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要:城鎮化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顯性的社會變遷過程,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中后期。城鎮化的飛速發展,碰到的最大問題是知識和人的問題,也就是鄉村教育轉型發展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優質生源流失、家教缺失、教育資源閑置浪費等。如何讓教育為“人的城鎮化”提供智力支撐? 如何應對城鎮化與教育同步高質量發展的挑戰?本文將圍繞“新時代鄉村教育轉型發展中變革與堅守”,探討盤活農村學校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鄉村教育;教育發展;城鎮化
鄉村振興對鄉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教育振興,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是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舉措[1]。破解鄉村教育的短板需要多點發力。
一、加大育人環境持續投入,均衡發展布局,用優質的教育資源讓發展機制落地生根。
教育對經濟的發展始終具有先導性、引領性、決定性的作用?!豆饷魅請蟆吩诮獯a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柳州經驗”中,曾經引用過廣西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的一句話:“可以晚一點修一條路、一座橋,但不能晚一點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1.積極爭取政府各界支持,鄉村辦學應該積極爭取外界支持,要從一輛標準校車開始,從一個塑膠操場開始,從一間同步課堂開始,從一頓營養午餐開始……積極爭取一項又一項暖心工程,持續加大教育投入,下大力氣對校園進行了綠化、美化和文化建設。
2.運用“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鄉村地處偏遠,教育觀念只用通過互聯網模式實現教育理念共享。通過互聯網技術拉近距離,是實現鄉村教育理念發展的捷徑。因此,應該重點實施互聯網協作體模式,促進教師繼續教育提高,讓教師享受到優質教育理念,讓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讓教育技術成為現代教學的媒介,帶動鄉村教育實現現代化發展。
二、減少同質競爭難題短板,豐富育人內涵,用特色的教育模式讓核心素養遍地開花。
辦學特色不鮮明,質量增長方式粗放,困頓于同質化競爭,這是鄉村教育轉型發展的隱形瓶頸。鄉村由于錯落分布,應該以“建設小而優美”的發展目標。
1.打造學校特色,豐富學校內涵,實施“鄉土特色教育”,構建綠色生態課程,著力打造“一校一特色”。 同時,重視學校社團活動和少年宮建設,培養學生特長,積極參加區級及以上各類比賽。
2.倡導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高品質教研"是推動教育公平的智力支撐。[2]開展支教教師公開課、青年教師展示課活動,從細化研讀一張課表入手,積極開展城鄉同課異構和專家送教活動。
3.培養教師鄉土情懷和扎根基層教育的熱情。宣傳先進典型,通過宣傳引導,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形象,促進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乘勢鄉村教育后發之力,立足區位優勢,用鄉土的教育情懷讓教育發展碩果累累。
春天的田野,碧綠的小麥,淳樸的鄉情。鄉村有著最為廣闊的自然環境,豐厚燦爛的歷史文化,這些是鄉村教育轉型發展必須堅守的,經過近幾年的探索,我們發現:鄉村教育與鄉村的自然、人文、歷史融為一體,就會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鄉村教育應該回歸實踐,確保鄉村學校自主性,才能真正釋放鄉村教育的活力。[3]這需要深入挖掘,使得這種得天獨厚的資源能充分發揮出來。
1.運用當地旅游資源,游學大自然,將當地旅游資源大沽河、沙溪槐林、古柘林、紅楓林、“千年掛甲樹”等地理環境揉入校本課程,讓學生感受到綠色家園帶來的愜意和自豪。
2.以農產品制作為支撐,探索鄉村教育新模式,農場、農舍、當地農產品合作社是引導學生了解農耕文化、動物養殖、農副產品的重要場所,這不僅是學生的最好學習資源,更是學生培養吃苦耐勞精神,感受當地農民企業勤勞與智慧的最佳方式。因此,適時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探究學校周邊鄉村資源,對于學生知識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
3.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紅色基地為依托,培養學生愛國情懷。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傳承家鄉特色文明的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文化,了解家鄉歷史人文情懷的重要舉措。將當地中共即墨縣委紀念館、毛子埠抗戰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四、破除不合時宜生態危機,精細教育管理,用現代的教育理念讓辦學水平穩步提升。
城鎮化的推進,改變了鄉村教育賴以生存的生態基礎。因此我們應該重識鄉村教育,融合現代理念。
1.積極進行教育整頓。突破思維局限,鎮校長、園長應該帶領教師積極進行自我剖析,查找工作、業務、思想素質等方面的差距。培養廣大教育工作者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要實現大到校園安全,小到生活細節,都有行為標尺。
2.轉變觀念,確保實效。群眾對教育的滿意應該作為工作得失成敗的關鍵。要加強家校溝通,設立教育開放日,成立家校委員會定期舉行開放日活動,讓千余名家長走進校園、聽課、觀摩,積極開展“大走訪”活動,公開“一鍵通”問題投訴電話,開展電話模擬調查,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征集問題,分類建立問題臺賬并積極整改。
結束語:鄉村教育應該進一步抓好校長及教育干部培訓工程和青年教師的培養;讓教師們多走出去,學習先進理念。重點培養學科帶頭人,帶動與提高全體教師專業素養。讓鄉村教育帶著使命、帶著情懷、帶著責任,奮力開創教育現代化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金立薇.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教育振興[J]. 安徽建筑, 2020(5):12-13.
2.劉詠春. 鄉村教育振興,從高品質教研開始[J]. 閱讀, 2020(Z7).
3.徐婉茹, 康永久. 斷裂與重構:鄉村教育的"為農"立場[J]. 現代教育科學, 2020(2):11-16.