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君
一、前言
目前,教師和家長在思考學生的智力發展、教育和教育時,往往會參與智力發展,而基本的道德教育則被忽視或只是一種形式的教育。事實上,道德教育是對未成年人所有教育的基礎,是兒童的發展方式、行為和發展能力的關鍵問題。因此,我們應該承認,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對兒童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應高于其他課程的教育,我們也應當把它放在德育教育的首位。德育與智育是統一的,本質上是不矛盾的。也就是說,一切的教育都是德育,都應該具有德育的功能。德育和智育,只有兩者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建立良好的教育體系。
二、小學思想品德內容涵蓋
小學品德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其內容是學生道德觀念和其他價值觀的形成。小學的教學內容總是涉及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人際交往等細節??偟膩碚f,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方面面,對孩子的生活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思想品德課是通過小學階段的人際交往和心理輔導,小學階段的實際德育和心理教育中深化、融合、提升的過程,是思想政治哲學教育的基礎階段。
三、小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重智輕德的教育價值觀使我們在教育上出現了致命的失誤,因此,我們開始研究最基本的問題,不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就會讓學生在非正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按照品德形成的規律,小學生正處在道德觀念、社會觀念、政治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抓住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以后就會太晚?;蚴谴藭r沒有形成規范的觀念意識,到時候再進行亡羊補牢式的矯正,那也是事倍功半,效果也是大打折扣。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小學階段的道德教育應該發揮著奠基性的重要作用。雖然小學的教學方法使一些學生能夠停留在思想和道德的邊緣,而不僅僅是教授知識和技能,讓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能夠健康地發展,然而,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有很多道德教育課程,但如果錯過時間、形式和措施等不適合道德教育的契機,那么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缺憾。
作為小學教師,不僅要引導孩子“帶著個體向目標前進”,而且需要不斷的提高教學能力和教育質量,引導學生找準方向,制定合理的發展目標,幫助學生找到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并不斷在其成長的道路上設置路標,引導學生主動提升自主的需要。當孩子迷途時,教育者就要引導學生去辨別方向,讓他們迷途知返,最終一步一步引導走向成功的彼岸。
四、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策略
4.1創設教學氛圍入手營造和諧學習環境
小學生很好奇,他們的思想又處于形成階段,所以很容易移動,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好此契機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創造有效的教育條件,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別把花草弄疼了》內容時,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愛花草是一種美德,加強思想教育的實效性,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尋找了一段動畫的教學意義《調皮的小兔子》,學生們被這種動畫形象所吸引,尤其是因為小兔子、花卉樹不受歡迎的原因,作者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看了動畫片之后,指導學生們評論小兔子在電影中的行為。在高度集中的情況下,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如,我在教學《家庭的記憶》一課時,我讓孩子們在各種游戲中學習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以外的家庭成員稱呼及親人之間的關系認識。又讓孩子們通過采訪和調查等形式了解家庭大事記、與父母比對童年,在達成認知目標的同時,將愛家、愛家人的思想教育滲透其中,并落實到行動中。
4.2改進教學模式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小學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加強自己對學生的思想定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同時實施新的課程,反映學生作為所有教育和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的主導地位,并深化理想教育的效果意識形態在教育和教學領域。教師需要創新和改進傳統的“傳授性”教學模式,主要通過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雙邊教學活動。
4.3課堂知識聯系實踐,提升學習體驗
在小學思想品德的教育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的思想,使思想成為學生生活的導向。在教學中,應強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融合,有針對性的教學,加強學生的心理經驗和提高教學效率。
4.4從開展課外活動入手,不斷拓展思想教育空間
在小學思品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要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提升對學生的思想引領成效。
例如在教學《別把花草弄疼了》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增加學生對動植物的感情??梢匝垖W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制定一項在家庭環境中保護動植物的計劃,并組織比較性的展覽。這場運動的框架是一年級學生,盡管他們是小孩子,但他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公告牌,組織有針對性的宣傳運動,以及發起動動植物保護倡議的研究小組。面向所有學生指出,在小學教育中,教師應繼續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同時考慮到教育和學生的特殊性,為了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我認為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應該是實用的,務實的,實用的形式必須采取適當的紀律措施和鼓勵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兒童的意識和自律。
五、總結
只有從小培養青少年的德育意識,才能讓孩子成為遵守道德的公民學生。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信任;教師應該熱愛學生,用心愛他們,用行動來愛他們,而不是僅僅依靠批評教育。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中,教師需要容忍規勸,讓他們有機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同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其知識結構與知識水平,在學習和生活中隨時關注,遇到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無論是德育教育孩子智育教育,對于受教育者來說,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教育中,如果只談德育不談智育,那么受教育者可能只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懂得倫理道德,而忽視生活常識的一個書呆子;如果反之,那么我就有可能限制了孩子情感的表達,成為學習上的機器人。所以,教育的實施一定兼顧,讓德育和智育并重,不偏向于哪一方,使教育的功能全而不偏,讓孩子得到均衡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檀傳寶《德育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1
彭愛萍《關于德育效果與智育效果的比較》2016.3
侯晶晶《被阻滯的關心--青少年道德學習面臨的挑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