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妹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這一階段的數學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而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也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就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而言,缺乏深層次的教學內容,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創新能力不強,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本文就來分析如何借助深度學習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前言:
學生的深度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形式有著非常大的關系,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不能讓學生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而要提倡學生發展自我思維,學會知識遷移,多角度的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教學之中,教師應當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為基點,進行有效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深度學習的特點
(一)在學習方式上強調信息的聯結
深度學習需要聯系多層次、多感官、多維度的思考。通過深度學習,將不同的知識聯結在一起,將不同的學科進行有效的融合,利用多種學習方法實現不同學習目標。尤其是在知識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更加復雜的問題情境,如果只是單純的依靠某一種學科知識,基本上很難解決我們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依靠深度學習,將各種信息進行聯結,才能夠解決問題。
(二)在認知角度上指向高階思維
深度學習需要有高階思維參與其中,高階思維主要指的是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它是一種較高水平層次的認知活動,十分考驗學習者的認知能力。當我們面對更加復雜的問題情境,就需要學習者運用高階思維對問題進行合理的歸納和類比,用創造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尋找新思路,利用創新的方法解決新出現的問題。
二、小學數學學習的現狀分析
(一)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之中,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情況,學生對于學習重點不明確,對于學習目的的認識不清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不強烈;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比較枯燥,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不強,造成學生與實際學習情況脫節,課堂教學死板,課堂的學習氛圍不濃厚,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教學根本無法展示數學知識的內在價值。
(三)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過于重視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而缺乏對于教材的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僅僅只停留在知識的表面,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借助出深度學習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之中
創設教學情境是現代教學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通過合理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要進行深度學習,創設有效合理的學習情境,不僅要注重外在的物質環境,更要注重的是學生的內在的心理環境。只有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心理,創設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的情境,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而且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的情境,才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認知水平。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中關于百分數的教學之中,教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比較常見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比如說,讓學生結合蘋果數量是桃子數量的125%來進行理解。學生乍然看到這句話,感到十分新奇,有同學認為,是蘋果比桃子多25%;也有同學認為,桃子是蘋果的80%......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設置,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深度學習的空間,增強了學生課堂的參與積極性。
(二)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幫助學生進行深度體驗
數學理解包括工具性的理解、關心性的理解以及創新性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的一個關鍵。如果缺乏數學理解學生就無法形成深度的數學思維,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也無法進行深度的學習。為了實現深度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可以說,學習數學理解,既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一個保證。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有關《位置與順序》的教學之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理解與位置有關的概念和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周圍同學的名字,讓學生理解前、后、左、右的具體含義,然后讓學生轉過身來再繼續寫出此時自己周圍同學的名字,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對比學生可之間的位置關系,可以知道位置關系都是相對的,而不是一個固定的認知。這樣可以讓學生對于位置關系的理解更透徹,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理解。
(三)更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學生的一個寶貴財富。在教學之中,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思考、發現、創造,要讓學生掌握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自身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的教學之中,教師就可以適當的給學生安排課前預習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將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然后上課的時候帶著問題聽講,提高學生聽講的效率。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可以將課堂內容根據自己的思路在腦子里過一遍,然后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框架。同時,教師也可以加強對于書本例題的剖析,研究出問題的關鍵點以及涉及到的知識點,便于增強教學的效果。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將課本知識簡單的傳授給學生,導致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不夠深入,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經過無數的實踐證明,只有展開深入學習,才能夠改變當前數學教學的現狀,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增加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潛能,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羅巧華.淺議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J].求知導刊,2020,(5):60-61.
[2]陳媛媛.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J].教師,2020,(4):58-59.
義烏市青口小學 ?浙江 ?義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