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錫 陳貴友 張偉
摘要:目的:研討為復雜腎結石合并上尿路梗阻患兒采取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納入我科在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21例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治療方案均為經皮腎鏡取石術,現對其治療過程、效果及并發癥情況予以回顧性分析。結果:患兒的一期結石清除率為85.71%,二期結石清除率為100%,平均住院時間為(6.3±1.0)天;術后隨訪發現,有1例出現感染性休克,1例出現尿外滲,并發癥發生率為9.52%,經有效處理后均恢復;所有患兒均未出現腎皮撕裂、腎盂穿孔、尿管閉鎖等嚴重并發癥。結論:應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小兒復雜腎結石合并上尿路梗阻,可獲得理想的結石清除效果,手術相關并發癥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經皮腎鏡取石術;小兒復雜腎結石;上尿路梗阻;并發癥
小兒復雜性腎結石主要是指感染性結石、多發性腎結石、孤立腎結石、巨大腎結石以及鹿角型腎結石,其發生與代謝異常、尿路畸形、尿路感染等因素相關[1];臨床對于成人患者多采用開放手術治療,但因小兒腎盂較小且薄脆,更易受損,導致對于小兒結石患者的處理更具難度[2]。為此,我科主張為其采取創傷性較小的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現回顧性分析患兒的治療過程及結果,研討該術式的應用價值。
1 基線資料及方法
1.1基線資料數據
此次研究對象均為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復雜腎結石合并上尿路梗阻患兒,共計21例,入院后經CT、B超、腹部平片等檢查結果被確診,手術方案均為經皮腎鏡取石術。其中男患兒15例,女患兒6例;年齡分布在1--11歲范圍內,中位值為(4.9±0.8)歲;結石直徑在10--32mm之間不等,平均(18.2±3.3)mm;其中有10例伴有腎積水,2例伴有輸尿管連接部梗阻,腎旋轉不良1例,馬蹄腎1例。所有患兒的肝腎功能均正常,無免疫性疾病。
1.2方法
21例患兒均接受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方法如下:
為患兒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案,協助其取截石位,麻醉起效后,借助Wolf F8.0/9.8輸尿管鏡,在患側逆行插入F4--5輸尿管,使輸尿管到達腎盂輸尿管移行位置,并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需注意不讓小塊結石脫落進入輸尿管;之后將患兒改為俯臥位,可以適當墊高腹部,在B超定位下選取穿刺點,分別取于患兒第11肋間(或12肋緣)、腋后線與肩胛線之間處,從定位點進針達到腎盞,待穿刺成功后將穿刺針退出,取軟頭導絲引入,并沿其將Peel擴張器妥善置入,之后按照原來的穿刺方向,利用F8-F16筋膜擴張器對穿刺通道進行擴張處理,在操作期間要保持動作輕柔,經皮腎碎石機取石通道可選擇留置F14,也可以選擇F16Peel-away;再將F8.0/9.8WOLF輸尿管鏡從通道送至目標腎盞,對于較大的結石,利用腔內氣壓彈道碎石機先擊碎,之后將碎石使用灌注泵水壓沖洗,并利用鱷魚嘴鉗將未能沖洗掉的結石取出,動作要精準、輕柔,不可硬取,避免出血。如術中出血較多導致視野不清晰,不可強行開展取石操作,應暫停手術,在1周之后為患兒實施二期取石術。將目標腎盞結石清完后要仔細檢查,確保腎盞、腎盂以及輸尿管上端無殘留。操作結束后為患兒留置雙J管,并將腎鏡撤出,在原來的穿刺口留置F14腎造瘺管。如患兒術前無積水,且術中輸尿管連接位置無阻塞情況,可無需留置雙J管。
所有患兒,術后均予以常規抗感染治療,對其引流情況予以密切監測,術后4--6周,可酌情將雙J管拔除,如患兒有1cm及以上的殘余結石,或有結石排出困難情況,要為其進行二期手術。
1.3 統計學方法
以統計學軟件SPSS20.0為工具,對此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當P<0.05時說明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患兒的一期結石清除率為85.71%(18/21),二期結石清除率為100%(3/3),平均住院時間為(6.3±1.0)天。
術后隨訪發現,有1例出現感染性休克,1例出現尿外滲,并發癥發生率為9.52%(2/21),經有效處理后均恢復;未見患兒有腎皮撕裂、腎盂穿孔、尿管閉鎖等嚴重并發癥。
3 討論
小兒復雜腎結石的診斷是以結石大小、成分、分布等為依據,同時還要評估患兒腎功能有無損害、是否伴有尿路感染,而后將處理棘手的腎結石定義為復雜腎結石。小兒因臟器尚未發育完全,耐受性差,結石復發率高,致使其手術治療更具難度與風險性,因此在選擇手術治療方案時,不僅要考慮結石清除效果,還要重視其治療安全性[3]。經皮腎鏡取石術是一種微創技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中獲得了高度認可,在腎鏡、B超定位的幫助下,能夠更加精準的將結石擊碎、排出或取出[4]。也有研究認為[5],為小兒患者開展該術式,易出現腎皮質撕脫出血、視野模糊等情況,因此在術中應對其加以防范,術者操作要輕柔、準確,避免損傷鄰近組織,必要時要停止手術,準備開展二期取石術。此外,該手術不會對腎盂及輸尿管解剖結構造成巨大改變,與開放性手術比較,前者更加安全。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患兒的一期結石清除率為85.71%,二期結石清除率為100%,并發癥發生率為9.52%,這也充分說明了此種手術方案的結石清除效果,且有并發癥發生風險低的優勢。
綜上,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小兒復雜腎結石合并上尿路梗阻,效果理想,可將其廣泛應用于該類患兒的臨床治療之中
參考文獻:
[1]何兆飛. 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與開放手術治療小兒腎結石的比較研究[D].新疆醫科大學,2010.
[2]程俊凱.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與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3):180.
[3]馬立飛,周輝霞,陳紹君等.腹腔鏡聯合輸尿管軟鏡一期治療小兒腎積水并發復雜腎結石的初步研究[J].微創泌尿外科雜志,2018,7 (01):14-18.
[4]張國鋒,侯廣軍,耿憲杰,張春英,范應中,張謙.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小兒復雜腎結石合并上尿路梗阻[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5,14 (01):42-44+50.
[5]楊川,王凱.單通道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軟鏡治療復雜腎結石的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15):2213-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