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飛燕 程程 張倩倩
摘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也促進了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在這種環境下,各類短視頻APP相繼誕生并憑借其獨特的展現形式收獲了大批忠實用戶。短視頻在豐富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信息繭房”。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文獻研究等方法,以大學生受眾為例,從大學生在使用短視頻時出現的“信息繭房”現象入手,分析此現象的成因及影響,并對其提出建議。
關鍵詞:短視頻;“信息繭房”;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0-0042-02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19安徽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新訓練項目“大學生群體大規模拍攝短視頻現象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201910879023
一、引言
大學生作為短視頻APP使用用戶中的特色群體之一,相比起未成年受眾,他們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求知欲望,但相較于社會人員,由于缺少社會實踐經驗,他們的信息辨識能力還不強。因此,本次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具有特殊的意義。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向在校大學生發放問卷。為了解在校大學生使用最多的短視頻APP類型,我們制作了問卷一——大學生短視頻APP使用傾向調查,回收有效問卷為211份。問卷結果顯示:其中82.18%的人使用過抖音。針對問卷一的調查結果,我們制作了問卷二——大學生抖音APP使用情況調查,發放給在校大學生填寫,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48份。
二、大學生使用短視頻APP中“信息繭房”現象的表現
“信息繭房”是哈佛大學教授凱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烏托邦》中提出的概念。桑斯坦認為,信息繭房以“個人日報”的形式呈現: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達和信息的劇增,人們可以隨意選擇想關注的話題,可依據喜好定制報紙、雜志,每個人都可為自己量身打造一份“個人日報”,當個人被禁錮在自我建構的信息環境中,生活必然變得程序化、定式化[1]。
(一)大學生瀏覽、關注抖音短視頻內容呈單一化抖音首頁推薦的內容類型豐富,涵蓋美妝、段子、旅行、運動等多種類型,用戶可以在不同類型的短視頻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短視頻進行瀏覽、點贊等操作。但由于其在使用抖音時的定式思維,他們往往只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短視頻進行瀏覽,對于不感興趣的短視頻往往會一劃而過甚至進行屏蔽,長此以往,抖音會根據用戶的喜好推薦用戶喜愛的內容,屆時,用戶在瀏覽經過抖音平臺篩選過的“精選”視頻后,會沉迷于這種單一化的推薦視頻內容,與外界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進行自我隔離,造成使用抖音定式化的情況,這就是“信息繭房”的表現[2]。
(二)輸出信息受到瀏覽信息影響
大學生在使用抖音的過程中,除了會使用抖音的點贊、關注等功能表示自己對于該短視頻的認同,還會利用轉發、評論、制作短視頻等功能來表達自己的意見,這種意見表達就是信息輸出現象。對于制作短視頻這一現象,問卷二結果顯示,59.77%的人拍攝抖音是為了記錄生活,而其中81.98%的人在制作短視頻時,會受到自己瀏覽過的短視頻類型的影響,內容也會或多或少地與自己瀏覽過的短視頻內容相似,即從眾心理。
三、形成“信息繭房”現象的原因
(一)抖音平臺的個性化推送
大數據時代,抖音平臺可以根據用戶對不同類型短視頻的瀏覽時長、點贊、關注、評論、轉發等行為來判斷用戶是否對該短視頻感興趣,通過大數據分析后,根據分析結果將用戶感興趣的短視頻推送至視頻首頁,形成“精準推送”模式。除了推送用戶喜愛的短視頻,抖音還有一個“不感興趣”的操作功能,用戶可通過此功能來屏蔽自己不感興趣的短視頻,抖音平臺也會根據用戶的這個操作減少對此類短視頻的推送。另外,抖音還有同城推薦功能,以此來提升用戶對抖音平臺的喜愛度和依賴度,從而加速“信息繭房”的形成[3]。
(二)大學生選擇性接觸抖音推送短視頻
大學生使用抖音,一方面是為了了解最新潮流,因為抖音是一個多元化平臺,里面的短視頻從生活小事到社會時事,從美妝護膚到運動健身,從旅游記錄到學習打卡應有盡有,是大學生用來了解社會潮流以及記錄生活的一個很好的平臺。另一方面,由于抖音平臺推送短視頻類型很多,大學生可以在眾多短視頻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觀看,進行消遣娛樂,即選擇性地接觸抖音平臺推送的短視頻,抖音則會通過數據分析持續不斷地為大學生推送與之前的選擇相關的內容。
四、抖音“信息繭房”現象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成為“單向度的人”
抖音平臺涵蓋的短視頻類型看似多樣化,包括美妝、段子、旅行、運動、書畫、游戲等多種類型。但用戶在使用抖音時并不會對平臺所有的短視頻內容照單全收,而是有選擇性地瀏覽短視頻,于是他們在“信息繭房”中被束縛,在這個“信息繭房”中,用戶視野會變得狹窄,因為他們看不到自己不認同的聲音和現象,大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只關注自己喜愛的內容,不關注其他內容,長此以往,會逐漸成為一個“單向度的人”。
