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雙 王文智 譚紅

摘要:食品分類和編碼是實現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建立營養和食品消費數據庫的必要手段。通過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日本、美國和國內有關監管部門及國家標準中若干個食品分類和編碼體系進行橫向比較研究,分析各體系間的異同,提出我國食品分類編碼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為我國制定更加系統的食品分類和編碼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食品分類;編碼;食品安全;橫向比較
伴隨著生產和流通環節新技術和工藝的開發,食品的分類和編碼體系也日趨多元和復雜。各體系間的差異,導致食品監測數據格式不統一,給數據導入帶來困難,同時收集的數據零散,非標準化,使得分析混亂,影響數據質量[1],并且高質量的數據若來自未明確定義的食品,也可能導致分析的錯誤。有研究表明,未采用更通用的食品分類體系進行飲食攝入量評估會導致估計攝入量出現差異,從而影響得出科學的結論和飲食建議[2]。數據庫中如果沒有對食品的一致描述,就很難交換食品數據或了解和比較不同國家或個人的營養狀況[3]。本文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日本、美國和我國主要的食品分類編碼體系為對象,從定義、食品分類、描述和編碼規則等方面入手,整理分析國內外食品分類編碼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找出我國在分類編碼上存在的不足,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合理建議,以期對建立科學、兼容的食品分類編碼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1部分組織和國家主要食品分類編碼體系介紹
目前,部分組織和發達國家受到廣泛認可且劃分較為全面的食品分類、編碼體系主要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食品添加劑通用法典標準[4]和食品與動物飼料分類標準中的分類編碼[5];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FoodEx2[6]、美國農業部食品與營養日常研究數據庫(FNDDS)[7]、日本“肯定列表制度”[8]的分類編碼。因服務對象不同,分類原則和方法各不同,對應的編碼方式和規則也不同。
11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分類編碼體系
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設立的CAC[9],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法典標準有準繩作用[10]。其中食品添加劑通用法典標準依據加工工藝特點和產品特性對食品歸類[11],大體分為四個層次,涵蓋按屬性和加工特性分的16個大類,按加工工藝分的67個亞類,再細分的113個小類和具體產品品種。該標準中每一分類都有詳細說明,能避免理解歧義,執行出現偏差。而食品與動物飼料分類標準最初由農藥殘留法典委員會建立,根據農藥殘留潛力和產品特征歸類[12]。按大類、種類、組別和具體食品的基本框架[13],分別根據原料來源和是否加工、產品特征、農藥殘留相似性分類,采用兩位字母組別代碼+四位商品數字代碼的編碼形式,同物種來源則四位數字不變,由此可知該體系編碼具有同源性[14],其優勢在于編碼既遵循分類規律性,又方便計算機提取、歸類[15]。
12歐盟FoodEx2分類和描述體系
FoodEx2是由EFSA于2015年發布的新的標準化食品分類和描述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食品主分類樹、食品數據字典、面向不同監管領域的分類等級樹、用于詳盡描述食品的屬性表和統一的編解碼規則[16]。其中,面向不同監管領域的分類等級樹中所有末端元素或葉子節點都包含在主分類樹中,使得分類編碼在不同監管領域間形成統一,利于食品數據的融合共享;食品數據字典對每個食品結點進行定義,也包括食品的評估部位和生產消費渠道,以便正確界定食品范圍,保證數據的高質量;屬性表涵蓋32個方面,能夠從來源、食品種類、物理性質、成分、周邊介質等多個角度描述食品的特性,暴露評估時捕獲食品組的所有有用細節,幫助用戶方便地比較不同來源的食品消費數據。
13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該制度主要依據食品屬性和農藥殘留特性分類[11],包含4個種類、14個類型、53個組別,最后細分到具體食品名,共252種[8]。另外,對于未明確列出的食品,還制定了“特定食品的歸類細則”作為補充[17]。相比其他食品分類體系,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有以下特點:(1)涉及的范圍廣,設置的門類齊、種類多;(2)食品分類進一步細化,可達到具體的某一部位[18]。
14美國FNDDS的分類編碼體系
由美國農業部主導構建的FNDDS定義了食品分類和編碼[7],以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頻率和攝入量多少為考量,旨在評價國民的膳食結構。根據來源、特定成分含量(如脂肪、糖含量)、風味、加工方式、存儲方式、所含食物數量(混合食品和非混合食品)、顏色(如綠色蔬菜)、特征人群食品和功能特性將食品分3~5個層次,第一、二、三層分別有9、52、229個組,部分有四和五層,通過分配唯一的8位數字代碼對食品進行描述。該體系嚴格定義了食品名稱和加工方式,對原料產地、重量、構成有具體說明,且在大類后均有實例說明[19],這對于后續膳食評價和食品溯源工作的開展有重要意義,為其他國家體系的更新和完善提供了方向(附表)。
2國內食品分類編碼體系發展現狀和問題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頒布與施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職能更加細分,與之相匹配,適用各自職能范圍的分類編碼體系也日趨完備,同時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中的食品分類體系也日趨細化、合理和實用,其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20]附錄E食品分類體系將食品共分為16大類、96小類、166細類,該標準現已成為我國制定行業、企業標準的重要依據[21]。我國現有的多個食品分類編碼體系主要包括:(1)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中的食品分類/類別附錄,如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附錄E、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附錄A[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附錄A[23]、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附錄A[24]、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GB 14880—2012)附錄D[25]等。(2)為開展監管工作由相關部門制訂的文件,如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規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發布的《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18年版)》[26]、按照食品的風險程度對食品生產經營實施分類許可發布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27]、農業農村部為管理農產品和初加工食品羅列在“全國農業食品標準公共服務平臺”網站[28]上的分類等。(3)科研機構發布的食品相關數據成果等[29]。
盡管我國分類編碼體系多樣,但由于各食品分類定義的缺乏,以及各體系間食品類別、末端節點和編碼規則等方面的不一致,使得食品范圍界定不清晰、收集的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監管實施、執行的難度增加,同時也對監管部門在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和科學評價時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并且食品的分類不夠細化、種類偏少,就連GB 2760—2014也只有166個細類,無法完全覆蓋市面上常見的食品,會導致監測統計時出現數據空白。合理的編碼能使數據與國際接軌并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15],而目前我國編碼工作的開展單一,并未達到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的水平且實現信息化管理。
3結論與展望
可靠的食品數據需要精確的食品命名和詳細描述,應盡早統一食品分類框架,完善食品細類,細化分類說明,規范名詞術語,建立涵蓋食品多方信息的屬性[30],制定科學兼容的編碼規則。還可將食品加工作為特殊方面添加至體系以拓展業務領域,更助于評估和監測飲食模式[31]。
