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
摘要: 幼兒是未綻放的花骨朵,是我們民族的未來,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因此守護幼兒教育至關重要。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其未來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已經成為幼兒教育的主要課題,幼兒教師應該意識到幼兒的心理健康與他們的身體健康是一樣重要的教育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 心理健康 教學分析
幼兒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始階段,因此與其他年齡段出現的問題相比,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發現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具有一定的可逆轉性。由于幼兒階段出現的問題是比較細小的輕微的,幼兒教師完全可以做到及早發現,及時幫助解決,并且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許多幼兒心理問題頻發,教育學生進行心理上的防護墻的建立十分必要。
一、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兒童應該是天真無邪、沒有煩惱、可愛活潑的,健康茁壯的成長為國家需要的人才,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環境變得復雜多樣,父母的無限期望,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等在無形之中都對幼兒的心理環境的建設產生了一定影響,保證幼兒身體健康和身心健康的并行發展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更是幼兒教師的使命,是促進幼兒教育改革成功實行所邁出的堅實一步。從襁褓到六歲是人類心理發展和成熟的關鍵時期,這段時期的心理健康對人類的一生都有影響。一直以來,傳統的教育觀念都告訴我們,無論在學校教育或是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都應重視身體健康的教育,但是我們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大人的眼中,幼兒都是幸福的,他們不懂何為煩惱,更不會有心理問題,但事實不是這樣,在筆者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有大量的幼兒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障問題的,他們會有怕生嫉妒、偏激任性等心理表現,這在人際交往中,是會演變成大問題的。如此種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阻礙幼兒未來的健康發展,道德品質的形成,也會影響家庭關系的和諧。可見,幼兒心理健康何等重要。
二、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一)加強幼兒園的健康環境建設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委員會曾經指出:“與人生命的其他時期相比較,兒童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周圍環境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關于這方面,在人的一生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是學校,學校在人的心理健康形成和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幼兒園的精神環境的構建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有責任為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筑好第一道防線。每一個幼兒在幼兒園這樣的群體環境中都希望得到一定的關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和游戲的過程中應該多多給予幼兒鼓勵的話語和期盼的眼神,在幼兒日常交友的過程中,也要引導她們關愛彼此,鼓勵彼此,多多對同伴表示贊美,給予微笑,以寬容和理解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為每一個幼兒創造一個安心暖心的幼兒園氛圍,讓幼兒在一個溫暖的環境中學習成長,這樣才不會出現不良的心理健康問題,更能通過這種愛的溫暖感化那些可能存在一定問題的孩子,更好地保護幼兒心理健康。
(二)根據幼兒差異性,進行針對性幫助
每一個幼兒因為生長環境、家庭條件、教育背景不同,在生理上或者心理上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需要教師不同的幫助和關注。幼兒教師應該認真分析每個幼兒的特點,心理健康狀況、當下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等,及時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幼兒進行交流和引導,滿足不同兒童的心理教育需要,加強對幼兒的關注度,進行個性化針對性幫助,及時發現幼兒的心理問題,解決幼兒的心理問題,保障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比如:許多幼兒面臨著留守兒童這樣的社會角色,父母外出打工,與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關愛,在日常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中很容易難過或者產生自卑,甚至是憎恨父母,教師要在上課的過程中和私下的談話中,多多幫助學生創造與父母溝通的機會,和父母進行通話或者視頻,也可以定期給父母寫信等,為幼兒和父母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讓他們理解父母,意識到父母是愛他們的。還有一些幼兒父母離異,使孩子對家庭生活產生恐懼,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教師更應該關注這些幼兒的心理變化,家庭是無法選擇的,但是自己的心境是可以選擇的,要讓幼兒在日常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得到同等的待遇,不會在言語之中受到無形的傷害,及時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和不同教育需求,教師應該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幼兒教育中都能養成健康的心理,更好的進行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營造良好家庭環境,做好家校結合
每一個家庭都是幼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庭環境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為什么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更容易有不良的習慣。在教師對幼兒進行有效保護的基礎上,我們也要聯絡家長成為我們的合作伙伴,號召家長積極主動與我們溝通孩子的變化,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等,向家長講授關注孩子心里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要時利用專業的相關知識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發揮家園聯合的巨大作用。提醒家長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家庭的幸福和諧的氛圍去感染孩子,影響孩子。在日常對孩子的教導過程中要保護幼兒的自尊心,每一個幼兒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興趣愛好,父母應該學會換位思考,不能抹殺孩子的熱情和天性,阻斷幼兒與家長溝通的途徑。與此同時,要注重對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養成正常的生活習慣,文明行為,才能避免在社會中因為不懂不會遭到不理解,甚至變得抑郁。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深刻意識到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家長的關注和關愛是解決幼兒心理問題最好的良方,家長應該多多與幼兒進行交流溝通,在教會學生一些生活和學習知識的同時,加深與孩子的交流和互動,及時掌握孩子的需求和心理變化,更好的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筆者對幼兒教學階段心理問題的解決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針對心理健康的發展也提出了一些措施方法,希望能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進行提供幫助。幼兒教師有必要提高重視,守護好幼兒的心靈家園,讓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不止在身體健康上,更是在心理健康上。
參考文獻:
[1] 劉文.幼兒心理健康中國輕工業出版社[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8):256-257.
[2] 麥少美.孫樹珍.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指導[J].考試周刊,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