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鳳
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需要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并培養相應的情感態度。本文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情況,在分析小學數學學生學習現狀的基礎上,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旨在促使小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其學習效率。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引導學習
1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現狀
1.1 學生學習興趣低
部分小學生對當前的數學學習毫無興趣,一提到數學就抓耳撓腮,特別煩躁,這種情況在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他們之所以不喜歡數學,有如下原因。其一,覺得數學課非常枯燥,老師比較嚴肅,所以沒有興趣學。其二,認為數學知識學起來非常抽象,有很多概念都不能理解,尤其是在做解決問題這一類的練習時感到非常無力,在數學學習中難以找到相應的成就感。其三,部分學生在思維能力的發育以及數學基礎知識的積累等方面存在問題,造成了數學學習困難,長期處于受挫環境中,長此以往便會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
1.2學習主動性較差
督導評估發現,小學生因為受年齡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性非常差,比較明顯的表現便是,假如他們的學習過程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督,那么其很難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例如,他們不會主動去預習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不會主動去克服自己在數學中遇到的困難,更不要說去對有趣的數學知識進行探究,這就表明當前許多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主動性還比較差。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
2.1以生為本,引導自主思考興趣
對于小學數學學科而言,獨立思考是必須的,是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也是學生個性化發展與創新學習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以生為本,強調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將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基點,用問題作為自主思考的驅動力,通過合理設置趣味學習情境,設定有效的探索問題,來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的學習經驗,來進一步主動思考和探究,有效的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比如,在學習《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這一內容時,教學重點在于充分引導學生利用“除法”意義的理解和已學習積累的除法計算經驗,讓他們去自主探索兩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和筆算正確計算方法。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來復習已有的一位數除法計算方式,板書幾個算式讓學生來計算。其次,可以構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趣味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出示40只圓珠筆和一些盒子,讓學生來動手分成10份進行分盒包裝,到底要裝幾盒才能裝完?并讓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來列出可行的算式,進行口算和筆算驗證結果。通過這樣的貼近學生日常的趣味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快速理解“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意義,它能快速幫助學生根據表內除法類推出整十數的口算,計算40÷10時,可以聯想到已學過的乘法40X1=40,想到40÷10=4。也可以根據個位數除法4÷1=4,想到40÷10=4。
2.2 幫助學生理清問題,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問題
教師作為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新知識學習的主要引導者,對課堂上教學行為的適度把握,能幫助教師在踐行新課標理念的基礎上,實現幫助學生進行要思考問題的清晰化,從而幫助學生正確思考問題。其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關鍵步驟,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到要思考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針對指定問題尋找突破口,這也是學生實現課堂上自主深度思考的關鍵開始。
例如,教師為了讓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對象進行正確的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常利用情境創設的方法進行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但部分學生在根據情境進行問題分析、推理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思考方向錯誤的情況。此時,教師就指導學生從問題出發,對題目條件進行整理,從而使得學生對問題進行正確的思考,實現學生課堂上深度學習狀態。幫助學生理清問題,以及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的思考路線,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從實質上實現了教師對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的完善。
2.3 強化實踐,促進自主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重難點知識和學習技巧后,教師就可以適當滲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數學知識到實踐中去,加強師生交流和鍛煉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自主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實踐中及時的反饋和糾錯。一方面,可以利用反饋幫助教師掌握和分析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據情況引導和幫助學生尋找最優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助力學生積極自主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五年級下《圓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分析驗證,得出公式,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對知識進行再創造,體驗學習新知的喜悅,以及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首先,教師要構建趣味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來玩一玩“剪一剪”活動,讓學生將一張圓形紙張,通過裁剪、拼接的方式,來轉化成為以前學過的圖形形狀。其次,讓學生來分別自主動手剪成8份、16份、32份拼成什么樣的新的圖形?通過完成拼接,學生自然得出拼接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來自主觀察思考,這個長方形和圓有什么關系?是否可以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來求出圓的面積?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很快的得出,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也就是πr,那么長方形的寬即圓的半徑(r),那么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面積=πr Xr=πr2。
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高質量踐行新課標教學理念及素質教育理念,應當重視學生的深度學習程度,以及自身對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學習的引導能力。因此,教師應當研究引導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知識深度學習的相關教學知識,并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提升自身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了解深度。
參考文獻
[1]韓麗萍.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方法[J].知識文庫,2020(21):30+32.
[2]於洪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小學生(中旬刊),2020(11):90.
[3]沈崇雷.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讀寫算,2020(30):69+71.
作者單位: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