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日本、美國和我國主要的食品分類編碼體系橫向比較研究得出,我國食品分類和編碼體系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各體系間分類和編碼的不一致。而歐盟FoodEx2食品分類和描述體系實現了各監管領域間食品分類和編碼的統一,且能根據后期的監管方向從主分類樹中分支出相應的子樹,始終保持分類和編碼的一致性。研究事實證明,傳統的分類編碼在評估不同領域的暴露時存在信息量不足、數據缺乏可靠性等缺陷,而經過幾個食品描述和分類體系的前身——歐洲食品信息資源(EuroFIR)、科技合作(COST 99)、Eurocode2和歐洲食品集團(EFG)體系,由EFSA研發的FoodEx1食品分類和描述體系不僅能讓最終用戶從不同角度分析數據的多層面,還能根據整個歐洲現有的總膳食研究結果協調暴露評估[32]。而在此基礎上更新升級的FoodEx2體系,涵蓋32個方面,包括來自20個成員國的22項不同的國家飲食調查的食品消費數據,能從不同角度描述食品的特性和細節,利于各監管領域間數據的融合共享和方便用戶比較不同來源的食物消費數據,這對于我國發展科學食品分類編碼體系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杰全國食品污染物檢測網絡平臺的建設[D].北京:協和醫學院,2008
[2]Cody L Gifford,Lauren E O’Connor,Wayne W Campbell,et al Broad and inconsistent muscle food classification is problematic for dietary guidance in the US[J]. Nutrients,2017,9(1027):116
[3]Ireland J,Mller AReview of International food class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J].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00(13):529538
[4]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General Standard for Food Additives Codex Stan,2018:1921995
[5]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dex classification of foods and animal feeds[S].1993
[6]FoodEx2,2nd ed;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Parma,Italy;Available online:https://wwwefsaeuropaeu/ (accessed on 17 February 2017)
[7]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Beltsville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et al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2015)[S]. 2015
[8]葛志榮,王鳳池,朱堅,等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限量 食品卷[M].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9]高燕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J].中國標準化,2016(5):100104
[10]樊永祥 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對建設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啟示[J]. 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0,22(2):121129
[11]陳倩,張志華,滕錦程,等 國內外食品分類系統對綠色食品產品分類體系構建的借鑒[J]. 中國食物與營養,2017,23(10):1114
[12]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1968) Codex Classification of Foods and Animal Feeds Joint FAO/WHO Food Standards Programme,Part 4,CAC/PR4,FAO,Rome and WHO,Geneva
[13]楊麗,朱運平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食品與飼料分類標準研究[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6,12(12):3637
[1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econd edition)[S].1992
[15]岳立文,韓曉梅,孫金芳,等中國膳食暴露評估數據庫食物分類及編碼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0,44(3):200203
[16]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The Food Class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System EFSA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Available online:https://wwwefsaeuropaeu/ (accessed on 17 February 2017)
[17]姚晗珺 國內外食品中農藥殘留標準體系的比較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10
[18]劉璇,等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食品分類體系研究[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09(5):5356
[19]姜迎,李建文,劉愛東,等 國內外食物編碼發展現狀及啟示[J]. 中國公共衛生,2017,33(10):15361541
[20]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21]張鎣 淺析豆漿在GB 2760的分類[J]. 輕工科技,2012(6):124125
[22]GB 2761—2017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23]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24]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25]GB 14880—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28]云標準全國農業標準公共服務平臺[EB/OL]. http://wwwsdtdatacom/fx/fmoa/tsLibList,2016
[29]楊月欣,王光亞,潘興昌 中國食物成分表[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30]SheYu C,et al Application of food description to the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Evidence of risk assessment from Taiwan as Acrylamide of grain products[J].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2018,26(4):18
[31]Moubarac J C,et al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s based on food processing: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ies and action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assessment[J]. Current Obesity Reports,2014,3(2):256272
[32]Akhandaf Y,Van Klaveren J,De Henauw S,et al Exposure assessment within a Total Diet Study: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the panEuropean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odEx1 with national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s[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5(78):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