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卓 張秋萍
摘要:在學前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是藝術領域的一個重點教育內容。打擊樂教學是音樂教育中一個重要內容之一,打擊樂教學是孩子們了解音樂旋律、掌握音樂旋律的一種手段,而在打擊樂教學開展過程中往往孩子們興趣不高,在即使教學過程中,我們結合現在較為火熱的課程游戲化里面,將音樂打擊樂教學結合游戲進行開展,提高孩子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興趣,從而助推打擊樂教學活動開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打擊樂;興趣;課程游戲化
一、問題分析
(一)過渡干預
在音樂打擊樂教學過程中,通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會借鑒以往的模式,直接出示節奏型,以“我教一個你學一個”的簡單方式,讓幼兒按照教師擬定的環節順序嘗試學習,最后根據幼兒掌握的情況,讓幼兒合奏演示,經常聽見老師提醒孩子只管自己演奏的聲部,無需管轄其他聲部,目的是為了以免自己聲部受到干擾而讓整個演奏產生混亂感。
(二)材料不佳
教師在選擇的材料時,有時會脫離幼兒的實際水平,活動目標也沒有在活動內容上得到實現,重難點不清晰,流程錯亂,以及調動幼兒的方法不適宜,導致幼兒在活動中操作性不強,提不起濃厚的興趣。一般,教師在設計打擊樂演奏活動方案時,先讓幼兒集體傾聽音樂打節拍再配上樂器演奏,沒有讓幼兒全身心地去感受和分解樂曲,以至于幼兒對樂曲的樂感、曲式結構都了解不夠,最后出現了幼兒不是聽音樂來打擊樂器,更多的則是在教師指揮下跟隨著打擊樂器。
(三)方法匱乏
教師沒能準確地傳輸給幼兒學習與創造的方法,如樂器的恰當選擇和匹配、圖譜的合理化設計等。圖譜的辨認度不強,幼兒不能立即記憶圖譜的含義,是設計圖譜時特別要注意的,繼而改變整個教學活動單一的現象。
由于樂器本身的新奇性和樂器可以發出響聲等特性,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秩序難以把控可保持,孩子對樂器表現出過度興奮、教師的指揮不得當等因素,都會導致幼兒不聽指令,胡亂玩弄的現象,所以打擊樂器演奏的基本常規尤為重要。
二、材料與游戲的融合,助推打擊樂教學開展
在嬰兒時期,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度就極其強烈。我認為,教師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物品、器具等,有針對性地根據本班孩子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適宜性較強的打擊樂游戲活動,在此過程中以游戲作為載體,將打擊樂教學開展的更加豐富多彩。
(一)以游戲提高興趣,提高孩子們參與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幼兒園里開展打擊樂演奏活動,就必須牢牢抓住幼兒的興趣點,為幼兒營造一種輕松、愉悅、自由的學習環境,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導者,這時候就體現了游戲的重要性,將打擊樂教學與游戲相結合。教師可以滲透在一日生活的活動中,如:喝水的杯子,除了喝水還能做什么用?簡單的生活用品,配上一曲合適的樂曲,在教師的巧妙運用下,發揮它的余熱,這深深地吸引了幼兒視聽。及時抓住幼兒對會發聲的東西表現出的濃厚興趣,讓幼兒自主擺弄“樂器”,并根據幼兒的發展,增加難度。教師經常性地播放不同性質的音樂,讓幼兒從不同音色、音高、節奏等方面,積累經驗。這不僅促進了幼兒良好演奏規則的形成,更能讓幼兒充分感受并激發幼兒想參與打擊樂活動的欲望。
(二)營造良好的打擊樂游戲氛圍
在打擊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游戲氛圍的建設是較為關鍵的,也是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之一,良好的打擊樂氛圍也就是一種教學環境,能夠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將教音樂的的過程轉變為讓幼兒去感受音樂的過程。例如在大班的區角設置中,準備一些鍋碗瓢盆等自然物、廢舊材料來代替不同的聲音進行節奏活動,讓幼兒嘗試使用自己編節奏譜用的小音符。又如:敲打竹棍、揉報紙等,邊游戲邊學習,讓打擊樂演奏成為幼兒表現音樂的一種活動方式。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加油干》中,可以先讓幼兒欣賞樂曲,讓他們了解這是一首人們勞動時哼唱的樂曲,曲風比較粗曠,然后把它的節奏型單獨提練出來,讓幼兒進行整體模仿練習。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把號子“嘿!喲!”加入進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嘗試分聲部演奏收尾。
(三)創編打擊樂,讓游戲更精彩
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綱要》中也強調: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而我們幼兒園正是擁有了這一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它隱藏著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方言是由中古漢語發展而來的,南北鄉在語音語調上均有自己的特色。方言做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我們的方言也有一定的教育價值。設想,這種本土化民俗作品與打擊樂演奏活動的相互融合,也是一種不錯選擇。
例如在廣東兒歌《點蟲蟲》音樂學習中:點蟲蟲,蟲蟲飛,飛來飛去似飛機。一陣飛上天,一陣飛落地,荔枝熟,開飛機,載滿荔枝,來探你,大家都系老友記,齊齊坐下,吃佳果,嘻嘻哈哈笑開眉。我們可以結合方言進行,開展方言童謠打擊樂活動之前,要重點分析樂曲作品。比如,選取的什么風格的樂曲作品,節奏是否鮮明、合拍等來篩選樂曲。在打擊樂器的編配上,結合樂器本身的音質進行搭配,盡可能的”還原生活中的聲音“,讓幼兒學會從生活中獲得靈感。
三、結語
在打擊樂教學開展過程中,通過將其與游戲的結合,讓孩子們參與活動中的興趣直接提高,從而促進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發現游戲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打擊樂常規。擁有良好的打擊樂常規基礎,是打擊樂活動的必要前提。幼兒共同的配合,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不斷形成,單靠一節教育活動是不會奏效的,期間要強調樂器的使用方法。當然,促進常規的形成需要有效的方法,就需要教師不斷調整策略,但是重要的是貴在堅持一開始。
參考文獻
[1]鐘淙. 幼兒園開展生活化材料打擊樂教學的策略初探[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19):219-219.
[2]周春雨. 鄉土資源融入大班幼兒打擊樂節奏教學的培養策略[J]. 考試周刊, 2014(99):184-184.
[3]許可. 淺論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有效策略的運用[J]. 明日風尚, 2017(5).
[4]姜麗. 淺析有效開展幼兒園韻律活動的策略[J]. 讀寫算:教師版, 2015(24):127-127.
作者單位:東莞市長安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