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進入我們的生活,并成為了我們傳播信息和接收信息的重要媒介。自媒體對社會產生的一系列積極影響不言而喻,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媒體在傳播過程中也存在虛假消息肆意傳播,利用自媒體傳播犯罪等諸多問題,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本文將對自媒體傳播的利與弊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意見,促進自媒體傳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自媒體傳播;媒介平臺;科學發展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者“個人媒體”,是網絡環境下的一種新媒體。在已經到來的Web2.0 的自媒體時代,每一個公民都是信息的傳播者,也都是信息的接收者,他們可以通過自媒體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發表自己對某一事件的看法和觀點,曝光社會問題、進行輿論監督、參政議政等。隨著自媒體平臺的逐漸普及,它所傳播的內容對人們的影響也日益加大,對它傳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自媒體傳播的優勢
(一)傳播主體多樣,自主選擇受眾
在自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新聞的跟帖上發表自己的對于該事件的看法、見解 ,可以通過論壇、貼吧等發起一個話題 ,供大家討論交流 ,也可以在自己的微博、網盤中發表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感所悟 ,可以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平臺把自己的意見、見解傳播給所有人 ,傳播主體的多樣也使得大家接受到更多更全面的觀點、信息。在以往的傳統媒體中 ,傳統媒體無法決定誰是自己信息的接受者 ,誰又在接受著自己的信息。這是一種較為單方向的傳播方式。然而在自媒體中 ,追隨者與被追隨者的關系是相互的 ,自主選擇的 ,沒有一種固定的狀態 ,相對自由。這種雙向選擇的功能 ,給予大眾無限的選擇自由 ,并且符合大眾的喜好需求。
(二)內容簡潔明了,去中心化傳播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 ,自媒體大多呈碎片化的語言表達方式 ,內容信息簡潔明了,節省了當代人的時間成本。這樣更有利于內容的傳播擴散以及受眾的接受。例如微博 ,發表的內容不得超過 140 字 ,讓人一目了然。這種短訊息滿足了我們現當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自媒體信息傳播也有去中心化的特質。每一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 ,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利用這種低成本、低門檻的平臺傳播信息 ,使其不再成為一些傳播機構、媒體的特權。這種相互的信息傳播方式讓大眾更多了解到了一個多角度、多方位、更立體的世界。
(三)獨特文化價值,形成強大輿論
一本書、一個脫口秀節目、一場電影都可以擁有微博、微信以及自己的貼吧當作自己宣傳的陣地 ,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價值 ,完成了自己的宣傳目的 ,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有影響力的人物更是通過自己的微博發表言論 ,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 ,抒發自己的獨特情懷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
二、自媒體傳播的劣勢
自媒體在瘋狂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的劣勢與局限 ,我們務必認清其缺點 ,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完善、成長。
(一)實名制管理不細致
網絡環境的混亂和無序始于身份的隱蔽性,在初期技術手段不足的時期,網絡為所有網民的存在提供了一層面紗,隱蔽的特性讓參與者無所顧忌,也使得現實社會中的道德法律準繩效力大減。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進步,IP 定位手段和實名制規定的不斷收緊等技術與政策上的輔助手段都在不斷促進網絡社會的透明化與真實性。但是技術的發展也是一體兩面,可以用來幫助清晰網絡環境的手段也可以反向用來隱藏,而政策的施行也不代表就能完全落實,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可能性,這些都是阻礙所在。此外,我國當前計算機技術輔助下的定位、反定位等技術手段層面對于網絡環境的影響更多與自媒體平臺搭建者相關,真正涉及到絕大多數自媒體運營者和自媒體受眾參與的自媒體環境的內容相對較少。
(二)市場環境“唯利是圖”
資本是盲目趨利的,隨著自媒體大環境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使得自媒體行業人人做起了一夜暴富的美夢。投資人的選擇標準有很多種,如獨特性、成長性、可持續性等多種指標,但其中最為關鍵的指標無疑還是自媒體運營者所具備的流量指數。邏輯很簡單,就是一種結果論選擇標準,只有充分具備自媒體成功的多重要素,才能獲取并保持自身的流量熱度。在這種選擇趨向之下,自媒體運營者自然也會轉化為逐利者,放棄見效慢的深度內容創作,轉向更加短、頻、快的“快餐內容”制作,讓整體環境變的更加浮躁。對于為數眾多的小型自媒體運營者,以其現有的發展等級還很難引起投資人的注意,所以如何爭取到各類廣告投放商的青睞是運營創收的重點。因為小量,所以其運作方式也更加的無所顧忌,發布內容里的各種軟性廣告,為了追求點擊量和熱度的違規操作等等都極大擾亂了自媒體行業的秩序。從某種意義上說,因為資本狂歡帶來的熱度讓很多自媒體運營者都發起了“高燒”,做出了許多頭腦發蒙情況下產生的不理智行為。
(三)行業參與者良莠不齊
在傳統媒體時代,只有具備豐富的媒體運營知識、很高的綜合文化修養以及高尚道德品質的人被成為“媒體人”。但是在自媒體高度發展的今天,平臺的增加也提供給了參與者更大的舞臺,相應的也將原來比較高的“媒體人”門檻迅速拉低。在過去不會電視編導、不懂媒體話語體系的人注定無法成為一個媒體從業者,但是現在的人只要你想寫、會寫、敢寫就可以成為一個自媒體。這樣的現狀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自媒體運營者中混入了一大批濫竽充數之人,這些低“媒體素養”人群,有些是文化素質低下,有些是道德素質低下。長此以往,媒介傳播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社會的主流要求,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四)運營者缺乏責任意識
除了自身素質太差導致的問題以外,運營者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也是導致現今自媒體運營亂象的重要原因。所謂社會責任感,就是要保證自己的發布內容以及隨之相關的一系列傳播內容能夠傳播正能量,塑造和諧社會,弘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大部分自媒體運營者來說,往往能對自己的發布內容產生足夠的重視,保證其內容的正向性,但是除此之外的附屬內容則往往被忽視。不論是微博、微信、新聞資訊平臺的評論區,還是網絡直播產生的“彈幕”,都具有與傳播內容本身相當的影響力。不重視這一部分的內容,就等于只考慮自己投入水中的“石子”,卻不管引發了怎樣的“漣漪”,這就是社會責任感缺失的表現。而這些不受重視的地帶,恰恰也是網絡環境中戾氣的聚集地。
三、總結
針對上文中對自媒體優勢與劣勢的剖析,可以看出,自媒體作為信息傳播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它的出現為普通大眾自由、平等的發聲提供了空間和技術支持,它讓話語權回歸個人,打破了以往傳統媒體的壟斷局面,成為草根媒體的典型性代表,也是信息化社會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自媒體在帶給人們自由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隱患。筆者認為,“媒體人”應該積極發揮自媒體優勢 ,深刻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立足于社會整體的利益,主動接受受眾監督,不斷促進自媒體的健康發展,讓自媒體可以更加順利、完善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日輝. 自媒體傳播亂象及其規制研究[J]. 新聞前哨,2019(08):48-50.
[2]于佳. 自媒體傳播的公共性困境及其道德底線規制研究[D].寧夏大學,2016.
[3]苗琳. 自媒體傳播特點以及優劣勢分析[J]. 科技傳播,2016,8(10):39-40.
作者簡介:
馬紅梅(1991.12-),女,貴州省畢節市人,本科,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助理編輯。研究方向:自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