精準崗位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的幾點思考
3.1 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必須遴選優質企業充分參與,深入合作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與企業開展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校熱企冷”、“若即若離”、“浮于形式”的現狀,而校企能否開展深入合作是現代學徒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基本前提條件。2019年國家相繼推出職教二十條與高職面向社會擴招100萬相關政策,地方政府和學校也出臺和優化相應的激勵措施與保障制度,都旨在構建相關激勵體系,讓企業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從高職教育的配角轉變為高職教育過程中的主角。同時為了確保在教學改革研究和實施過程中的嚴肅性、規范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確保做出特色、亮點,起到示范效應,學校必須與優質企業開展合作[4]。
3.2 校企聯合面向學校和社會招生,招生即招工是教學改革實施的前提條件
遴選優質企業,成立研究及實踐項目小組,組織開展研討并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制定招生方案,響應國家高職院校面向社會招生的新政策,擴大招生范圍,積極深入開展“招生亦招工、入學亦入企、校企融合、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也應不斷出臺政策,完善學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學徒制教學改革相關制度[2]。
3.3 校企優勢互補,共同培養“雙師”團隊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校企必須優勢互補,聯合成立項目教學團隊,完全消除專業教師與企業員工之間的壁壘,教師應同時具有學校員工和企業技師的雙重身份,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參與企業相關項目,及時精準把握專業、行業發展形勢和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專業教師在企業開展訪問工程師工作,能夠增長教師實踐知識,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從而大大提升了教師的雙師素質水平,把合作成果轉化為科研和教研成果,提升專業教師的教、科研水平[2]。同時企業選拔企業技術總監、主管等優秀技術人員擔任學生在企業學習的指導師傅,在項目運行過程中明確師傅的責任和待遇,把師傅承擔的教學指導任務納入企業考核,并享受帶徒津貼。
4? 結語
在精準崗位教學改革實施的過程中,項目研究團隊不斷優化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專業課程標準、學徒制教學相關管理及考核制度,建立更加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從而達到學徒崗位的精準安排和科學調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4,8.
[2]劉美靈.現代學徒制在中德汽車實驗班的實踐與思考[J].信息化建設,2015(8):352-353.
[3]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群開展精準崗位學徒制教學改革研究及實踐[J].內燃機與配件,2019,12(23):277-279.
[4]涂杰.關于聯合上汽車享家開展現代學徒制高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7,12(36):157-159.
————————————
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項目(2019JSJG387)。
作者簡介:涂杰(1981-),男,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車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