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馨
摘要:隨著政府會計改革的深入推進,從試點情況看,行政事業單位編制的政府財務報告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各單位的財務狀況和運行情況,有效杜絕了會計操縱行為,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此外,由于會計報表附注需要詳細地披露往來款信息,使得單位更加重視往來款管理,更加積極地推動長期掛賬款項的清理工作,從而有利于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與此同時,改革中也反映出了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上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本文基于政府會計改革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以行政事業單位為研究對象,圍繞會計核算、人才儲備和信息系統等方面進行探討,旨在進一步優化財務管理工作。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346 文獻標識碼:A
1政府會計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
1.1財務核算方面
1.1.1前期核算基礎薄弱
開展政府財務報告編制之后,如果前期“平行記賬”的會計核算方式不規范、財務基礎工作相對薄弱,都將成為編制政府財務報告的難點,最終可能導致部門內部業務無法完成抵銷[1]。譬如,對于同一中央部門內不同單位間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在收支確認的時間不同、會計處理不同、使用的會計科目不同等情況下,可能導致無法完成經濟事項的抵銷工作。
1.1.2報表銜接提出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的“三大報表”:財務報表(部門決算、政府財務報告)、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報表和內部控制報告之間的有關數據要實現相互銜接,確保財務、資產報表報告數據的一致性。部門決算報告與預算執行信息相對應,重點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年度預算收支的執行結果;而政府財務報告則提供了與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現金流量有關的信息,側重于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履行受托責任情況。同時,政府財務報告和部門決算之間還要有效銜接,充分體現本年盈余與預算結余應有的內在關聯邏輯[2]。
1.2內部控制方面
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均需要內部控制體系予以支撐,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更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雖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已經廣泛開展,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評估不足的問題,在風險點篩選、分析和防控方面不夠專業,內部控制未覆蓋所有的業務流程和崗位,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運行有效的內控體系。
1.3信息系統方面
1.3.1往來分類難
如果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不能對收入費用、債權債務等按照往來方進行明細核算,就無法準確、快速獲取內部往來金額、收支對象等相關信息,財務人員在進行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工作時,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翻閱原始憑證查找往來方信息。此外,如何判斷往來方歸屬于部門內部單位、部門外同級政府單位還是部門外非同級政府單位等,也增加了編報工作的難度。
1.3.2抵銷核實難
目前,各單位主管部門因缺乏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難以對所屬單位往來事項抵銷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行核實。在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無法提供部門內部單位之間業務核算準確信息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各單位自行上報的方式進行核實。特別是在往來業務頻繁的情況下,抵銷工作涉及海量數據的匹配處理更為復雜[3]。
2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優化的具體措施
2.1優化會計科目的設置和核算,加強數據分析利用
首先,以政府會計制度為基礎進行各類賬目處理,及時清理歷史遺留的各種往來款項交易資金,積極改進長期掛賬的問題,一些確定無法收回或處理的壞賬及時計提壞賬準備。要進一步探索部門內部業務抵銷工作模式,充分運用各部門統一的會計核算系統,動態反映各單位的業務數據信息,嘗試將抵銷工作提前到日常的會計核算中,實現單位之間的協同聯動,以期開展更有效地抵銷工作。其次,實現政府財務報告、部門決算報告和國有資產年度報告三者在指標和填報口徑上的一致性和同步性。財務數據與資產數據要能充分銜接,財務管理與資產管理工作要相互配合、彼此呼應。行政事業單位要修訂完善相關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和決算報告制度,促進與政府財務報告制度的有機銜接。最后,由于權責發生制下的政府財務報告能夠提供比收付實現制下更為完整、全面、真實的會計信息,體現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成本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因此,要加強政府財務報告相關數據的分析和利用,制定科學的績效目標,開展績效管理工作,從而實現降低運行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財務管理目標[4]。
2.2推動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加強與會計核算的匹配性
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監督和管控,將重點從事后報銷、記賬、核算逐步轉向事前預測、預算審核、計劃執行、偏差調整、分析評價和績效考核的全過程財務監督模式。同時,還要全面梳理資產、收支、合同、基建等相關制度及內部控制業務層面工作流程,提升會計核算與部門預決算管理、績效管理及資產管理等的協調度,保障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和內控制度體系的科學性、先進性。
2.3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提高會計核算效率和效果
信息系統是保證改革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之一,信息系統的開發要為日常財務核算和財務報告編制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其一,行政事業單位編制政府財務報告的數據源自各單位會計核算數據,通過智能報賬、智能記賬和智能付款等方式,要盡量減少人工處理環節,改造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規范財務管理的標準化、及時化、智能化工作流程,促進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其二,實現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系統與會計核算系統、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等的互聯互通,盡可能自動生成年度政府財務報告中所需的財務報表,保證政府財務報告編制的準確性和及時性[5]。其三,搭建并發揮業財融合的一體化平臺的作用,進一步實現財務數據的自動提取更新和處理分析,可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對應收賬款、固定資產管理加以分析,也可以方便、及時、準確地查詢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等重點專項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從而減輕財務人員工作負擔。
結語
政府會計改革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是財務管理適應新時代發展做出的一項重大調整,有利于各單位資源配置及管理水平的提升。當然,在對改革所取得成績予以肯定的同時,還應清醒地認識到政府會計改革的系統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現在距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還有一定距離。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要緊密結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完善財務管理的體系,對自身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優化,才能為單位長足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姜雷.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主要影響[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06):127-128.
[2]容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大眾投資指南,2020(12):172-173.
[3]黃媛.淺談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經界,2020(17):102-103.
[4]趙鄂.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經界,2020(17):171-172.
[5]趙海燕.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研究[J].財經界,2020(1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