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摘要:在倡導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是教學活動的焦點。就小學語文而言,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不僅能夠學到新知識,而且對于之后的學習生活也充滿熱情,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為之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結合相關教學經驗探究小學生語文學習良好習慣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良好習慣;培養
前言: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人終身受益。而良好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學生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得糾正,不斷得完善。而小學時期是好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應當抓住這一時間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也應當抓住學科本身的特點,對于課堂進行高效化構建,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做出貢獻。
一、提醒學生在課前充分預習
教學的前奏是預習,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環節。當學生能夠對于課本有足夠的預習,他們才能夠對于文章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并且能夠針對文章難以理解的地方進行標注或者通過翻閱資料解答自己的疑惑,同時這也幫助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針對性的聽取老師的想法,這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因此教師應當將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并加以督促,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的參與課堂,和老師的交流也能夠更加順暢,進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促進優化教學課堂的進程。
例如在進行《少年閏土》相關內容的學習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從多個方面對文章進行了解。首先,要求學生能夠解決生僻字問題,比如“劈”、“喂”、“傾”等生字,這就需要學生通過翻閱資料,了解生僻字的發音和具體含義,為理解文章內容掃清障礙,也為學生能夠熟讀課文奠定基礎。然后,學生需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對于課本內容有更具體的劃分,根據每一部分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理解,由內容到內涵,由淺入深的了解文章大意和文章主旨。接著,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標注自己通過嘗試還是未能弄懂的問題,以便于提醒自己在上課時時刻關注老師講解的相關內容或者在課間向老師提問。如此,學生能夠對于新課有大致的了解,對于文章的主旨有大致的判斷,而在課堂上通過針對性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這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大有裨益。
二、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關鍵的作用。教師在上課時需要進行板書的書寫,但是如果只通過板書的書寫,學生可能會陷入被動學習的處境,他們會自然而言的認為在教學活動中自己沒有參與感,進而難以集中精力抓住教師講述的內容,學習的效率自然得不到提升。
而在當下,大多數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有效的對其進行利用,通過播放相關內容的音頻或者視頻,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課本的內容,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更應該認真聽取學生的課堂反饋,為學生創造更好的輕松的學習氛圍。通過對于學生知識需要的理解,合理安排好教學的計劃和內容,協助學生能夠高效的理解課堂所講述的知識。課堂中,學生對于同一問題的反饋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對于教學內容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在課堂上應對學生提出的多元的問題,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促進高效學習的課堂。
例如在進行《北京的春節》相關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播放有關北京春節的相關視頻和音頻,勾起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和學生探討學生是如何過春節的,通過結合他們的親身經歷把他們帶入“春節”的情境中。之后,引入課文,向學生大致講述文章的內容,接著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生僻字以及自己的解決辦法,通過分享的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話講,同時每一位學生也可以聽到其他人的學習成果,從而促進了良性競爭。
隨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一步解決生字問題,同時對于課本的內容有進一步的了解。最后,教師可以提問“用自己的話概述背景的春天是怎么樣的?”讓學生有意識的通過閱讀,真正做到理解文章內容,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提問“文章想表達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讓學生通過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以小組的形式匯報探究成果,這對于他們協調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然后教師針對自己提問的問題進行更為細致的描述,學生會對比教師的講述和自己的,尋找差異,分析原因,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此,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課堂也變得更加高效,教學活動也會進行得越來越順利。
三、培養學生愛讀書的習慣
讀書讓人終身受益,而小學正是培養讀書興趣的重要階段。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為此,教師應當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由課內到課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能夠有更廣闊的視野,從而可以讓教師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愛你,漢字》的相關學習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課文內容的講解,分析漢字的偏旁構成并解釋偏旁的含義,讓學生帶著新知識去了解課外的生僻字,通過對于漢字構造的反復研究,學生會發現其實漢字的構成是有規律的。這一發現會讓學生對于漢字的學習充滿興趣,這樣的學習熱情也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的學習。隨著學生對于漢字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漢字的學習會讓學生充滿成就感,這對于學生自信的樹立大有裨益。
總結:
言而總之,對于學生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可以受益終生的。小學教師作為學生語文教學的啟蒙老師,應當重點關注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表現、課后拓展三個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讓學生有意識到學習的樂趣。這對于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為自己的人生奠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這也會促使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更加高效,進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惠娉.談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J].才智,2020,(2):59.
[2]張轉紅.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課行為習慣的養成[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20,(1):54.
[3]董心歡.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與實踐[J].新課程導學,2020,(15):92.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