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書法歷史源遠流長,它在演變的過程中,經歷了甲骨文、隸書、楷書以及行書等形式,它是我國漢字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其中的書法線條以及結構,彰顯了書法的不同審美藝術。本文主要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征進行淺析。
關鍵詞:中國書法;藝術;審美特征
引言:
近些年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促使人們在生活中開始注重自身的精神發展,尤其喜愛書法的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途徑鍛煉自身的寫字能力,其中的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以線條和結構為表現形式,在書寫的過程中,根據創作者的書寫方式以及力度進行變換,其中蘊含的藝術形式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
一、書法藝術具有線條美的審美特征
對于書法來說,線條是構成書法重要基礎,是書寫者表達自身情感的載體。書法中的線條具有粗細結合、虛實結合的特點。線條粗細主要是由創作者的力度進行掌控,對他們的書寫技巧具有較高要求,如果書寫者的粗細搭配不均衡,會導致整個漢字出現失衡的情況,影響了線條的審美。虛實結合對書寫者的寫作方式具有較高的要求,如果書寫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全部都是實體字,則需要在寫作的過程中,注意起筆和落筆的技巧,防止在起筆和落筆的過程中,出現墨汁堆積的情況,影響了漢字的美感。但是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創作者在寫字的過程中,要想彰顯出線條美,就要時刻控制自身的寫字節奏, 避免寫字速度過快,導致筆畫搭配不夠合理,防止寫字速度過慢,使得筆墨的厚度出現分配不均的情況,由此可以看出,在書法藝術中,書寫者的寫作力度以及寫作技巧對線條美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二、書法藝術具有結構美的審美特征
結構美就是書寫者在寫字之前,根據紙張的大小,結合漢字的偏旁結構進行設計,在書寫的過程中,通過參差、勻稱、黑白、連貫、飛動等進行有序搭配,形成漢字的結構。其中的參差就是通過不同的筆畫順序,有序銜接漢字中的各個部分結構;勻稱則要求書寫者在寫字的過程中,根據漢字的結構控制好自己的力度,防止出現側重點偏移的情況,影響了漢字的整體美感;黑白就是書寫者在進行寫字時,規劃漢字線條的粗細和大小,合理安排漢字的占地面積,通過黑白的有序搭配,提升漢字的結構美特征;連貫就是漢字的筆畫、順序相互之間應該有序協調和銜接,避免在創作的過程中,由于筆畫分配不合理,出現漢字順序擁擠或者分散的情況,影響了漢字的結構美;飛動就是以漢字的外在形象為評判標準,通過上下左右的結構,利用黑白搭配,展現漢字或靜或動的藝術美,促使欣賞者在觀看漢字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心境分析漢字的結構美。在這里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特征都有所不同,所以寫字者的結構搭配沒有統一的參考標準,主要是根據寫字人的心情以及審美角度進行創作,通過結構傳達自身的中心思想。
三、書法藝術具有章法美的審美特征
章法美主要是由漢字的筆畫、順序以及字里行間的間距組成,它的體現方式就是根據不同漢字的結構進行展示,這樣的審美特征對寫字者的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創作者在寫字之前,要想提升漢字的章法美,需要熟練掌握書法的寫字技巧,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審美習性和情感進行設計,從而有序掌握筆墨的濃度,有筆墨的地方則為實,沒有筆墨的地方則為虛,然后利用黑白搭配的方式將自身的心境融入其中,這樣才能使得創作出來的漢字具有獨特的生命力。
四、書法藝術具有意境美的審美特征
對于漢字來說,在欣賞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將其作為一幅畫進行品評,而是要通過它的線條、結構以及章法進行綜合賞析,在賞析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寫字經驗,分析創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他們的精神境界。然而對于漢字來說,要想展現出自身的意境美,就需要在寫字的過程中,將每個字的線條和結構有序結合起來,通過線條和結構的變化表達自身的寫字心情。尤其在我國宋代,書法家在寫字的過程中,非常重視黑白搭配的意境,通過側鋒的表達形式,繪制漢字的意境美,提高它的藝術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博大精深,其中的書法藝術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演變形態,然而無論在什么時期,漢字都具有線條美、結構美、章法美以及意境美的審美特征,但是這些特征沒有統一的審美標準,通常根據不同時代的審美特性進行變化和創造,利用漢字的整體結構傳達創作者的精神和思想。
參考文獻:
[1] 李鋒.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征[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5(09)
[2] 李照.淺析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征[J].當代旅游(高爾夫旅行). 2018(11)
[3] 王倩. 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征探究[J].明日風尚. 2018(24)
[4] 宋文婷.試論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征[J]. 牡丹. 2020(04)
[5] 李興福. 開發中譯外研究的新天地——中國書法藝術走向世界的途徑探索[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4)
[6] 張梓真.中國書法藝術的當代傳播及其發展路徑[J].中外企業家. 2020(10)
[7] 張英俊,張高麗. 論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跡化[J]. 影劇新作. 2020(03)
作者簡介:陳花秀(1994.4—),女,漢族,籍貫:江西贛州人,江西師范大學大學美術學院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研究方向: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