(二)加重“沉默的螺旋”現象
抖音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即評論功能,一個短視頻是否受歡迎,除了看點贊和轉發量,評論的數量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評論區往往反映了用戶對于短視頻的看法和觀點。然而,問卷二顯示,59.91%的人不會在短視頻下面評論,其中60.15%的人選擇不評論,但會選擇給認同的觀點點贊,雖然沒有對短視頻進行評論,但是點贊也是一種參與討論的行為,這說明他們對于已有的評論表示認可和支持。而根據抖音的使用規則,點贊數越高,評論所處的位置也越高,下一個瀏覽到該視頻的人就會先看到這個被大眾“認可”的評論,下意識地認為這個評論是正確的,從而參與討論,認同該觀點的聲音也越來越大,而點贊數和參與度較少的觀點會因為不易被用戶看到,參與討論的人越來越少,從而形成“沉默的螺旋”現象。
在抖音為用戶量身制造的“信息繭房”中,興趣愛好相同的用戶所刷到的短視頻類型是相似的,因此有很大概率刷到相同的視頻,在這種情況下,視頻下方的評論大多是由這些愛好相同的人評論的,他們的觀點被其他刷到該視頻的人看到,用戶一旦覺得這些觀點是自己認同的,就會下意識地點贊或參與討論。這樣,前排評論都會被喜愛此類型的人占領,不同的觀點越來越難被看到,從而加重了“沉默的螺旋”現象。
(三)被虛假信息迷惑
除了消遣娛樂,有部分大學生使用抖音是因為它更新快,緊跟時事熱點,可以讓他們及時了解社會變化,但抖音上的信息大多難辨真假。抖音特有的音樂加視頻并配以字幕的展現形式,很容易讓大學生對于其呈現的內容深信不疑。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隔離,這時,大眾能與外界溝通的聲音就是媒體和各類信息平臺,抖音就是大眾接收信息的一個重要平臺。問卷二顯示,50.45%的人在疫情期間接收過假消息。而由于對這些內容表現出了關注,抖音就會推薦類似視頻到用戶首頁,轟炸式的信息疊加會讓用戶對該類信息的信任度更高。
(四)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及生活
問卷二結果顯示,45.95%的人在睡前使用抖音,6.76%的人在上課時間使用抖音,在不適當的時間使用抖音也給大學生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其中,55.41%的人表示自己的睡眠時間減少,64.41%的人表示學習受到了影響,而36.04%和35.59%的人分別表示抖音影響了自己與親人朋友的情感交流,令自己變得浮躁。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課業任務雖不像中學那樣繁重,但還是有自己對應專業的學習要求,如果課上沒有認真聽講,課后沒有復習,甚至還因為沉迷短視頻影響了睡眠質量,使他們不僅沒有學到知識,還對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五、關于合理使用短視頻APP的建議
(一)平臺優化算法推薦機制和審核機制
短視頻平臺在分析用戶偏好時應該做到精準化和全面化,不能將用戶的喜好作為唯一推送依據,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緊跟社會熱點,在用戶瀏覽視頻時見縫插針地將一些正能量、公益性或主流價值觀的短視頻推送給用戶,讓用戶在休閑娛樂時接受主流價值觀。同時,平臺要加大對短視頻內容的審核力度,阻止虛假、低俗、負能量信息的傳播。
(二)大學生本身要加強媒介素養
“信息繭房”形成的主要因素在于用戶的個人偏好,如果我們跳出個人偏好的圈子,學著接受不同的信息,那么就不是我們被技術束縛,而是讓技術為我們服務。大學生在使用短視頻APP時要認識到“繭房”對自己造成的消極影響,擺脫對于媒介的依賴,回歸生活,拓寬自己的視野;在閱讀新聞時,要提高自己的新聞辨別能力,拒絕虛假、低俗、博眼球的新聞[4]。
(三)合理規劃使用短視頻APP的時間
大學生應該明白,短視頻平臺只是自己獲取信息、進行消遣娛樂的平臺之一,而不是唯一,大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對于信息的獲取和消遣娛樂方式不能過于依賴短視頻。同時,大學生應該走出媒介營造的社交圈,多將自己的社交重心放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上,更好地認識社會。在使用短視頻APP時,可以自己設置規定的使用時間,以免過度沉迷短視頻。
六、結語
短視頻平臺的誕生,為我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方式,也是我們獲取外界知識和信息的來源之一,在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同時也增加了個人知識儲備。但我們在使用短視頻APP時,要形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打破個人偏好習慣,不能被平臺所推薦的單一化信息包圍。尤其是對于大學生,他們正處于個人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在使用短視頻平臺放松身心的同時也要學會獨立思考,認識到自己可能處在“信息繭房”的環境中,學會“破繭”。
參考文獻:
[1] [美]凱斯·桑斯坦.信息烏托邦[M].畢競悅,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5.
[2] 馮子亞.抖音APP的“信息繭房”效應研究[J].視聽,2019(12):173-174.
[3] 王海燕.抖音的算法推薦特點分析[J].硅谷,2018,004(020):21-22+33.
[4] 林琳.淺析網絡時代的“信息繭房”現象與“破繭”方法[J].新聞研究導刊,2019(05):67-68.
作者簡介:陶飛燕(1996—),女,安徽安慶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信息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