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飄
摘要: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知識和生活閱歷等諸多方面都趨于完善的時期,同時也是初中生養成良好寫作習慣的重要時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廣中,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作文指導應該作為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教學內容,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合理的運用此項教學內容,對如何能夠有效的開展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作文指導進行分析和探究,從而提升初中生寫作水平,促進初中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作文指導;有效策略
前言:
作文指導是初中語文教師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并且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提出的主要改革教學任務,提升初中生整體的寫作水平在初中語文教學順利開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者將針對傳統作文指導教學的欠缺之處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列出以下幾方面可以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策略,優化改進作文指導的教學方法,提升初中語文作文指導的教學質量,拓展初中生的語文知識面,進而培養初中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及其習慣。
一、傳統初中語文作文指導教學不足之處
(一)過于強調寫作技巧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作文指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強調學生的寫作技巧。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往往會讓學生依照固定的寫作模板進行模仿寫作,教授學生每種文章的寫作手法和格式,引導學生通讀一些范文后,讓學生模仿范文依照寫作格式進行寫作。這樣傳統的作文指導教學方式很大程度的局限了學生創作性思維,降低了學生的寫作欲望,導致學生對寫作產生忌憚情緒,日積月累,會讓學生覺得寫作是一項比較難完成的學習任務,甚至會對寫作文產生逆反心理。
(二)缺少寫作素材積累
在以往的作文指導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初中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量少之又少。作文內容的豐富程度很大程度取決于日常生活寫作素材的積累量,大部分作文分數較低的原因是其作文內容過于空洞,作文的細節描寫不到位,沒有充分表達出真情實感,進而形成了流水帳形式的作文。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忽視了讓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積累的引導,應該督促和引導學生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去提高寫作素材的積累量,讓學生了解到語文教材中哪個詞語或語句是整篇文章的精髓之所在。通過寫作素材的積累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三)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作文指導教學中會出現“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教學過程總受到忽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經常會滿堂課都在講授寫作手法或各類型作文的寫作模式,從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和體會,并且這種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方面發揮的作用微乎甚微。在初中語文作文指導的課堂教學中應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根據學生對教學內容所接受的程度為參照,做到及時的優化和改進相對應的教學方法和內容。
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作文指導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精講與練習結合,靈活運用寫作技巧
有效的作文指導教學應該將精講與聯系相結合,而且需要靈活的運用寫作技巧。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指導教學時應做到精細講解,不要只是單純的講授寫作方法并不對其進行詳細的講解,導致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寫作技巧,進而也不會靈活的運用到寫作中。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技巧教學時,應對每種寫作技巧的如何運用都做到舉例分析,并與學生一起對寫作技巧在文章中的靈活運用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實踐分析與討論讓學生能夠完全的理解和領會寫作技巧的如何運用。
例如,在講授景色寫作技巧時,語文教師可借用一段景色描寫的語段,從順序和角度方面雙重分析其寫作技巧及手法,引導學生感知和體會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讓學生運用不同的寫作手法描寫周圍的景物,反復練習,促使學生可以靈活的運用此種寫作技巧。
(二)注重閱讀與分析,積累作文寫作素材
大多數學生寫作困難的根本原因是寫作素材的積累量相對匱乏。基于此種問題,語文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具備積累作文寫作素材的意識,在講解文章時遇到經典語句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以便用于日后的寫作中。并且倡導學生要增加書籍的閱讀量,拓寬眼界的同時提升個人的文學素養。學生通過閱讀多種類型的書籍,在學習每篇文章寫作技巧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在講授《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課文中對景物描寫的語段,學習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手法,將文章中經典語句摘錄下來,進而增加學生詞匯語句的累積量。
(三)利用互評作文方式,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語文教師在面對批改學生作文時,可以將此項工作交付給學生,讓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作文。首先教師要向學生講解批改作文的幾點要素及其方法,讓學生批改作文的過程中,可以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比較欠缺,在今后的寫作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學生批改完成后,教師通過翻閱學生互評的結果,總結和歸納指出學生對哪些知識點掌握的不夠透徹需要鞏固加強,利用此種互評作文的教學方式,突顯了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四)加強基礎知識理解,提升整體寫作水平
想要提升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要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作文應該由字、詞、語句作為文章的基本骨架,運用適宜的修辭方法和寫作技巧填充作文內容,圍繞作文的主題展開描述,進而形成一篇高質量的作文。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側重于培養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鼓勵學生進行語言詞匯量積累的同時還要熟悉的掌握語句的類型,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本質上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教師在開展語法教學時應該著重講授常見詞語的延伸,將同義詞替換作為教學重點,使得學生在日后的寫作中可以運用較高級的詞語替換普通詞語,進而使作文變得更有質感。
總結: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對作文指導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借助關鍵時期,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語文教師應秉承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不斷的創新優化作文指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更好的接受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及其質量,促使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覃繼濤.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指導策略[J].中外交流,2020,27(5):356-357.
[2]李匯.初中語文作文指導的策略與技巧探究[J].考試周刊,2019,(7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